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回眸 | 蒋筑英:用信仰谱写追光之路

0
分享至


他是我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在老一辈光学专家的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 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 ,为新中国填补了光学设计评价领域的科学实践空白。

他也是光学传递函数计算、编制程序以及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撰写的《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对中国的电影电视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他就是著名光学科学家蒋筑英,1982年6月15日,他在成都出差时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他去世后,聂荣臻元帅为其题词“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中共吉林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他的故事。

建立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


来源:新华社

蒋筑英,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旧职员家庭,从小学习优异,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依靠助学金完成学业。

他在北大读书期间异常刻苦,10个寒暑假有8个在图书馆度过,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掌握了英、俄、德、日、法5门外语。

1962年,蒋筑英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后考取了我国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先生的研究生。大学毕业后,蒋筑英放弃回到离亲人更近、条件更好的杭州或上海工作,毅然选择了去祖国光学事业的重要基地、离家千里之外的长春光机所,致力于光学研究工作。

当时,国外光学传递函数理论已开始应用于生产实践,然而这个科研领域在中国当时还是个空白。

“国家需要,是我们的责任” ,这是蒋筑英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的心声。光学传递函数理论于1946年被提出,在1962年国际光学第6次会议上得到世界公认。1964年,当日本东京国际光学第7次会议上刚刚出现第一批关于光学传递函数的专题报告时,年仅26岁的蒋筑英也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光学传递函数论文。

蒋筑英深知,理论突破只是一个基础,研制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才具有真正的实际价值。为此他白天进行实验和设计,晚上查阅国内外文献。1965年,年仅27岁的蒋筑英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高水平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条件。

此后,蒋筑英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他亲自动手编制了光学传递函数计算程序,在光学传递函数标准化、系列化方面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电视机擦亮“眼睛”

蒋筑英性格直率,不善于说大话。他把对祖国、对党的深深的爱都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关键时刻他总能急国家之所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75年,我国进口了一批玛米亚相机和大型轮廓投影仪镜头,蒋筑英团队通过测量装置找到洋货镜头质量上的严重问题——象散、中心彗差、雾状霉点等,并一一拍成照片,交给商检局去交涉。外商在看到详细的检查报告后,连称“中国人有内行”。蒋筑英不仅为国家避免了十几万元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蒋筑英(右)与导师王大珩在探讨工作 来源:新华社

不仅如此,蒋筑英还善于攻关,哪里最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过去,国产的彩色电视荧光屏上,人的面孔呈猪肝色,红旗变成了紫红色。这是因为我国电视台的彩色复原技术还不过关。为了解决这一国家急需的技术难题,他白天同导师王大珩一道工作,研究讨论;夜里再自己到所里用电子计算机反复进行计算。经过艰辛的努力,他编写出《彩色电视摄像机校色矩阵最优化程序》一文,提出了解决彩色复原质量问题的新方案,终于攻破了这一技术难关。

此后,蒋筑英又在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果,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编写了《彩色电视变焦距镜头技术标准方法》,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及镀膜要求。在颜色光学方面,蒋筑英发表了五篇学术论文,其中《显像基色座标变动对彩色电视复现的影响》一文,被列为国内确定荧光粉色度值标准的参考文献之一。蒋筑英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之后,还撰写了《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这一论著, 对我国电影、电视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他的研究成果使X光射线的检测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蒋筑英如“永动机”一般,总是废寝忘食地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对祖国、对党深深的爱,都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急国家建设之所急,在追光的领域勇登科学高峰。

用信仰谱写知识分子追光之路

蒋筑英心里只有责任,从无个人利益。 他克己为人、大公无私,研究所里评职称、分房子、提工资时,蒋筑英主动让给更需要的人;周末劳动时,他主动挑脏活累活干。他淡泊名利、从不藏私,翻译了大量论文却从不占为己有,发现对别人研究课题有帮助的资料主动翻译赠送,帮助同事修改的论文正式发表却不让署他的名字……


蒋筑英 来源:共产党员网站

1981年,蒋筑英在给父亲的家书中写下:“一个人总应该有信仰,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过好生活,而要为社会负责。”蒋筑英时刻想着国家、想着事业、想着他人,却很少想着自己。腹痛越来越厉害,爱人多次催促他去医院,他却总是说“等明天吧”。 1982年6月12日,蒋筑英赴成都验收X射线天文望远镜空间模拟装置时,由于工作劳累致使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6月15日在成都去世,年仅43岁。

当噩耗传至长春光机所时,大家都感到震惊和悲恸。即使是他生命的最后四天里,他还装好了实验室窗帘的挂钩,抹好了办公室门前破损的路面,帮助同事家修理下水道,又忍着腹痛代替一位家有急事的同事出差。他的追悼会,原计划500人参加,结果去了上千人。聂荣臻元帅为他题词“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去世后, 中共吉林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是党和国家对蒋筑英一生的认可。蒋筑英去世10年后,他的事迹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他的奋斗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弘扬。

参考资料:

1. 人民日报.民族脊梁:“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蒋筑英:甘做追光路上“铺路石”

3.中央电视台.劳动者的足迹——《忠诚筑英》

4.人民网. 蒋筑英----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5.新华网.“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赖天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京科协
北京科协
首都科技工作者之家
7923文章数 14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