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的“债牛”,投资者应提起十二分的谨慎。
最新首发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标利率只有2.53%,低于市场预期,也低于30年期国债首发利率2.57%。6月17日尽管央行对MLF利率未作调整,但国债收益率曲线开盘后继续走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跌破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2.50%附近。
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甚至超过10%,成为整个金融市场最亮的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加剧了债市供需矛盾,推动债市价格上涨、收益率走低。
央行最近多次发声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认为过度炒作会使安全资产变得不安全,并表示央行必要时会考虑卖出国债等。
央行的风险警示并非空穴来风。目前的“债牛”可能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这会使当前的行情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在债券市场的倍数或杠杆效应影响下,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损益转换可能将非常剧烈。
尤其是对一些风险承载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投资固定收益证券尤其要谨慎。金融机构也必须向投资者做好充分的风险提示,尽可能避免投资者配置与其风险承载能力不相称的风险资产。
要真正有效提升投资者对债市风险的警觉,必须明白今年以来的“债牛”是如何炼成的,其风险敏感点在哪里。
今年的“债牛”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依然突出,投资边际收益率持续走弱,企业和居民自发展开资产负债表修复,这反映在市场就是持续的资产荒,大量资金追逐安全资产的国债等债券,最终抬高债券价格,压低债券收益率曲线。
二是为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近年来货币政策多次启动降息,同时央行保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这导致货币金融市场出现大量流动性追逐有限安全资产,拉低了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利率中枢。
三是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处于起步试错阶段,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处于论证起步阶段。央行通过买卖国债表达风险警示诉求,还有待加强。
不难发现,债市风险敏感点在于:其一,中美利差风险。以十年期国债为例,最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4%以上,国内不到2.3%。如此大的利差,凸显国内债市的风险升水,这导致债券的收益率可能难以有效覆盖其本身的敞口风险。
其二,从纯技术角度看,债市投资具有典型的倍数或杠杆效应,对长期或超长期债券来说,过低的中标利率意味着这类债券本身吸收市场波动风险的空间不足,债券价格的上涨将显著降低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鉴于超长期债券投资者多为风险敏感型投资者,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易导致债市大起大落。
其三,由于目前债市收益率和价格非完全市场形成,这导致当前市场表达出来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能很难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承担其他风险资产的定价基准功能。这种压低利率的定价方式作用于真实市场,会导致金融市场对风险的定价难以有效覆盖市场自身的风险敞口。这些风险敞口不仅干扰金融资源配置,而且容易带来市场的风险失范,加剧整个经济体系的信用紧缩。
其四,安全资产不再安全,将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事实上的市场约束,如央行很难继续通过降息等满足其他部门的更低利率诉求。更低利率的不可持续,一定程度上会使市场担心存量风险资产的风险暴露概率上升。
有效缓释当下债市风险敞口,首先需央行尽快做好向二级市场卖出国债的准备,降低国债等债券价格,抬高收益率;其次,财政部需提高国债发行速度和规模,增加一级市场的国债供给;再次,可适度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减轻中美利差压力,缓解市场对央行的降息压力,适度提高债券收益率对其风险敞口的覆盖率,避免风险满溢。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当前的“债牛”背后藏匿着肉眼可见的风险隐患,要有效防范风险,需央行、财政部等共同发力,以避免安全资产不安全化为行为准则,做好国债收益率曲线与风险敞口覆盖率的边际平衡。利率并非越低越好,一旦利率无法有效覆盖风险资产的敞口风险,低利率带来的将是风险满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