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建国后,毛主席偶遇吴信泉因何发问:你家的“航空母舰”又多了没

0
分享至

引言

1960年夏,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舞会,中央领导人和军人家属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一曲响起,俞惠如伸出双手,主动邀请周总理跳舞。

当时,正值周总理访问东南亚七国不久,俞惠如一边和总理跳舞,一边说:“总理,你还真是了不起。先后跑了那么远的路,访问了这么多国家。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您简直要比孙悟空还要厉害啊!”

周总理听后不由地笑了:“你也厉害啊,为吴信泉生了12个孩子,简直是个‘航空母舰’呦!”

一曲结束后,周总理将俞惠如带到毛主席面前跳舞。周总理介绍说:“这是12个孩子的母亲,我称她为‘航空母舰’!”

毛主席说:“生养12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她不仅是‘航空母舰’,更是英雄母亲。”

俞惠如是谁,周总理和毛主席为什么称她是‘航空母舰’呢?



俞惠如

1924年俞惠如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的一个商人家庭中。由于她的母亲一直生女儿不生男,便给她取名为“小九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在学校读书的俞惠如跟随学校学生一同走上街头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演唱抗日歌曲,演唱抗日救国的戏剧。这一年,俞惠如年仅12岁。

13岁那年,俞惠如已经是“五河女子宣传队”队长。14岁那年,她成为“战时工作团”宣传委员兼任抗日小学校长。

15岁时,她担任皖东北三区妇救会主任。16岁时,她担任三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时期,她跟随部队到处南征北战。

在这之后,俞惠如先后担任东北军区幼儿园主任、军委炮兵司令部直属政治处干事、副主任,先后多次被评为“三八积极分子”“五好干部”“模范工作者”。

就在俞惠如刚刚入伍的一个月,她跟随部队南下去苏北淮海、盐阜地区。吃的是地瓜干煮白菜,睡的是门板。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路程,脚上磨了许多血泡。



俞惠如抱着孩子

1940年8月,就在俞惠如入伍没多久,部队召开了欢迎八路军的大会。由于魏营区的领导都去县里开会了,大会便由魏营区工委委员兼妇救会主任俞惠如来主持。

欢迎大会上,俞惠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吴信泉也代表军队发表了讲话。大会结束后,俞惠如前往部队驻地察看住处的安排情况。

在院子里,俞惠如遇到了吴信泉。吴信泉在会上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便请她去屋子里坐坐。

吴信泉先是说了对乡里、区里的部队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的话语,接着便问俞惠如:“你有没有读过书,家里还有什么人?什么时候参加的工作。”

俞惠如一一如实作答,吴信泉听后感慨:“你12岁就参加工作,如今才16岁。要知道16岁就能管这么多事情,上台都不需要稿子,都能讲得这么流利,你的工作能力很强啊!”

俞惠如得到吴信泉的夸奖,心里很高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感谢首长的表扬,其实我演讲得不好,你讲得才真好。我了解了不少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吴信泉

两人交谈一会,俞惠如突然想起自己还有别的事情,便主动起身告辞。虽然两人之间的交往很短暂,但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俞惠如办公室的所在的院子中,同时和第二旅政治宣传队在一起。俞惠如儿时就喜欢演讲唱歌,在空闲时候便和宣传队的同志一同排练节目。

同志们见她才艺双全,便动员同志们参加宣传队。俞惠如心想:参加八路军不仅能打日本鬼子,还能搞宣传演出,更能锻炼自己。

于是,俞惠如便写了一份参军报告,很快便得到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的批准。俞惠如参军后,被分配到第二旅宣传队担任分队长。

俞惠如充分发挥地方工作经验和特长,组织队员们排练活泼生动的文艺节目,协助宣传队领导,为群众和指战员表演抗日戏剧。

身为第二旅的政治委员,吴信泉时常观看宣传队的演出,过问宣传队的工作。因此一来,吴信泉和俞惠如之间的接触更多了。



1941年,吴信泉、李雪三、张云天等人合影

一次,俞惠如和宣传队排练《农村曲》,由她担任主角。演出正式表演,得到了广泛群众和指战员的赞誉。吴信泉在观看了演出后,被俞惠如吸引,深深爱上了这个女孩儿。

但吴信泉将自己爱慕俞惠如的想法以及这一切,告诉第二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李雪三表示:“好,好,好,非常好,我亲自找她谈谈。”

