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银桥回忆录:毛岸英牺牲,彭德怀负一定责任,这个说法很难成立

0
分享至

长期以来,网络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1950年11月23日,毛岸英牺牲的前两天,聂荣臻元帅接到了苏联的一封加密紧急电报,电文的内容是美国近期将派飞机轰炸志愿军总部,提醒中国方面提高戒备,早日做好应对轰炸的准备。

聂荣臻元帅在收到这封电报之后,赶紧向毛主席报告了这件事。

而毛主席在得知后,立刻就作出了指示:“立刻给彭德怀发电报,要他转移司令部!敌情变化无常,要防患于未然!”


于是11月23日,聂荣臻元帅就按照毛主席的要求,给彭德怀发了电报,让他转移志愿军司令总部。

到了11月24日下午,毛主席又亲拟定了一封电文,以“AAAA”的加急形式发了给了彭德怀,提醒他近日将有敌机轰炸,让他尽快设法转移志愿军司令部。

然而彭德怀并“没有”按照毛主席电文的指示,及时转移志愿军的司令部,以至于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毛岸英烈士于11月25日不幸牺牲。

按照这个说法,毛岸英烈士的牺牲几乎完全是彭德怀的责任。

甚至有些人还说,伟人在听说志愿军司令部被轰炸后,非常生气地说:“这个彭德怀?我拍了电报让他转移了么……”

这种说法各种版本的细节可能有所不同,但来自苏联的电报,以及彭德怀抗命不转移志愿军司令部,这两个“核心要素”,基本是不会变的。


这些说法在网络上和坊间都颇有市场,甚至有好多人深信不疑。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谣言,很难成立,其具体成形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但在十年特殊时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查到相关的陈述了。

在彭德怀遭受不公正批判的日子里,就有人用这些说法污蔑他害死了毛岸英,彭德怀甚至因此被气得出现了幻听和视物不清的情况。

其实这些说法中的第一个要点,也就是所谓的“苏联电报”,只要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能发现问题。

因为在1950年那个时期,美国人几乎掌握者朝鲜战场所有的制空权,他们基本上想炸哪里就炸哪里,我们很难对他们的飞机造成什么威胁。

熟悉美国人作战方式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们对开飞机轰炸这种事情,从来都有着近乎狂热执着,好像炸弹不要钱一样。


那个时候的美国飞机几乎每天都在狂轰乱炸,轰炸的目标和时长也非常随机,有时候对着民房都能轰炸半天。

根据毛岸英牺牲时的亲历者赵南起、张养吾等人回忆,在毛岸英牺牲的那段时间,因为对美军的轰炸经历的太久,很多人甚至都已经对轰炸感到麻木了。

志愿军总部搬到大榆洞之前也多次被轰炸过,所以苏联人根本没必要提醒,他们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美军的轰炸。

即使真的提醒了,毛主席和聂帅也不太可能会那么大张旗鼓地通知彭德怀搬司令部。

有意思的是,关于这个谣言其实《解放军报》、《南方都市报》等权威媒体,都曾经专门发文澄清过,根本不成立,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它居然还在传播。


根据现有的资料查询,这种说法出现比较可能具有“权威”的书面记载,是毛主席卫士李银桥和他的夫人韩桂鑫口述,由别人代笔写成的《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

需要指出的是,李银桥虽然是毛主席喜欢的卫士,但是他并不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不管是苏联的密码电报,还是所谓“AAAA”的毛主席亲自拟定的加急电报,按照规定来说,李银桥都是不该看到或知道的。

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干部、战士,都曾经接受过严格的保密守则教育。不该自己阅看的文电不阅,不该自己知道的秘密事项不探问,首长和别人谈机密时要避开。

这种规则如今大一点的公司高层的办公室人员都知道,李银桥在中央机关工作多年,不知道为什么会忽略这一点。


当时可以正规接触这种级别电文的,是毛主席身边的两位机要秘书徐业夫和罗光禄,他们两位都没有提到过关于彭德怀抗命不肯转移司令部,导致毛岸英牺牲的任何只言片语。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电报作为当年的机密文件,有严格的归档回收程序的;要按照年月日顺序编号后存档。按照规定机要部门是要对回收的电报负责的,不但要随时清点回收的电报,一旦电报出现丢失的情况,还必须严格追查电报的去向。而丢失责任人和他上两级的领导,也会被追究责任。


毕竟电报不同于其他,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一种极为敏感的机密文件。

因为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司令部收到和发出的电报,不但有很大的军事研究价值,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所以在抗美援朝结束之后,军委就组织了沈阳的一批干部,对志愿军所收发的电报进行了清点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后把电报存档到了军事科学院。

到了1990年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一书出版,很多当年的文件也被解密。所以后来就有人到军委档案馆实地查访过,发现军事科学院存放了当年志愿军司令部所有的电报,按年度月份编号仔细查看,电报编码齐全,没有缺号。

有心人进一步查阅1950年11月23日、24日志愿军司令部收的电报时,发现11月23日这天志愿军司令部并没有收到北京的任何电报。

可见所谓的苏联密电,完全就是胡编乱造的谣言!

