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25年秘书胡乔木,晚年因一件事愧对主席,成他心中最大遗憾

0
分享至

从1941年2月到1966年,胡乔木在毛主席身边当了25年的秘书。在这25年里,胡乔木一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追赶着毛主席的步伐,追赶着时代的步伐,用他手中的笔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毛主席和胡乔木不仅仅是领袖和下级的工作关系,他们两个之间还结下了身后的诗友情谊。作为领袖和秘书,毛主席与胡乔木的亲密交往堪称传世佳话。


胡乔木

成为毛主席的秘书

胡乔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为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临时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等职务。

1937年4月,25岁的胡乔木按照冯雪峰的通知来到延安工作,也是在这里胡乔木从之前的“胡鼎新”改名为“胡乔木”。

1939年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胡乔木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名为《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这篇文章的见解非常独特,引起了延安不少人的注意,这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的政治秘书陈伯达。

陈伯达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写得很好,便推荐给毛主席阅读,没想到毛主席看后大为称赞,更是说出:“乔木是个人才!”

从这以后胡乔木就引起了毛主席的主席,后来胡乔木先后进入《中国青年》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王若飞

1941年2月的某一天,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来到胡乔木居住的地方,对他说:“乔木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那里缺人手,现在点名要你过去工作呢!你去之后就担任秘书的工作,同时兼任中央政治局秘书!”

胡乔木听到这个喜讯有一瞬间的愣神,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可是从未想过的,不过胡乔木在高兴之余也有些疑惑,毕竟他和毛主席连面都没见过,毛主席又怎会点名让自己去工作呢?

胡乔木将心中的疑惑说出,王若飞笑了笑说:“你在《中国青年》上写的文章被主席看到了,主席夸奖你写得好!这才点名让你去主席身边工作。”

胡乔木听到是主席点名让自己去,这才放下了担忧,服从上级命令。

胡乔木第一次见毛主席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两人也没有过多交谈,只是寒暄了几句便结束了。没当过秘书的胡乔木不知道自己要干点什么,因此他是有些迷茫的。


毛主席和胡乔木

第二天胡乔木敲开毛主席的门,他一进门就看到毛主席正在校勘文件,便轻声对毛主席说:“主席,这些事让我来干吧!”

毛主席抬头看了一眼胡乔木,伸了个懒腰对他说:“你这算找对任务了!”紧接着又说:“校对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需要十分细心,校对也叫校雠,要向对待仇人一样把错误校出来。”

胡乔木从毛主席手中接过的是中共六大以来的文献,是为中共召开七大准备的文件。

胡乔木回到办公室就开始认认真真地校对起来,面对这部由毛主席亲自主持编选工作、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大部头”历史文献集,胡乔木在校对中不仅消灭了错别字,更是更正了一些文件最初误印的地方,这让毛主席十分满意。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写文章从不要别人代笔,不过由于当时毛主席外出演讲很多,许多通俗精彩的演讲都需要整理并略加文字润色后才便于正式发表。

胡乔木在整理毛主席讲话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他那支犀利的笔杆子的作用,比如说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胡乔木根据记录系统整理出来,并交给毛主席审阅修改后正式发表的。

在延安杨家岭和枣园工作期间,胡乔木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和毛主席谈论中外的各种书籍,除此之外胡乔木还经常帮助毛主席买书、借书,他们两个对书籍的热爱都是非常大的,这个爱好无疑加深了两人的友谊。


毛主席和胡乔木(右二)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共商国是。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同前往,一个是秘书胡乔木,另一个则是警卫陈龙。

毛主席幽默地说:“让蒋介石当总统,我们当副总统吧!”在前往重庆的飞机上,胡乔木问毛主席:“主席,我们能不能回来?”毛主席听后沉默片刻,回答道:“不管它,很可能是不了之局。”

过了一会,毛主席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这次去重庆,你们害怕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怕!”