于是,李雪三便亲自找到俞惠如谈话,向她介绍了吴信泉的家庭以及参加革命的经历。1926年春,年仅14岁的吴信泉加入农民协会。

1930年6月,吴信泉成为工农红军的一员。同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参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多次出生入死,先后两次负伤。

说完这些后,李雪三说:“吴政委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更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你们结合在一起,我愿意当介绍人。”

俞惠如听后有些不知所措,只好回答:“那我好好想想。”



吴信泉夫妇

俞惠如打心底对吴信泉是佩服的,但由于年纪小的缘故,并不想早些成家。但这次是组织上找她谈话,她必须要认真思考。此后,俞惠如便多了一个心思,尤其要留意吴信泉的表现。

在之后的时间里,俞惠如发现吴信泉并非是‘大老粗’,不仅文武双全,人还长得英俊。当李雪三再次找俞惠如谈话时,她便答应了这桩婚事。

1940年12月22日,第二旅改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还在阜宁县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吴信泉和俞惠如的婚事就选在这天。

他们的新房是在支队院子里的一间小屋里,睡觉的床是用两张门板拼在一起的,床上铺上一些稻草白床单。除了这些,新房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当晚,他们的婚礼正式举行,参加他们婚礼的人有管理科科长李义明、供给部部长刘炳华、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支队长田守尧等人,机关、宣传队和前来参会的营、团干部都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大家祝福他们白头到老、夫妻恩爱,俞惠如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吴信泉吹着口琴为他伴奏。婚后第二天,宣传队的同志给他们照了一张结婚照。

从此,吴信泉和俞惠如便携手走过了52年的岁月。

二人婚后,俞惠如先后担任文化教员、宣传队分队长、宣教科干事、组织科干事等职务,跟随部队转战南北。

由于战争的缘故,俞惠如时常和吴信泉聚少离多。即便两人在一起,俞惠如从来不摆首长夫人的架子,和战士们打成一片。

战争年代,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把地瓜干和瓜干子当成主食,有时有人送吴信泉罐头,他总是留着和妻子俞惠如一同分享。

吴信泉和俞惠如婚后,先后生下12个孩子。1941年10月28日,俞惠如回到老家生孩子。由于难产,吴信泉还不在身边,一天一夜都没有生下来。



中间为吴信泉

吴信泉闻讯赶到后,她的心立刻平静下来,孩子好不容易生下来。孩子出生的当天,正好是重阳节,李雪三便为这个女孩儿取名“重阳”。吴重阳刚出生18天,俞惠如便去参加旅党代表大会了。

1943年年底,俞惠如在老家厨房的地上,生下了大儿子。孩子出生后,取名为皖湘。1944年5月16日,她在吴圩子医院诞下二女儿吴淮阳,名字取自于出生地淮海区泗阳县。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当天,俞惠如在后方一所医院中生下了二儿子,取名为苏宣。

1946年年初,敌人在开鲁、通辽之间,土匪将一颗手榴弹扔在俞惠如居住的房子窗前爆炸。俞惠如被手榴弹震倒,右眼负伤。

由于弹片留在俞惠如留在眼中,她基本失去视力,被划定为二等乙级残废。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她实际上是用一只眼睛看东西。



吴信泉夫妇

1946年夏,通辽地区流行霍乱,俞惠如和她的两个孩子都得了痢疾,拉脓拉血,腹泻不止。吴信泉闻讯后照顾孩子,还把当时比较珍贵的消治龙给孩子喂下去。虽然吴信泉自己也腹泻不止,但他没有吃药,第二天就率部攻打郑家屯。

