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7年毛主席警卫员回乡,被村民嘲笑:可别像他参军17年还是炊事员

0
分享至

前言

时隔十六年,李连庆难得有机会回到家乡,探望家乡父老。

当乡亲们得知,这位十八岁就当上“拳王”的人,当了十六年的兵,依然还是个小炊事兵的时候,言语中,多少有些戏谑的成分。

每当路过扎堆儿闲聊的村民们,总是能听见刺耳的声音:“十几年了,还是个炊事员”。

更甚者村东头儿的老刘家,竟然当着李连庆的面开启了并不好笑的玩笑。


李连庆

“儿子,你要当兵可以,但是你了可得好好表现,可别像你连庆叔一样,干十几年还是个炊事员,咱得有出息”,老刘对着即将要参军的儿子说着。

李连庆听了只是苦笑了一下,多说无益而已。

那么究竟为什么当年的“拳王”却做了炊事员?真的干了十几年还是炊事员吗?


李连庆


给毛主席当警卫

李连庆拳王的称号,真正是他自己一拳头一拳头打出来的。

1932年,李连庆生于广东省高要市的荷路村,这个村子的人尤其擅长习武,人人打的一手好拳,李连庆也不例外。

自小家里人丁不旺,李连庆成了家中主要的劳动力,干农活的过程中反而锻炼出了强壮的体魄。

如此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条件,被当地有名的拳师相中,加之李连庆为人又忠厚老实,拳师觉得,教他习武定然不会为非作歹,便主动收他为徒。

李连庆自身对习武也从小热衷,有高人指点,更是格外珍惜。


每天干完农活,都跟随师傅习武,广东的夏天,骄阳似火,又闷又热,农活中劳累一天的李连庆,也依然会坚持练拳。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连庆的武艺已经生青于蓝胜于蓝。

过了农忙时候,村里人便会自发举办比武大赛,男女老少都可参加。

有拳师指点的李连庆,更是比武大赛的常客,而在每次比武大赛中,比他再强壮,再高大的,也过不了李连庆的三招。

“拳王”的称号也就从这而来,那时的李连庆,只有十八岁。

1951年,已经十九岁的李连庆,当地方来人招兵入伍支援抗美援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尽管母亲十分不愿,在家中的对苗,心中不免担忧。

“好男儿,保家卫国是大事儿,我这一身功夫,不去上阵杀敌,也是空有其表”,李连庆大义凛然的对母亲说道。

母亲知道,儿子决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依依不舍的为儿子准备好了行囊,送他入了伍。

本以为自己能披甲上阵,可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被安排到了炊事班。

大失所望的李连庆,虽然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依然仔仔细细的做着班长安排的工作。

休息的时候,李连庆总是闷闷不乐,班长大概猜得出是何原因,便安慰道:“别小看了炊事员,能让这千军万马都吃饱,让他们有劲儿打仗,那也不容易,凡是战争,后勤保障很重要”。

听了班长的话,李连庆心中多少有些开解,只是心中依然还有着上阵杀敌的梦想。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前线战士紧缺的时候,后勤部门便要派人顶上,李连庆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

谁都没想到,一个只有十九岁的炊事员,竟然一个人不用枪,不用刀,赤臂上阵,愣是三下五除二的撂倒了七八个精壮美军。

战士们瞠目结舌,从此,李连庆的名声传开了,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这是个深藏不露的“拳王”。

从那之后李连庆便一直任职于警卫连,回国后,任职于广东军区,依然在警卫连。


1960年,毛主席的警备团开始筹建,能选拔上的,都是凤毛麟角。

李连庆得知后,心中的理想抱负再一次升华,他想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想到警备团。

可进警备团困难重重,要说武艺伸手上,自己倒是信心满满,可要说文化知识,自己却是个大老粗,加上全广州也不过只有两个名额,几万人中选两个,何其艰难。

但李连庆偏偏是个为了理想执着的人,保家卫国的信念始终没有减少。

为了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为了能进警备团,李连庆开始了文化知识的学习。

拿出了当年习武苦练三伏的毅力,李连庆日日挑灯夜读,吃饭在看书,干农活事儿也在背书,人们以为这“拳王”不打拳了,改当书生了。


李连庆从未在意被人如何议论,他只知道,自己的理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终于,警备团选拔考核中,李连庆优异的成绩,成功被选进了警备团

