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张蓝图引领特区立潮头

0
分享至

编者按: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一部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探索了中国现代城市治理的路径方法,对厦门发展起到奠基性、全局性的深远影响。岁月长河不息,时代答卷常新。30多年来,厦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本报今明两天相继刊发长篇通讯《一张蓝图引领特区立潮头》《向强迈进 向新出发 向优而行》,旨在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激励鹭岛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将总书记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勇拼搏的强大动力。

<<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



一张蓝图引领特区立潮头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厦门发展起到奠基性、全局性的深远影响

厦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风起东海,潮涌鹭江

打开“大厦之门”

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之城

正挺立于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潮头

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盛赞这座城市:“厦门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

汇通东南之气概,畅达五洲之辽阔。作为中国最早之一的经济特区叙事起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探路先锋,今日厦门,已成中国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统集成地之一,为全国贡献了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做法。


蓝图绘就,击鼓催征,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向前,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图为五缘湾与厦门新地标翔安大桥、厦门奥体中心等同框。(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何以特区?何以厦门?

一座城市的发展逻辑

要拓宽时空的视野

在历史纵深处观察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一部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探索了中国现代城市治理的路径方法,对厦门发展起到奠基性、全局性的深远影响。

这部发展战略蕴藏着“何以特区”“何以厦门”的深厚智慧,成为“中国之治”伟大实践的生动注解

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全局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中审视,着眼昨天、今天与明天,《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谋划了一座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未来之城”。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厦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奋勇前行

走出一条独特的特区发展之路

把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写在华夏大地、

把“试验田”与“窗口”的先行经验

输送到全国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至2023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全市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149.6倍、460.9倍;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增长391.1倍;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11倍。

30多年前描绘的“未来之城”已拔地而起,“大厦之门”越开越宽阔,一大批可复制的“厦门样本”彰显出“特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这片热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


筼筜湖(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市委总结指出,厦门经济特区取得的巨大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每逢重大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为我们指明方向;厦门经济特区书写成功故事,最宝贵经验是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厦门经济特区新时代开拓前行,最重要遵循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把厦门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转化为做好厦门工作的强大动力,坚决扛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历史使命,以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全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中国式现代化大道如砥。

成长坐标

指导厦门中长期建设发展

的战略蓝本

一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

开启了泱泱华夏高蹈宏阔的崭新一页

改革开放的风

吹过山河万里

也拂过东海之滨这片土地

1981年,湖里一声炮响,厦门这座海岛小城以跃上潮头的姿态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登场,肩负起首批经济特区建设的探索使命。

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时代交给厦门的世纪命题。

没有现成经验,没有现成路径,没有现成答案。

1985年,厦门经济特区范围获批扩大到全岛。经过5年建设的厦门经济特区,正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一个发展战略作为决策指南,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为了制定好这个发展战略,厦门市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时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国光等100多位专家来厦门调研、论证。同时组织300多人,列出21个专题,历时一年半,深入开展研究。


这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一部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解决了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定位、发展模式、战略重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指导厦门城市中长期建设发展的战略蓝本。

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部战略规划中交相辉映,它为厦门经济特区绘就的宏伟蓝图充满历史纵深感、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当时,国内及国际对于区域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都鲜有探索。《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创新提出了中长期战略研究的框架范式,探索了中国现代城市治理的路径方法,并用久久为功的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地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厦门调研,为厦门量身定制“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对厦门作出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殷切嘱托。2021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特区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跨越,赋予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引领着这座城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


鹭江两岸(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路走对了,就不怕水远山高。

30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福建省委正确领导下,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发展蓝图,牢牢把握《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精髓要义,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制定实施《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促进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厦门市关于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决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实施意见》《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2020—2035)》《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等,奋力前行,接续奋斗。

蓝图绘就,击鼓催征,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加速向前,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进步,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愈加突显。