1947年11月10日,俞惠如在齐齐哈尔生下三女儿“皖平”。1949年1月5日,她又在沈阳生下了三女儿信阳。

建国后,俞惠如是辽阳留守处协理员,分管幼儿园、家属的工作。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俞惠如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十几个孩子。她独自挑着两副担子,从来没有让吴信泉为家庭分心。可以说,吴信泉的勋章有俞惠如的一份贡献。

1950年7月18日,俞惠如生下四儿子,取名为“平安”,寓意着保佑吴信泉打仗能平安归来。后来,他们听从副军长谭友林的意见,将孩子改名为“安平”。

就在安平出生的第四天,吴信泉对妻子说了一句“你在家安心养好身体”,便匆匆踏上了前往战场的征程。



吴信泉全家福

1950年10月19日,担任39军军长兼政委的吴信泉率领部队顺利抵达朝鲜。而他也不负众人所望。截至1951的年5月,先后夺得五次战斗的胜利,打出了国威。

吴信泉回国和毛主席汇报后,回到辽沈留守处听了一晚。只是停了这一晚,他还召集家属队的正、副指导员来家里开了一场会议,了解家属的工作情况。

吴信泉并不是想和家人团聚,但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之所以要开这次会议,正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和支持。

1952年3月3日,即“龙抬头”那天,俞惠如生下五儿子“希平”。取名的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还没有结束,希望世界和平。

此后,俞惠如先后在1953年、1954年、1955年、1957年生下六儿子“小平”、七儿子“十平”、八儿子“利平”、十儿子“利阳”。

由于吴信泉的儿女们多,因此周恩来和毛主席戏称他们家是“航空母舰”。一次,毛主席见到吴信泉直接问:“你家航空母舰多了没?”



1960年到1962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严重不足。俞惠如家中的孩子大多是男孩子,不仅饭量比大人多,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刻。

俞惠如为了给孩子吃饱饭,费尽了心思。她嘱咐警卫员早早去菜站等着运送白菜的车卸车,将丢弃的白菜叶子拿回家洗净,交给炊事员将其掺在玉米面中蒸窝头。

听说小球藻有很高的蛋白含量,可以代替粮食,俞惠如便将家里所有的玻璃瓶找出来,养上小球藻,长满后捞出来夹在玉米面中。

同年冬,俞惠如患上浮肿病。按规定,患浮肿病的人每月能领二斤黄豆。可俞惠如舍不得吃,只是让炊事员炒一炒或者煮一煮分给孩子们吃。

虽然孩子们忍饥挨饿,却很懂事,吃饭时从来不争不抢。一次,吴信泉和俞惠如把碗里的饭分给较小的孩子,十平却摇着头说:“不要”。

很多人问俞惠如:“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他们怎么这么懂事?”其实,这些和俞惠如的家教和传统有关。



吴信泉一家全家福

在他们家中,都是大的管小的,小的听大的。这种服从和管理的关系并非强制,而是在友爱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弟弟和妹妹出生的那天起,哥哥姐姐都是争着抢着去抱弟弟妹妹,帮着喂奶、喂饭、帮忙穿衣服。俞惠如也注意维护大孩子的威信,很少在小孩子面前训斥大的孩子。

1960年8月,吴信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俞惠如担任炮兵司令部直属政治处干事、副主任。

在工作上,她任劳任怨,深得家属和工作人员的喜爱,多次被评为“三八积极分子”“模范工作者”“五好干部”,还被选为北京海淀区人大代表。

1964年,此时担任炮兵副司令的吴信泉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在成立三年的炮兵科技院和炮兵工学院上主抓炮兵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经过一年的努力,虽然期间也有曲折,但“郭兴福教学法”的推广初步有了效果,这让吴信泉非常高兴。



后来,周总理点名吴信泉前往二机厂坐镇,负责炮弹的定型生产。在他的努力下,成功落实了炮弹和系列火炮的定型。周恩来在看到这些成绩,表示非常满意。

1970年9月,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偶遇俞惠如时,握着她的手说道:“你丈夫吴信泉在二机厂干得真是不错,他只用了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过去八年的产量,真是了不起!”

