@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专栏中主要更新科普性的新传学科词汇。与常规的「名词解释考题」不同,这些名词并不一定会直接出现在试卷中,但能够成为面对社会现象与问题时的思考素养与切入角度,帮助丰富论述表达与思维的逻辑关系,包括符号性歼灭、文凭社会、麦当劳化、自我降格、快感社会主义、耻感文化等。涉及到更多文史哲、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应内容。在新传学科考察内容不断拓展的当下,用以丰富学科视野与延伸思维边界。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每日更新高级名词的账号
欢迎赛博朋友们关注呀
审美狂欢
@TuTouSuo™️
“审美狂欢”表达了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认同,是一种近乎狂欢的状态,个体对美呈现出盲目追随的心理,而缺乏对美的认知。因此,审美本应是着眼于精神满足的理性活动,但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审美实践呈现出狂欢的态势,并有出现异化的可能。在审美狂欢中,行为主体的理性和非理性将决定着事态的发展趋势。前者衍生出来的是各式审美的阶段性流行,如各种时尚流行等,是一种时尚风尚;后者则强调狂欢后造成主体迷失和行为失控,出现诸如极端的饭圈文化等情况。
审美狂欢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是信息时代的泛娱乐化,大众传媒把人们联系得更加紧密,社会通过沟通而存在,沟通形塑着社会。网络社会的“泛娱乐化”容易导致青年对“美”的理解出现偏差,并衍生出各类亚文化以反叛主流审美。虚假繁荣之下,青年网民的审美趣味令人担忧。其二是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受众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构建社交网络,并通过集群行为的方式实现狂欢。其三是青年交往的圈层化,青年在自我认同阶段和社会化阶段通过圈层与之构建联系,出于追求欢乐的本能,审美的内容不再重要,狂欢成为了必然。
审美过程本身应当是存在一定私密性的个人行为,但在审美狂欢之下,对于“美”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审美异化也就此产生。一方面,个体会因为网络上的狂欢而导致主体的迷失,狂欢的过程是幸福的,但在狂欢之后,主体找寻不到价值,从而陷入更深层次的孤独;另一方面,审美狂欢作为一种群体行为,具有较为强烈的排他性,当“他群”和“我群”出现意见冲突时,成员之间会夸大差异与敌意,从而导致审美狂欢的崩塌。而这,并不有利于社会稳定。
不过总的来说,审美狂欢的出现在互联网时代是一种必然。首先,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弱化了人际之间的联系,于是这种弱连接发挥了强作用。青年在网络上通过弱连接搜寻相关的社群,然后参与其中,最终形成狂欢。其次,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层的加剧,青年身上的不安全感如影随形。在焦虑情绪的感染下青年群体移情网络空间,参与到一程又一程的审美狂欢,逃离现实,释放心灵空间。
º♡º♡♡
News &Comment
「6月至11月超长待机」
每周1次练习|轻量学习
院校服务|1v1针对批改
ꕤ⋆⸝⸝ 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create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