由此开始了他在毛主席身边的十五年警卫员生涯,只是这处于这份工作的保密性,没有人知道他是做了毛主席的警卫员,乡亲们一直都认为,他依然还是那个炊事员。


帮毛主席调查民情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不光光是要保卫主席的安全,很多秘密工作,都由警卫员来执行。

而且对于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跟任何人透漏,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行。

这也导致了开头所讲的,当他多年后,在回老家的时候,当人们询问现如今所任何职的时候,李连庆只说,还是在炊事班当炊事员。

乡亲们本以为李连庆离家这么多年,早已出人头地,可不曾想,职位竟然纹丝不动。

嘲笑声传入了他的耳朵,他没有在意,乡亲们拿他当反面教材,他也没有反驳,因为他甚至,自己的工作,保密的重要性。

而这次回来,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毛主席亲自派给他的。


其实李连庆很清楚,毛主席就是心疼自己多年未回家了,若直接说让自己回家探亲,定然为了主席安全会拒绝,于是恰好交予自己调查民情的任务,既能回家探亲,又能为主席办事儿,一举两得。

尽管乡亲们背地里议论自己十几年还是个炊事员的事,但主席交代的任务还是要办。


李连庆(左)与毛主席(右)

李连庆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询问当前的家庭经济状况,有什么困难,对家乡的建设有什么意见,一条条,一件件,他都仔细的记录着。

看着记录的厚厚的一大本,其中多是对于家乡如何摆脱贫困的建议,整理完这些记录,李连庆的心情也格外的沉重。

探访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与母亲短暂相聚,李连庆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回到毛主席身边继续着日复一日的警卫工作。


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毛主席于李连庆来说,不只是国家主席,亦师亦友,更像自己的长辈,自己的引路人,在跟随毛主席的十几年间,才让自己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毛主席去世后,李连庆申请复原回乡,只是未能得到批准。

一直到1997年,李连庆光荣退休。

岁年迈,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停止。


创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李连庆放弃了在北京安逸的生活,因为想到当年那本记录,家乡还未摆脱贫困,自己又如何能安度晚年。

七十六岁的李连庆,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毛主席教导的“为人民服务”他牢记在心。


妻子和儿女本是反对的,毕竟年事已高,可李连庆坚持着,在他看来,只要他想坚持做的事情,一定能成功。

回到家乡,在李连庆的带领下,荷路村翻了天,覆了地。

曾经满是泥泞的乡村小路,变得平坦通达,要致富,先修路,有了平坦的路,农作物就方便运出去了。

修整了田埂沟渠,改善了种植环境,粮食便开始增产。

民生项目一项一项的也建立了起来,修建了公园,健身器材,村里的绿化,荷塘的荷花,成村里的一道艳丽的风景线。

农业稳定了,李连庆开始着手畜牧业,筹集资金,建了养牛场,带动了当地就业,也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社会日新月异,沿海地区经济崛起,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为了能让家乡人不用背井离乡,他把电子厂引进了村子,曾经离家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

即便做起了这么大的产业,李连庆依然每天穿着劳作服,在养牛场打扫,喂牛,在外人看来,没有人知道,这所有的产业都出自他手。

在他的带领下,荷路村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再一次验证了李连庆的人生格言,只要想做,就没有达不成的。

心中谨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诲,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终将达成所愿。


毛主席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悠然谈历史
悠然谈历史
坚持创作,感谢关注
429文章数 2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日本计划与德国等国在俄边界附近军演 俄罗斯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年龄相加超过160岁的两名老人辩论 民调显示拜登输了

头条要闻

年龄相加超过160岁的两名老人辩论 民调显示拜登输了

体育要闻

湖人的选择

娱乐要闻

白玉兰奖红毯生图来了!刘亦菲穿粉裙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比亚迪引发了一场"战争"

汽车要闻

你没看错!广汽丰田今天秀了一把智电技术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小米米家胶囊咖啡机 N1 上架:一键萃取、杯量记忆,首发 379 元

亲子要闻

爸爸一边做饭一边带俩娃

旅游要闻

来中国旅游,成了老外的新流量密码

本地新闻

冷知识:东北雪糕才是最早的网红雪糕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