毛主席等地抵达重庆后,胡乔木还陪同参加了《双十协定》的起草,并和毛主席参加会见、会谈和宴请等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撤离延安后,胡乔木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在陕北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形势十分严谨,环境也是极其恶劣的,因此胡乔木起草的许多重要文件都是在炕沿、膝头等地方完成的。

毛主席知道胡乔木工作非常辛苦,也时刻注意着他的身体情况,毛主席还曾送给胡乔木一件虎皮大衣。

那是在1942年的冬天,延安天寒地冻,胡乔木经常通宵准备文稿,再加上他的肠胃也不是太好,因此每天都处于痛苦当中。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便把延安人民送给他的虎皮大衣转送给胡乔木。

大家都知道虎皮大衣在当时可是非常宝贵的,毛主席能将它送给胡乔木,足以看出毛主席对胡乔木很是关心。


胡乔木

毛主席批评胡乔木:你不过是一个秘书

新中国成立后胡乔木先后担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等职务,除此之外他还要兼任毛主席的秘书。

胡乔木的工作非常辛苦,往往是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又因为毛主席的习惯而经常被召唤,以至于好几次都累得病倒,不过当胡乔木身体稍微有好转就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毛主席很关心胡乔木的身体,每当胡乔木生病后都会亲自过问,还安排他前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进行治疗。

要知道能去这所医院治疗的大多都是领导级别的人物,而胡乔木此时还不是中共中央委员,因此这个机会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待遇。

1951年1月中旬的一天,胡桥木突然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经过检查后发现胡乔木身患胃溃疡,已经穿孔,因此造成了大出血。

大夫建议胡乔木这种情况应该马上动手术,切除溃疡部分,不过医生又很担心胡乔木身体弱,不能承受得住大手术,所以他只好将所有顾虑都告诉给家属,让家属进行决定。


周恩来

周恩来闻讯赶来,立刻召集医生进行会诊,并征询胡乔木妻子谷羽的意见。谷羽想了想,同意医生的建议,决定动手术。胡乔木动手术当天,一夜未睡的毛主席让值班护士将保健医生王鹤滨找来,让他立刻去北京医院看望胡乔木,了解病情。

手术结束后,毛主席要求医院方面每天都向他汇报胡乔木的病况,胡乔木得知毛主席做的这些事情后,格外感动。

胡乔木出院后,毛主席要胡乔木一家暂住颐和园谐趣园休养。此后两个多月,是胡乔木在50年代初期难得的休闲时光。

毛主席和胡乔木超越了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更像是家人,但家人也有争吵的时候。

1956年中共召开了八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宣布将在全党开展一次新的整风运动。1957年3月下旬毛主席要胡乔木主管的宣传舆论机构配合整风运动,4月10日毛主席让胡乔木和邓拓去他那里商量事情。

毛主席对两人说:“《人民日报》只发了两行字的新闻,以后也没有宣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甚至连新闻都没有发,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反而是《文汇报》和《新民报》等大肆宣传!”

毛主席说到这里情绪十分激动,语气也变得更加严厉起来,胡乔木和邓拓听到这里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毛主席和胡乔木

几天后毛主席将4月13日《大公报》发表的《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里》一文批转胡乔木:“可惜《人民日报》缺乏这样一篇文章。”

毛主席称赞的这篇文章,正确分析和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发展,我国正处在大变动时期,这个大变动时期带给我们经济和思想文化战线巨大的历史任务。

4月下旬毛主席又将24日的《大公报》批给胡乔木,并在报纸的上方写下一段严厉的批语。

胡乔木身为毛主席的秘书,同时也是《人民日报》的主管人,他应当紧密配合毛主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但非常可惜的是他没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也受到了毛主席的严厉批评。

1957年6月7日毛主席将胡乔木和吴冷西找来,此次谈话的目的是解释4月10日那次的严厉批评。毛主席说:“当时批评你们是想让你们醒过来,报纸办成这样可是不行的,写社论不联系实际可怎么行?”

