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陈酿啊,那外国的葡萄酒能有这香?”“哎呀,这酒又不同,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呢?”“不过这百年老酒如今还有这滋味,真是神奇啊!”
二〇二二年,几个白酒爱好者正在分享一壶非常珍贵的古白酒,纷纷赞叹那制酒技术之高超。
“酒”在中华大地之上可谓是源远流长,关于酒的故事,在这片大地上孕育了数千年,有着数也数不清的动人诗篇被谱写与流传。
而这些故事又被岁月沉淀为了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酒文化,惊艳着整个世界。
在故事里,人们常常听见诸多关于陈年佳酿的赞叹。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浅尝辄止,只知陈年便是好酒,却不知不是所有的酒都能经过岁月熬打反而更胜当初。
陈年佳酿的酒
大部分所谓的“陈年好酒”,保存时间不过是十数年罢了。
一旦超过这个时间,再好的白酒都很难保持最初的口感,反而会因为无法得到好的保存而成为平平无奇的苦酒,也正是因此,陈年佳酿才是十分稀缺的。
然而中华自古不缺奇人奇事,更不缺对于某一领域的钻研,很多时候,古人所能做到的工艺,甚至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因此,也有着这样一批白酒,竟在土壤之下静静等待了百年之久,只等人们偶然发掘,随后惊艳世界。
那么,这一批数量众多的白酒,是怎样逃过时间的摧残,反而变得更为醇香的呢?
被深埋于地的它们,又是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才得以重见天日?
重见天日的醇香美酒
1996年6月,正是烈日炎炎,干体力活的农民工们为了避开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早早便开始干活了。
这是锦州知名酒厂凌川酒厂的原址。
农民工们所接下的活计,正是为着老厂房的拆迁做准备。
这个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想到,这普普通通的拆迁环节,竟然让酒厂的发展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飞跃。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是土葬,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深埋地下的墓葬在各种各样的土地工程中时有被发掘的。
因此,当一个工人发现自己的镐头好像打到了什么物品,没办法往下挖之后,他立刻就想到了类似的事件。
他顿时警惕了起来——要知道,在当时挖到这些东西,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吉利的。
但是没办法,活总是要继续干的,不能偷懒,于是他只好继续小心翼翼地往旁边挖。
谁知道,等挖到一米多深左右的时候,随着泥土的刨出,一块看起来年头不小的木板渐渐显露了出来。
这东西让干活的农民工更加惴惴不安,他怕自己把木板弄坏,如果真是棺材一类的东西,不吉利不说,值钱的他可赔不起。
于是工人就叫来了别的工友来帮自己把把关,看看要不要继续挖下去。
工友们面对这露出来的一部分木板,也拿不准是什么东西,但大家都觉得看起来不像是个棺材,到底是什么,还是得挖出来才能知道。
这一回,工人们下铲子明显小心了许多,最终竟从泥土里起出来一个两米多长,高也近两米的大木箱子。
而在大家共同搬动木箱之际,似乎还能听到里面有晃动的水声。
这家凌川酒厂的前身,也是做酒的,因此大家都在猜测,这有可能是以前就埋下的白酒。
不过到底是什么,还是要等酒厂领导来鉴定,工人们放好箱子,立刻通知了当时酒厂的厂长张广新。
谁知道听到这条消息的张广新不复从前淡定,异常激动地大声嘱咐工人:千万不要弄坏了箱子。
随后更是立刻就赶往了发掘现场。
张广新为何这么激动?这还要从他的身份说起。
作为凌川酒厂的厂长,张广新对于白酒可谓是十分了解。
他的家庭也是一个酿酒世家,祖祖辈辈都靠着酿酒为生,因此,对于古代一些白酒文化,张广新也是如数家珍。
而听见工人关于木箱子的描述,再加上对于凌川酒厂前身的了解,张广新隐隐意识到,这个木箱子恐怕就是自己在古籍中见过的“木酒海”。
这可是珍贵的文物啊,箱子本身就已经十分有价值了。
更何况,这种箱子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因此若不是好酒,根本没必要用木酒海来保存,这意味着里面的酒一定不简单。
事实证明,张广新的想法是正确的。
跟着工人迅速赶往现场的他看见那个箱子心头就是一震,这的确是木酒海无疑了!
于是,见猎心喜的他赶紧让人小心地打开了木酒海的盖子,顿时,一股醇香无比的酒香让在场的人都深深沉醉了。
张广新看着木酒海里密封完好的白酒,一辈子研究酒、爱好酒的他顿时忍不住了,摩拳擦掌地试着喝了一小盅。
这一喝,那醇香酒液滑进喉口,立马征服了和白酒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张广新——他还从没有喝过这样醇美的白酒!