1985年至2023年,厦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高出全国、全省同期增速。


科创企业齐聚的厦门软件园三期。(资料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30多年后,再看这本厚重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凝结其中的科学理念和宝贵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战略指导价值,有着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推动力,持续为厦门描绘出“成长坐标”,让这座城市长久受益。

历史与未来继续在这里交汇。

改革之城

“关键一招”

激荡最活跃的发展因子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足迹

厦门牢记特区使命,追风踏浪

成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之城”


海沧湾(资料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改革举措,并一次次向特区建设者们阐述改革的要义,为这片热土持续注入改革创新的基因。

“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翻开《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直面问题的创新思路、改革举措,处处可见。

在发展战略指引下,思想大解放席卷经济特区,一个个改革创新举措开始引领全国。

在全国率先出台税利分流措施,激活许多身处困境的国企;在全国率先实行大部委制,简化企业审批、放权给企业;在全国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团结的政府;在全国率先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率先借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攻坚,愈难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相继承担了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多规合一”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率先在国内对标世界银行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估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并拓展应用于审批流程再造,在全国率先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率先形成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图为厦门自贸片区。(余洁 摄)

2023年6月,厦门毅然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综合改革试点使命,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实施方案+授权清单”全新改革办法,赋予厦门“于清单有据就是于法有据”的改革自主权。

全方位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厦门大胆探索——

闯关夺隘。抓重要领域、盯关键环节,以改革促进制度型开放,加快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创新突破。

破篱清障。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努力实现整体性重塑,为“中国之治”夯实基层基石。

特区使命,冲锋探路。广大特区建设者明白“改革难字当头,更需敢字为先”。

只有闯,没有捷径。

厦门的闯,是回应时代期盼的闯,是实事求是、蹄疾步稳的闯;是遵循国际规则,在顶层设计下,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的新作为。

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一个个基层创新不断涌现,迸发出强劲的创新能量,激荡起最活跃的发展因子。

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球每100枚LED球泡灯中,就有30枚由厦门制造。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世界第三支、国内第一支宫颈癌疫苗,国内第一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巴士,均出自厦门。从模仿到创新、由制造到创造,改革创新催化无穷生机。


厦门生物医药港。(资料图,陈亚沙摄)

无论是“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进阶提级,还是制造业涌现出的一个个单项冠军花落厦门,抑或是上千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来营收以超50%、甚至超100%的速度增长,厦门持续推动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来广阔的技术创新需求,在一些专精特新领域,“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成效正逐步展现。

全球“科技集群”“科技强度”百强榜,汇集了全世界创新活力最强劲的城市。厦门在全球百强城市榜的竞争中,飞速进位赶超,分别跃升至第80位、第81位。


厦门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车间。(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从传统生产力转入新质生产力,改革带来的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正在厦门翻开新篇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厦门准确判断新征程的竞争逻辑之变、突围策略之变、发展动力之变,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着力谋长远、调结构、转动能,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国探索新路、为发展赢得先机。


思坦科技生产基地。(思坦科技 提供)

从改革开放探路先行,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综合改革试点,厦门走出了一条全面深化、重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改革创新之路。

看过往,改革历程波澜壮阔;望未来,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开放之路

在百舸争流中融通天下

奔腾向海

开放包容是厦门的胸怀

“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

也是开放合作的门户。”

习近平同志将厦门视为中国的窗口

一个对外开放之门

他带着厦门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

硬是凭一股闯劲

蹚出了一条双向辐射的开放发展之路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抓紧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成为厦门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招”。

30多年来,厦门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三步走”战略行进——率先启动对建设中国特色自由港的初步探索,逐步实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的迭代升级,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


30多年来,厦门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三步走”战略行进——率先启动对建设中国特色自由港的初步探索,逐步实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的迭代升级,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图为厦门港海沧港区。(本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看厦门的“开放之路”

要拓宽时空的经纬

才能看清抉择的关键

厦门很小,城市面积1699平方公里,厦门岛更小,仅158平方公里。尽管这座岛城自古向海而生,迎揽八面来风,但如果只有海,没有跨越湾区联通广袤内陆,那便只是孤城小岛。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从战略全局视野发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动员令。