胡乔木接受了毛主席的批评,十分内疚地说:“主席,这件事我有很大的责任,我接受批评。”


1959年春,为了进一步解决人民公社中存在的问题,中央连续召开了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会议进行当中,毛主席严厉批评了胡乔木,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去年年期的某次会议上,通过公社决定,公布粮食产量7000亿斤,陈云当即表示不同意,并和胡乔木说了这件事,然而胡乔木并没有将陈云的意见上报给毛主席。

这件事毛主席一直不知情,直到上海会议开始的前不久,毛主席才得知这件事。毛主席十分生气,因此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的中央全会上,毛主席批评了胡乔木:“你不过是一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也敢不报告?”

这是胡乔木跟随毛主席近20年来受到的批评中最严厉的一次,这也令胡乔木印象深刻,很久都不能忘记。

毛主席为胡乔木改诗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随后前往庐山主持会议。面对家乡的改变和国家的壮丽山河,毛主席一周之内写下了两首诗,分别是《到韶山》和《登庐山》。


同年7月7日毛主席将这两首七律诗抄送给胡乔木,请他提出修改的意见。两个月后毛主席又写信请胡乔木将这两首诗给郭沫若,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意见。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诗作一般是不外传的,更何况还是毛主席亲手写下的,从这里足以看出毛主席对胡乔木的喜爱和信任。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自1959年4月上海会议期间,胡乔木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后,他又在1961年5月的某次会议上受到了刘少奇同志的批评。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胡乔木接连受到两位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严厉批评,这对胡乔木来说是打击非常大的,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精神压力。

胡乔木的老毛病又犯了,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头疼得厉害,几乎没有办法正常工作了。胡乔木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后,觉得自己该休息一段时间,不然很难以最好的状态为国家效力。

不久后胡乔木给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打了报告,邓小平很快回复他,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休息。


1961年8月17日胡乔木给毛主席写信,报告自己身体不好需要休息的事情,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在一个星期后回复了他:

“乔木同志,你的信我已经收到了,很是想念你。你的身体不大好确实需要休息,休息多长时间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病情痊愈。曹操曾说过:‘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
你应该去环境好点的地方休养,不看文件、不读书,也许好得会快一些。最好作几年休养的打算,不要只休养几个月,如果因为着急工作,恐怕病情会再次复发。你的病和林彪、陈云等人的很相似,林彪因为长期休养病已大好,相信你也可以如此,你去休养的时候,谷羽可一同前去,我身体很好,勿念。”

毛主席给胡乔木写的这封信很长,信中充满了他对胡乔木的关心,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在胡乔木休养的这段时间内,他除了看看风景,还遵循毛主席所说的不看文件,因此对诗词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也开始尝试写旧体诗。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胡乔木开始尝试填词。


毛主席

1964年胡乔木在杭州休养已经将近3年了,从10月开始,胡乔木一口气写下了几十首诗词,10月下旬胡乔木将自己写的13首词寄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可以修改一下。

毛主席收到胡乔木写的诗词是非常高兴的,他每天都要把玩推敲,很快就将胡乔木诗词中的不妥修改出来。毛主席要准备去杭州的康生转告自己对诗词的看法,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将这13首诗词寄给《诗刊》,让该刊发布。

之后毛主席又接到了胡乔木补写的3首词作后,根据胡乔木的请求,对这16首词进行统一的修改。毛主席还两次指示康生与郭沫若商议, 共同斟酌文字,待修改满意后,遂批给《人民日报》发表。

为此毛主席甚至亲自修改胡乔木写的“词十六首”的引言,修改后的引言是这样的:

《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同志们,近日病中多暇,学习写了几首词,多关时事,略表欢喜之情,并鼓同志之劲……

这其中的“病中多暇”“并鼓同志之劲”等文字都是毛主席加上去的。


毛主席

1965年1月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胡乔木的“词十六首”,随后《光明日报》和《红旗》杂志都转载了,从这足以看出规格之高,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在毛主席等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胡乔木诗兴大发,不久后又填词27首送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诗词后没有立刻进行修改,因为毛主席认为这些诗词对比之前稍微有些逊色。