由此,张广新确定,这批酒应当被保存得很好,是不可多得的陈年佳酿,只是到底酿造了多少年,他也无法判断。
他当机立断地联系了这方面的文物专家,希望可以得到专家的鉴定。
一百五十载的穴藏珍酿溯源
凌川酒厂的发现,惊动了锦州市的文物专家,然而专家来的第一件事不是鉴定白酒,而是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勘探。
原因无他,只是专家们在现场发现应当不只有一只木酒海。
果然,在专家们仔细的检查之下,接连又有三只同样大小的木酒海先后被发掘出来。
木酒海看着并不是非常大,然而储物空间却十足,每只木酒海里都储存着超过一吨的白酒,这一下,4.5吨的醇美古白酒就摆在了众人面前。
经过专家的搜寻,还在木酒海的封条上面找到了白酒的储存年份。
这一发现可不得了,原来,纸片上面隐隐约约写着这几个字——“大清国道光乙巳”。
也就是道光廿年,公元1845年,距这批白酒发掘当年,已经足足有150年历史了!
这久远的年份,再加上所储白酒绝佳的口感,都说明着这次挖掘简直是挖出了一个宝藏。
不过和张广新那属于商人的欣喜不同,文物专家们更在乎文物的溯源,于是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对这批白酒的追根溯源。
经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和张广新的从旁佐证,专家们最终确定这批白酒应该是道光年间一家酒厂留下的。
而这家酒厂正是凌川酒厂的前身,清朝年间的御酒厂,同盛金酿酒坊。
说起同盛金酿酒坊,在清朝年间可是十分著名的。要知道,和现代不一样,在古代,“酒”可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的。
因为酿酒需要用到大量的粮食,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奢侈品,而中国历代都对酿酒管控得比较严格,要酿造这样的奢侈品还必须得到朝廷的许可。
而同盛金酿酒坊的创始人高士林作为满族贵族,自然享有部分特权,有朝廷特批的“龙票”,这才有了酿酒资质。
当时,锦州的薏米和黑壳红高粱都十分优质。
高士林充分利用了锦州的地域优势,菌种则是采用了东北特有的松花粉和人参鹿茸粉来制曲;
酿造出的烧锅白酒十分具有当地特色,品质也上佳,很快便得到了朝廷的青睐。
当时,清王朝在宴饮、祭祀等活动中都离不开酒,而道光帝在返回东北祭祖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美酒。
这祭祖途中锦州更是必经之地,因此,给皇帝准备美酒的美差自然落到了同盛金酿酒坊的头上。
高士林的酿酒坊一跃成为御笔批下的贡酒,身价倍增,闻名天下。
随着清王朝的轰然倒塌,民国年间,同盛金酿酒坊的烧锅酒仍然没有没落;
反而得到了张学良将军亲笔题下的“酒中仙”之美誉,再次焕发了活力。
直到1960年,酒坊在时代的浪潮中才改名为锦州凌川酒厂,开启了现代化的道路。
而这埋于地底的白酒作为当年的御酒,却没有随着酒坊的改朝换代而灰飞烟灭,反而始终如一,在木酒海之中安静地等候着人们发现。
凌川酒厂挖出古白酒的消息很快便被媒体争相报道,懂行的人纷纷提出疑惑,为什么这批白酒能够保存这么久还安然无恙,甚至更加醇厚了呢?