这一重大战略高瞻远瞩、科学务实,深刻回答了进入21世纪后厦门经济特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不再把视野固守于小岛小城,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时空中纵横驰骋。


翔安大桥(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牢记殷殷嘱托,一次次吹响跨岛发展的冲锋号角。

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大桥、翔安隧道、海沧隧道……跨海通道让天堑变通途,3条地铁连线成网,福厦、龙厦、厦深铁路纵贯东西,立体式路网从四面八方将这座岛城与外连接。


2023年9月28日,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海丝”“陆丝”在厦门完美交会,巨轮远帆遇见钢铁驼队,东方货流搭乘中欧班列,出新疆、叩中亚、越大漠连山,直抵欧洲,厦门成为“一带一路”无缝对接的陆海枢纽。


2023年12月6日,中欧班列(厦门前场)正式发车。(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2023年厦门岛外城市建成区面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超七成,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六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8%。

岛湾一体加快发展,“一岛一带多中心”城市框架已然形成,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城市功能跨岛提升、公共服务跨岛覆盖。

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小厦门”变成“大厦门”,城市的未来影像日渐明朗、日趋宏大、日益壮阔。


翔安南部新城(资料图)

开放永不止步,至今仍在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的厦门,不仅跨出本岛,还要跨出厦门、跨出区域、跨出海峡。

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跳出一隅天地宽!扩展经纬、联通四海,给了厦门城市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完善通达全球高效便捷的交通中枢、提升城市开放的软件与硬件、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流通如潮水般涌入这片热土。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资料图,厦门翔业集团供图)

一台台钢铁桥吊伸向蓝天浩海,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港口吞吐量超千万标箱,全球排名第13位,“丝路海运”航线占全国一半以上,空港位列全球机场百强,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绘就大时代的开放图景。

每年“9·8”全球资本进入厦门时间,这把充满东方智慧的财富金钥匙成就全球最大的双向投资促进盛会,展示了一座国际化城市连续20余载撬动全球资本、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决心。


2023年投洽会上,嘉宾客商交流洽谈。(资料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这座城,通达五洲,涨潮声中万国商。外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供应链企业年销售额近4万亿元,中国4大供应链企业占据3席,3家市属国企跻身世界500强前150位;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外资企业贡献约40%的工业增加值、30%的进出口和税收收入。

这座城,背靠祖国的千里沃野,迎揽八面来风,在百舸争流中融通天下。

发展之道

高素质与高颜值的双向奔赴

一座城市

以怎样的视角

解读自身价值和成长逻辑

决定了这座城市的高度和未来

看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之道”

要看“经济产值”“品质价值”

两个维度

从数据

最容易看“经济产值”

1985年到2023年,厦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1%、16.6%、12.4%和17.5%。

2023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全市财政总收入比1985年增长149.6倍和460.9倍,GDP从1985年18.36亿元,增长到2023年8066.49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从1985年的14.7:50.2:35.0调整为2023年的0.3:35.6:64.1。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2%。


厦门科学城(资料图,本报记者 黄嵘 摄)

数据背后,是厦门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努力。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用高技术改造整个传统技术产业”,如今的厦门正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平板显示、机械装备、金融服务等10个重点发展产业超千亿元规模,商贸物流产业集群超万亿元规模,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厦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从1993年认定第一批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到2023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2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8家企业登上2023年中国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云天半导体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工作。(资料图,本报记者 卢剑豪 摄)

看“品质价值”

要走上这座城市的街头

厦门很美,城区在海的怀里,花红树绿,景与城互相偎依、俯仰生姿。

厦门之美,美在蓬勃产业、美在营商环境,美在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志愿者,美在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文明底色,美在公共服务满意度稳居全国前列的舒心便利,美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美在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厦门环岛路一带(资料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颜值与品质共生共荣,是厦门统筹兼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同步发展的生动注脚。

