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麓成:隐去光环41年,同事不知晓其身份,靠自己终成导弹专家

分享至

1959年,毛主席与贺子珍的爱女李敏即将大婚。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却突然对李敏说:“你还有个哥哥在北京工作,应该找他来参加婚礼。”

这个所谓的哥哥,正是李敏的堂兄贺麓成,他是毛泽东弟弟毛泽覃与贺子珍之妹贺怡的爱子。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李敏喜出望外,她便立刻给这个“哥哥”所在的军事部门打了电话,但并没有能够找到。



于是她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个主意。

——其实,如果工作人员知道贺麓成的身份,肯定会考虑给贺麓成行个方便。但是,这种“走后门”的做法,却是毛主席一家乃至贺麓成本人最不喜欢的。

而贺麓成也错过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能够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

在此之前,他其实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像其他亲戚一样,写信给毛主席要求接见,毕竟他人就在北京工作,但他却没这样做。

1976年,毛主席去世,作为亲属,贺麓成自然也需要参加守灵。

但一开始居然也没人请贺麓成,因为很多人以为贺麓成早就与母亲贺怡一起在1949年的车祸中去世了。

当然也不能怪别人不知道,是因为贺麓成不论是在读中学、大学,还是在工作单位,他都从来从来没有对人提到自己的父母情况以及真实身份。

在家庭关系这一栏中,一直只有“父母双亡”这点介绍。

当时还是李敏提出,将贺麓成找了出来。

——从这时候开始,隐藏41年的贺麓成,身份终于被公众揭晓。

这时,一起共事几十年的同事们也逐渐恍然大悟:原来闹了半天,贺麓成是毛主席的侄儿,是烈士毛泽覃与革命志士贺怡的亲生儿子。



贺麓成出生仅三个月的时候,父亲毛泽覃便去世了。

——而这一切,我们还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起。

1934年左右,瑞金方面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红军已经处于不利局面,并且由于苏区的范围不断缩小,导致瑞金方面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于是,为了革命的未来,瑞金方面决定突围,这便是长征的由来。

在长征之前,为了保证行军速度,最终瑞金方面做出决定:不要所有红军干部都参与长征。

家属和小孩子,不方便远途行军的,需要留在苏区。

而同时为了保证牵制敌人,维持苏区的群众基础,红军也要留下一部分伤员与小股武装,在南方从事游击斗争。

在瑞金方面的权衡之下,毛主席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当然要跟着红军主力跋涉。

毕竟,红军主力远征,国家主席怎能不一起呢?



而至于毛泽覃,瑞金方面委任其为红军独立师师长,留在南方。

虽然红军独立师的名头听起来很大,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由于客观条件局限,红军的编制时常是不足额的。甚至有的军团,也只有几千人罢了。

毛泽覃的独立师算是七拼八凑的兵马,而且武器装备方面也比较差。因此,毛泽覃在与敌人的周旋中,部队不断减员。

1935年4月,毛泽覃在突围过程中,因为掩护战友而牺牲。

而此时,贺麓成刚出生不久。

——按照当时组织的要求,毛泽覃是负责武装斗争,而贺怡则负责白区党建工作,这意味着贺麓成出生后,压根没来得及见到自己的父亲,两人便天人永隔了。

而当时的贺怡,由于一直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带着孩子实在是不太方便,于是她便将孩子寄养在亲戚贺调元家里,因此本来叫毛岸成的毛泽覃之子,也就有了“贺麓成”这个名字。

其实这个名字在最初也是具备一定掩护意义的:因为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老蒋对革命人士大多时候都是持打压态度。



因此,若是贺麓成的真实身份一旦被老蒋的人发现,那么很可能会带来大麻烦。

而贺调元为了防止小孩子无意中泄露身份,也对贺麓成的身份三缄其口,以至于连贺麓成小时候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至于父母不在家的原因,贺麓成自己也没有多想:毕竟在旧中国兵荒马乱的状态,父母与子女分散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

但没多想父母的身份,并不代表他不思念父母,毕竟孩子往往最缺的就是父母的爱。

而这一切,到1949年的8月,发生了改变。

——1949年4月下旬,南京解放。

随着南京的解放,南方各省的敌军也逐渐土崩瓦解,而贺麓成的家乡也得到了解放。

在这年8月,一位穿着时髦列宁装的中年妇女来到贺麓成所在的村子,这个人正是贺怡。

在看到儿子贺麓成后,她自己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于是竟激动地叫着:“麓成!麓成!”



当时的贺麓成已经14岁了,但对于眼前的这一幕,他却仍旧没能够反应过来,眼神里充满了惊疑。

一直等到贺调元赶过来,告诉贺麓成:“她就是你日思夜想的亲生母亲啊!”

