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基本情况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唯一能提供稳态强磁场条件的实验装置,装置由混合磁体、水冷磁体和超导磁体共十台磁体装置及搭建在磁体装置上的各类实验测量系统组成,为材料、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强磁场实验条件。装置位于合肥市董铺岛,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与共建,于2017年建设完成。
建设运维团队情况
稳态强磁场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负责建设运营,团队总人数约200人,其中运行维护人员约110人,占比约55%,实验研究人员约70人,占比约35%,支撑人员约20人,占比约10%。
运行开放情况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自投入先期试运行至今,已累计运行超59万小时,服务185家用户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马普所等。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科研人员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健康、工程技术等领域开展了超过3000项课题的前沿研究,发表论文近2400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首次发现外尔轨道导致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揭示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等。
装置可提供的实验条件一览表
混合磁体
水冷磁体
超导磁体
代表性成果
2022年8月12日,混合磁体(磁体口径32 毫米)产生了45.22T的稳态磁场,刷新了由美国保持了23年之久的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装置建成以来,在技术应用方面,催生出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如建成国际唯一的高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独创的组合成像显微系统及国际领先的集合极高压、强磁场和极低温三种极端条件的物性测量系统。
与此同时,研发装置衍生的成果和依托装置研究产生的多项成果,成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装置突破靶向小分子药物关键技术,成立中科普瑞昇公司,研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新药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突破原子分辨成像技术成立中科微力公司,开发强磁场扫描探针显微镜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正在推动高精度高稳定度电源、国家I类抗癌靶向药物等成果熟化转化。
来源|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责编| 袁丹丹编辑| 王玲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