胡乔木听到毛主席的评价后,又依照郭沫若等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后来胡乔木将修改过的诗作通过康生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并说:“这些词我看了好些遍,是很好的,我赞成你修改的这一本,我只略改几个字,不知道是否妥当,还需要你自己斟酌。”

胡乔木发表的这些诗词,都先后得到了毛主席的精心修改和大力推荐。对此胡乔木曾深情地说道:“我对毛泽东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经改过的句子和单词,确实像铁被点化成了金。”


毛主席、周恩来、胡乔木

最为遗憾的事情

尽管胡乔木已经不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但毛主席还是记得胡乔木的。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毛主席很看重人品,也喜欢老实人,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毛主席是很喜欢老实人的。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毛主席最不喜欢的就是自作主张,做事事先不报告,爱出风头等的人。

而胡乔木恰好就是那个老实本分的人,胡乔木的诚实在于他具有求是的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966年毛主席在杭州参加会议,刚好胡乔木也在这里休养,多年未见毛主席,他很想见毛主席。不过毛主席当时正在忙,所以没有时间见胡乔木,胡乔木只好带着遗憾前往北京。没想到在前往北京的路上收到了毛主席要见他的消息,胡乔木连忙返回。

关于毛主席和胡乔木的这次见面,并没有太多的描述,但这却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胡乔木到了北京后,他长达25年毛主席秘书的生涯也结束了。

196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毛主席要去天安门城楼,当他坐着汽车从中南海驶出,准备去天安门的时候,他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毛主席当即叫停汽车,这也让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中央警卫团团长的张耀祠很是意外。

只听毛主席说:“去看看胡乔木!”尽管这件事并不在事先安排好的行程之中,但张耀祠还是按照毛主席的话去办。


毛主席散步

胡乔木家有两扇大门,朝东的大门是原先大使馆使用的,自从胡乔木搬进去后,这扇门便荒废了。张耀祠对此并不知情,他敲了许久的门都不见胡乔木家有人回应,还以为胡乔木不在,再加上四周的百姓越来越多,毛主席只好吩咐离开。

为了毛主席再去看望的心愿,中央警卫团还专门到胡乔木家作了一番布置,并确定去访的时间,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件事情却因江青而不得不终止。

胡乔木得知这些事情后非常感动,原来毛主席并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毛主席还记着自己。随后胡乔木给毛主席写去一封感谢信,并提出自己想去看望毛主席的请求,不过最终也因为江青而不了了之。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与世长辞,胡乔木得到这个消息后哭得不能自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老领导,对自己那么好的主席就这样去了,毛主席去世这件事对胡乔木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毛主席去世后,有很多人劝胡乔木写一些纪念的文章,毕竟他在毛主席身边20年,对毛主席应该很了解,也知道许多关于毛主席的事情,但胡乔木一直没有答应。


直到有一次,有人将一本名叫《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的书送给胡乔木看,胡乔木看着书中那些熟悉的事情,这才动了写回忆录的念头。

胡乔木准备写回忆录的想法被传出后,有不少人问他之前为何不写,胡乔木回答道:“虽然我是主席的秘书,但很多事情并不是由秘书执行的,因此我说不出话很多有用的消息。”

胡乔木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既然决定写回忆录,那么必定要将这件事做到最好。胡乔木找了许多人和自己完成这项任务,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大家都能看到胡乔木家中亮着的灯。

到胡乔木晚年的时候,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患上了癌症,癌细胞扩散后,胡乔木的身体承受不住熬夜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写回忆录,只为了让大家认识到一个真实的毛主席。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胡乔木还是没能完成自己的任务,1992年9月28日胡乔木因病逝世,而在他去世的前几天还对妻子说:“我要活到90岁,我要将回忆录写完,让大家了解到真实的毛主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伤心鱼头
伤心鱼头
伤心鱼头
651文章数 1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