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日子,成为这座城市检验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如今的厦门,气象万千,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4.75亿元GDP,人均GDP达到国际通用的发达经济体标准。

一条“环东浪漫线”,串联起人们的衣、食、住、行、娱、购,实现“滩涂蝶变”。“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让“穷山沟”变成“桃花源”,让“过客”留下变“住客”,激活产业动能,实现富民强村。


环东浪漫线(资料图,本报记者 黄嵘 摄)

城市规划建设,坚持把山边、海边、湖边、水边等最好的公共空间留给人民。全市财政一般预算70%以上投入民生保障,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为保护白鹭专门保留一座岛,全市近六成陆域面积被划入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开创先河,能源资源利用率、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本。


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资料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30多年来,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内涵,带着厦门广大干部群众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步步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性花园城市”的目标从蓝图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时,盛赞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高素质与高颜值,在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共同融入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故事,散发着中国梦的魅力。


杏林湾畔(资料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从“杀出一条血路”

到“闯出一条新路”

厦门实现了历史性、根本性、全方位跨越

岁月长河不息,时代答卷常新

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正团结带领数百万鹭岛儿女,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将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奋勇拼搏的强大动力,锚定民族复兴伟业,紧盯“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本报评论员文章

感恩奋进擎旗帜 勇立潮头谱新篇

● 本报评论员

从非凡的事业中感悟先进的思想,在火热的实践中把握科学的理论。

1985年那个火热的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厦门经济特区的区域范围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向世界释放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明确信号;在这个关键节点,习近平同志履新厦门,厦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的序幕,由此开启。

几多探索、几回拼搏;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始终肩负历史使命,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敢地“闯”、大胆地“创”、接续地“干”,谱写了创新突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彰显“厦门担当”。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厦门当好体制改革“试验田”,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行政审批服务、保障房建设管理等领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当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逐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等多区叠加、迭代升级,“开放之门”越开越宽阔。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厦门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形成了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10条千亿产业链,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把均衡协调贯穿始终,在发展中较好保持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社会建设相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积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厦门在“通”字上见实效,深化基础设施领域融合,加快推动对金门能通快通、应通尽通,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在“惠”字上求作为,落实惠台措施,升级惠台政策;在“情”字上求突破,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拓展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打造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们深深铭记,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首站,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了整整三年,为我们开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他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为指导厦门城市中长期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战略蓝本。《发展战略》不仅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对厦门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都作出详尽规划,还极具前瞻性地部署了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人才等各方面工作,为厦门塑造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对厦门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全局性、奠基性的指引作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到省里和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关注关心厦门发展,多次对厦门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对厦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厦门广大干部群众的深情厚望,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我们深刻感悟,厦门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每逢重大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为我们指明方向;厦门经济特区书写成功故事,最宝贵经验是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厦门经济特区新时代开拓前行,最重要遵循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凌云健笔意纵横,感悟伟力著华章!

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矢志感恩奋进,认真坚持和运用好这三条重要结论,自觉把厦门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气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厦门新作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坚定不移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我们要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牢牢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开放创新产业生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健全现代化城市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更多“厦门力量”。

坚定不移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我们要巩固提升外循环层级,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努力增强内循环动力,推动大型供应链企业作全国性战略布局,构建以厦门为节点的流通网;构建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中心城市,吸引国内外物流、资金流在厦门汇聚,打造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交易交换的“战略接口”。

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着力打造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结合,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发展动力机制,凝心聚力将厦门打造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坚定不移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从山顶到海洋一体治理,全面营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有效激发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自觉,协同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厦门经济特区始终葆有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自觉,始终在勇往直前、拼搏奋进中镌刻着前行的足迹。躬逢伟大的时代,紧抓历史的机遇,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进“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雄浑交响曲中奏响厦门华彩乐章!

“点赞”“在看”“转发”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编辑:方锐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

来源:厦门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今日海沧
今日海沧
致力传播海沧资讯、展示海沧风貌、挖掘乡土人文、提供便民服务。
12666文章数 42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