而11月24日这天,志愿军司令部确实收到了北京的一封来电。


电文如下:


这封电文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可以查到,真实性无可置疑。

从电文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主席的注意力,主要是放了在战事的全局,以及当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美国空降兵可能造成的威胁上。

虽然电文中提到了需要注意司令部的安全问题,也提到了敌人可能会使用汽油凝固弹,但是对转移司令部的事情,却是只字未提。

前面已经说了,电报编码没有缺失,既然1950年11月24号只有这一封电报,足可证明所谓毛主席电令彭德怀转移司令部的说法,纯属是子虚乌有。


早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南方都市报》曾经有记者专门采访过抗美援朝的亲历者孟照辉。

当时,记者问了孟照辉两个非常有名的谣传:

一个是有人说毛岸英是为了掩护彭德怀而牺牲的;另一个就是彭德怀没有听从毛主席转移司令部的命令,导致毛岸英牺牲。

对于第一个谣传,孟照辉表示不仅有毛岸英为掩护彭德怀而牺牲的说法,他还听说过麦克阿瑟要派人绑架毛岸英的奇怪说法,他认为这些都很明显是编故事,并且明确反对这种瞎编乱造,戏剧化历史的行为。

而对于彭德怀没有听从毛主席转移司令部,而导致毛岸英牺牲的说法,孟照辉更是毫不留情的进行了斥责。

孟照辉说:这又给彭老总扣上屎盆子了。毛主席确实有一个电报告诉志愿军总部,说有消息说美国要派飞机在朝鲜北部投放武装特务,你们要注意捕捉特务。电报并没有说转移司令部,要轰炸司令部。说这种说法的人都是捕风捉影,当时毛岸英牺牲的档案是我收的,向中央发的电报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了他是怎么牺牲的。

孟照辉是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者,而且他对电文的描述,也符合军委档案馆存档的那份电文。

而且很明显能够看得出来,孟照辉对于彭德怀不听命令转移司令部,导致毛岸英牺牲,这个说法很明显是十分气愤的。


无独有偶,除了《南方都市报》之外,《解放军报》也曾经因为彭德怀不听命令转移司令部,导致毛岸英牺牲这个传闻,对当时的亲历者进行过采访。

在这篇名为《战火熔铸的光辉人生——对毛岸英烈士牺牲经过的调查》的文章中,抗美援朝亲历者、也是当年少数知道毛岸英真实身份的王天成,也明确回复:“事后,从多方情报综合分析,这次空袭并非针对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

关于毛主席得知志愿军司令部要遭到轰炸,提前命令彭德怀转移司令部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为什么彭德怀没有听从命令转移司令部,导致毛岸英牺牲这个谣传,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有那么多权威媒体反驳,它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呢?


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一:彭德怀本人对防空安全的不重视,被夸大误传了。

在1950年11月24日的电报中,毛主席之所以特别提醒注意司令部的安全,就是因为彭德怀本人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不够注意自身的安全问题。

根据一些当事人回忆,彭德怀由于不放心前线的情况,一直不愿意离开办公室,后来是被洪学智等人“架”到半山腰的防空洞的。

可能一些人以此推断,彭德怀自己不重视防空,也不让别人重视防空,因此“害”死了毛岸英。

然而根据张树德《毛泽东与彭德怀》中的记载;彭德怀虽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但是对于身边人的安全工作还是很重视的。当时大部分的人都已经疏散到了防空洞,办公室里只有毛岸英、高瑞欣、徐亩元、成普4位。

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办公室,主要还是因为敌机盘旋了一阵子,也扔了少数几个炸弹,谁也不敢确定会不会还有轰炸。


当时大家都饿着肚子在防空洞等了很久,有些人就说那天是周六,敌人的飞行员可能放假了,很多人都憋不住,以方便为由出防空洞查看。

而毛岸英、高瑞欣、徐亩元、成普他们4位会出现在办公室,主要是为了处理急件。

轰炸发生的很快,也很突然,敌机突然出现扔下了燃烧弹,当时徐亩元第一个逃出办公室,所以没受伤,成普因为反应稍慢,被烧伤了脸,而毛岸英和高瑞欣因为没能逃出来,当场牺牲。

一场轰炸司令部的伤亡人数如此之低,足可见敌机轰炸的随机性,志愿军总部在防空方面的工作也不能算很差。


二:彭德怀的特殊历史。

彭德怀虽然是一位战功卓著的老革命,但是自1959年就被打成了“反党分子”,从此就在党内失了势,1966年之后更是被押回北京,遭到长期的关押和批斗,直至1974年他逝世都没能翻案。

在彭德怀失势和被批判的日子里,编造攻击他的谣言成本很低,所以落井下石的人有很多。

而彭德怀被平反昭雪,是1978年的事情了。

从1959年到1978年近20年的时间,足以让很多流言蜚语在人们心中生根,甚至“牢不可破”了。


总结

对于历史资料,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客观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

毛岸英同志的牺牲,固然是一件非常值得悲痛的事情。但是为这件事情造谣苛责彭德怀,既没有道理,也没有必要。

实际上根据那次事件的多人回忆,当彭德怀得知毛岸英牺牲时,同样也是非常伤心和自责的,毛岸英牺牲之后他甚至几天都吃不下去,也睡不着。在向国内发电报的通知毛岸英牺牲的时候,短短百十个字电报,彭德怀却用了1个多小时才写完。

正如毛主席在听闻毛岸英牺牲时所说:战争么,总会有牺牲……

如今以客观的历史角度来看,毛岸英的牺牲,真的只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意外,会发生那样的情况是谁也无法预料到的。

回顾彭德怀的一生,他的晚年过的已经够不幸的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被那些谣言迷惑,苛责这位老革命家了……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悠然谈历史
悠然谈历史
坚持创作,感谢关注
429文章数 2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