于是,在经过专家的细致研究之后,给出了四大方面的理由。
工艺复杂的木酒海
在保存白酒的过程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东北这个传统的储存器具,木酒海。
木酒海的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和复杂,也正因如此,它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白酒不被蒸发,保持在相当好的密封条件中,这才成就了一百多年的醇香美酒。
根据史料记载,一只木酒海,往往就要投入许多工人一整年的时间来打造。
首先,木酒海所选取的材料是上好的松木。
这种木头不但密封性上佳,在储存的过程中会分泌一定的油脂来增强木酒海的防腐蚀能力,达到近乎完美的密封效果;
还能够让酒在自然老熟的过程中增添一种别样的风味,使得酒液中刺激性物质减少,而香气增加,更加香浓味醇。
其次,在制作木酒海中还需要用到一千多张高级的宣纸来进行密封,再次保证了木酒海的密封性。
这一千多张宣纸可不是随随便便贴的,所有的宣纸叠起来有着差不多五厘米的厚度,而其中每一层的手法都精妙无比。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宣纸的密封效果,可谓是极具智慧的发明。
最后,用以粘合木酒海的粘合剂也并不简单。
这些粘合剂往往是特别研制专门用来密封藏酒的,用到了上好的蜂蜡,与鹿血和蛋清混合起来,不管是抗腐蚀还是防渗透,都是绝对的顶呱呱。
在各个细节考究的工艺严防死守之下,这批道光廿年的白酒才得以逃过挥发的命运,得到妥帖的安置。
除此之外,这批白酒本身的性质和锦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它们的易于保存。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是时间越长越美味,比如清香型的白酒就并不适合长期窖藏;
这种白酒储存时间一旦过长反而会造成口感的下滑,只有酿造当年饮用才能得到最好的口感。
而这批古白酒,正巧是酱香型的。
由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需要经历高温,灭杀掉了大部分会在储存过程中变质的细菌,因此结构较为稳定,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反而会更加醇厚。
此外,这批白酒的度数也在五十三度以上,这样度数较高的白酒本身口感是较为猛烈的;
然而在长期的储存中,酒中那些原本生涩的物质反而会在时间沉淀之下通过细微的化学反应而渐渐变得顺滑,这正是陈年老酒与新酒口感之差的重要原因。
而锦州的环境,更是为这些白酒的储存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储存白酒对于气候的要求极高,而锦州恰恰有着较为干燥的气候环境,因此酒厂的整体环境也较为干燥,同时保持了绝佳的通风条件。
正是这些缺一不可的条件,最终让这批白酒能够安然地跨越岁月,成为时间带给人们最美妙的礼物;
也为凌川酒厂的新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幸运的是,张广新同样抓住了这个机会。
焕然一新的凌川酒厂
在时代的变化之下,凌川酒厂虽然还并没有成为苦苦支撑的时代尘埃,但也急需打开新的发展局面,珍贵的古白酒的发现带来了这个全新的机遇。
那么,凌川酒厂在当时是如何利用这批白酒的呢?
这批古白酒在发掘出来之后就引起了锦州市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在权威专家的鉴定之下,这批白酒被认为是十分有价值的国家宝藏。
随后更是成为了我国到今天为止都具有唯一性的液体文化遗产,地位着实不简单。
而不仅是国内,连在国际上,这批白酒也同样是声名赫赫。
张广新在1998年还以白酒申请了吉尼斯记录,经英国伦敦吉尼斯总部审核认定,这批白酒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窖藏时间最长的穴藏白酒,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可。
这之后张广新也并没有藏私,反而拿出了其中一部分白酒和储藏白酒的木酒海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以示对文物专家的感谢和对白酒价值的重视。
不过,放在博物馆里的白酒只可远观,怎么满足得了对这珍贵的白酒趋之若鹜的各界爱酒人士呢?
酒的价值永远不在被欣赏,而在于被饮用,只有能够喝下肚的好酒,才是真正的好酒。
因此,无数爱好酒的人士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凌川酒厂可以将部分白酒进行拍卖,以让大家也都沾沾光,尝尝这珍贵的酒。
张广新自然难以拒绝这样热烈的请求,因此凌川酒厂先后发起过三次拍卖。
分别在1999年、2003年和2008年分别卖出86公斤、93公斤和21公斤白酒原酒浆,累计拍卖出了近一千五百万元的高价。
其中尤以第三次拍卖时的单价最高,竟达到了每公斤二十六万元的高价。
这水涨船高的价格无疑展现了这批白酒无与伦比的口感的珍贵程度,不过张广新并不是目光短浅之辈。
他知道,价格再高,也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出这批酒的酿造手法,通过技术来复原这批白酒的口味,这才是开源的做法。
因此剩下的白酒并没有再拿去拍卖,而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张广新成功在这批白酒酿造工艺的启示之下研制出了一款口感与其十分相似的优质白酒。
这一款白酒融合了古典工艺与现代工艺,既有着传统的印记,又在改良之中变得更容易制作和保存,口味也十分醇厚;
再加上其背后的故事,很快就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酒不仅在锦州是数一数二的代表性名酒,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成为了满族酿造工艺的最高代表。
因其所采用的是锦州当地特色的粮食进行制曲和酿造,还被列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
而成功研制出这款白酒的凌川酒厂自然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很快变成了酒业集团。
在国家众多权威人士的共同认证之下,他还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以满族工艺进行白酒酿造的企业。
连奥运冠军的庆功酒会这样的重大仪式,也用的是此种白酒。
2001年,这种酒也与其他九种白酒并列为中国十大文化名酒,成为各类省市乃至于国家级重大活动中出没的常客。
由此可见,一次偶然的古白酒发掘,在有战略眼光之人的重视之下,使得一个企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蓬勃发展、焕发新生。
它所催生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白酒的品牌,更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也象征着一种永远闪动着光彩的中国智慧;
即便埋藏百年或是千年也不减其光辉,依然能够带给后人无数启示与灵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