此时的贺麓成这才反应过来,一下子扑到了贺怡的怀里,痛哭了起来。

14年,母子终于再见,曾经所有的思念都化为了眼泪倾泻而出,贺麓成此时此刻甚至已经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了。

但谁曾想,这次团聚却仅仅是昙花一现。

当时在红军长征之前,毛主席把小儿子委托给了毛泽覃夫妇,后来因为战乱和工作需要,贺怡把小孩子寄养在老乡家里。

而如今那户人家却已经找不到了,贺怡内心一直十分自责。尤其是在贺怡找到贺麓成以后,那份对毛主席的愧疚感愈发强烈。

于是,贺怡开始为寻找毛主席的小儿子而到处奔走。

但不幸却发生了。

——在1949年11月21日这天,贺怡带着贺麓成在寻找孩子的路上遭遇了车祸。贺麓成当时被压在车下,昏了受了重伤,而贺怡却不幸地离开了人世。

当贺麓成醒来,看到已经倒在血泊里的母亲,任他如何哭喊也没丝毫动静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反而更加绝望了。



此时,距离贺麓成和贺怡母子相认,也仅仅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罢了。

这一切,仿佛早已是命中注定。

出生三个月,父亲牺牲了;而在相认三个月后,母亲又出了意外。

从人生中的大喜,瞬间切换到大悲,贺麓成的内心是崩溃的。在某些时候,他甚至觉得老天是在故意捉弄自己。

不过作为革命英雄毛泽覃与贺怡的儿子,贺麓成又哪会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呢?

最终,他还是坚持了过来,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而在这其中,姨妈贺子珍与舅舅贺敏学的支持与鼓舞是最为关键的。

贺麓成在母亲出意外后,与姨妈贺子珍一起到了上海。在车祸的伤痊愈后,就在上海当地的中学上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而在上学以后没多久,贺麓成就开始面临新的问题。

——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学校的进程,一时间,贺麓成这个曾经的优等生,对学业产生了抵触心理。

贺麓成在对学习打退堂鼓后,还有了从军的打算。为此,贺麓成还特意对自己的舅舅贺敏学提到了这个想法。



不过,贺敏学却直接否定了贺麓成。

贺敏学也是一位老革命了。

——1927年,在白色恐怖甚为猖獗之际,他就曾经带着农民自卫军在乡下搞暴动,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硬汉。

对于硬汉来说,只有迎难而上,没有知难而退。

而贺敏学之所以会反对贺麓成的主张,是认为他这是在逃避困难。

于是他耐心地对贺麓成讲:“你好好念书吧,别去‘参军’,也别去‘参干’。我们贺家都是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缺的是教授。现在国家需要建设,需要知识分子,就应该专心于学习。”

贺敏学的耐心教导,与其刚毅的性格,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贺麓成,为他后来人格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如果说舅舅贺敏学给贺麓成所灌输的精神是坚强的话,那么贺子珍给他的教育就是谦逊。



贺子珍曾告诉过贺麓成两条行为准则。

第一,要学会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父母是烈士,毛主席是自己的伯伯,就忘乎所以;第二,要努力充实自己,努力做个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正是在这两条准则的支持下,贺麓成也十分很低调,他一直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即便是有人瞧不上土里土气,刚从乡村转学过来的自己,他也丝毫不会在乎。

因为他心中牢记着姨妈贺子珍对自己的教育,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埋在在心中的理想抱负。

1952年,贺麓成从中学毕业。

对于他的未来,贺子珍是十分关心的,于是问他:“是工作,还是报考大学。”

而贺麓成则自信满满地回复道:“学技术,为祖国将来的电气化服务。”

听到这番回复,贺子珍也是十分欣慰,她兴奋地说道:“好,老老实实学点真本领。”



1956年,贺麓成又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

——当时中国的基础学科比较弱,贺麓成若想进一步深造,就需要在本科毕业后,去苏联学习,毕竟当时的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超级国家。

而贺麓成的成绩,也的确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录取。不过,贺麓成并没有去成苏联,因为当时的国际局势变化实在太大了。

最终,贺麓成被安排到国防部的第五研究院工作,并参加了地对地导弹研究项目。

——早在二战后期,步兵的地位就开始逐渐下降,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地位则不断提升,甚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空军会在未来取代陆军,成为战争的主力。

当时的新中国意识到了这个大趋势,所以也希望能掌握导弹核心技术。

本来我方是打算借助苏联专家的帮助来攻克技术难关的。但是50年代中期,中苏的关系出现了不愉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

苏联当时的意思很明白:没有老子援助,你中国一万年也别想实现现代化。



从现代史角度来说,1956年也算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困难的一个时代的开端——这个困难不单纯是说经济困难,而是方方面面的困难。

毕竟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还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农业国家。而工业建设,又不是简单地开几家工厂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工业基础与应用方面的人才作为铺垫。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