晚年,俞惠如饱受折磨和病痛,心脏病频发。在病痛的折磨下,她大哭了一场。吴信泉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我们都问心无愧,要经得起党的考验。”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信泉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85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吴信泉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1988年9月,他正式离职休养。



1985年8月,原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部分负责人留影,左三为吴信泉

1990年,即吴信泉和俞惠如金婚50周年之际,孩子们给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金婚当天,曾经为他们主持婚礼的李雪三夫妇、杨得志、石莉、韩怀智等人都来参加。

当天,李雪三将军在纸上写下《信泉、惠如同志金婚贺词》:

英雄佳人巧相会,郎才女貌天仙配。

战争年代同生死,和平时期紧相随。

将军征战智谋多,巾帼治家有方圆。

恩爱夫妻五十载,庆祝金婚理应该。

大家举杯同祝贺,天长地久如松鹤。

在俞惠如心中,吴信泉不仅是他的丈夫,更是他敬重的老首长,而吴信泉也离不开妻子。在两人结婚几十年里,俞惠如悉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晚年,吴信泉重病在床,不仅不能看电视,也不想收听收音机。于是,俞惠如便在他午睡醒来和临睡前给他唱歌,唱戏。

吴信泉最喜欢俞惠如唱《茉莉花》《天涯歌女》《浏阳河》《革命人永远年轻》和黄梅戏、京剧。俞惠如每天会给他唱歌,这样对他的病情有好处。



1981年,吴信泉(左三)、俞惠如(左二)夫妇及李雪三(右三)等人在哈尔滨留影

1991年,吴信泉的病情更严重了。俞惠如每天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天天以泪洗面。但吴信泉在病魔面前非常坦然和坚强。正如他本人所言:“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某天晚上,等到夜深人静之际,吴信泉拉着俞惠如的手说:

“从我一个放牛娃参加革命以来,到现在已经有66年,在党的关怀下,培养了我,我已经非常满足了,能活到今天已经不错了。惠如,我一旦离开你,请你不要伤心,也多亏了你15年的照顾,已经对我尽到责任了,我永远对不起你.……”

俞惠如听着这些,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死亡是巨大的考验。吴信泉经受了考验,俞惠如打心底佩服他。

1992年4月2日,吴信泉病逝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年仅80岁。病逝之际,吴信泉安详的躺在床上,仿佛没有离开。

俞惠如泪流满面,为他梳了最后一次头,洗了最后一次脸,唱了最后一首歌:“天涯呀海角,是组织上把我俩相结合,小妹妹唱歌你把口琴吹。信泉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前方呀后方,打起仗来都一样,小妹妹我在后方心在前方。信泉呀,患难之交恩爱深……”



吴信泉和俞惠如结婚照

吴信泉去世后,俞惠如的晚年并不孤独。除了儿女和家人的关心外,还有很多人关心她。其实,在俞惠如心中,丈夫依旧陪伴着自己。

她的床上,依旧摆放着他的枕头,牙缸里依旧放着他的那支。凡是看到他爱吃的水果、糖果,她都会在遗像前放一份。虽然时空把他们分开了,却阻断不了他们的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陪伴孤独
陪伴孤独
关注我,分享小故事
801文章数 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欧洲杯-乌克兰0-0比利时 卢卡库失良机依旧哑火

头条要闻

欧洲杯-乌克兰0-0比利时 卢卡库失良机依旧哑火

体育要闻

战胜心中的魔鬼,36岁的他上演欧洲杯首秀

娱乐要闻

冯绍峰带儿子看舞台剧,想想更像妈妈

财经要闻

曹远征:不能被"产能过剩"的概念所困惑

科技要闻

不再"独宠"小鹏!大众投了特斯拉宿敌360亿

汽车要闻

37.99万起坐拥"陆地空客" 翼真L380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小米米家迪士尼公主限定吹风机亮相:独特紫色设计

家居要闻

纯白简约 留白时尚家装

本地新闻

冷知识:东北雪糕才是最早的网红雪糕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