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温干旱“烤”验下的“晋南粮仓”:有村民为节水上网学喷灌,农户盼“引黄”工程早日通水

0
分享至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近期,北方正值夏收、夏种、夏管时节,持续高温干旱。夏播玉米难出苗,农户们一边期盼天降甘霖,一边引水抗旱保浇。

6月13日,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省级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作为“晋南粮仓”的运城市,进入6月后几乎无有效降雨,旱情持续发展,对夏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运城市闻喜县、夏县多个村庄走访看到,收割完小麦的农田里留下了黄色的麦茬,里面刚刚套种了玉米,尽管偶有小雨,玉米仍难出苗。当地因“引黄”灌溉暂未全面覆盖,机井成了主要引水设施,有农户改漫灌为喷灌滴灌,确保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

据运城日报消息,截至6月14日运城市玉米播种面积已超过275万亩,预计6月20日前全面完成。

“地里的草都晒干了”

16日下午,记者在闻喜县河底镇马家庄村村走访,雨后的村庄凉爽了些许,不少村民聚集在家门口拉家常。

走访中,闻喜县河底镇马家庄村村民称,玉米播种后,需要浇水来保证土壤的湿度,有利于发芽生长。往年雨水好,再引点水浇地,墒情就有了保障,而今年不得不大量浇水造墒补墒。


马家庄村村民吴引群正在浇地(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在65岁的马家庄村村民吴引群看来,今年麦收前后的天气相较过去几年十分异常,只要抓紧时间把地浇透,玉米才能出苗。他在村里种了13亩地,收完小麦后,恰逢高温干旱,迟迟未出苗。

“天气太干了,地里的草都被晒干了。”16日前,当地最高气温一度达到42度,吴引群已连续给玉米地浇了四五天的水。天气预报16日有一场小雨,当天天还没亮,他就已经来到田里,开闸引水,“下雨也不敢停止浇水。”

地浇得透不透,主要看墒情。16日下午,雨后吴引群查看墒情,土壤表层有两三公分深的墒,对缓解旱情有一定的作用,不过玉米出苗仍有难度,需要坚持浇水,“得20至30公分的墒,才能出苗。”

吴引群说,因为高温干旱,村民持续浇地用水量大,导致机井水位下降,往年一口机井引水浇地即可,而今年旱情严重,不得不同时从两口机井引水。尽管如此,出水量依然较小,一天也浇不了几亩地。

多位村民称,马家庄村的农田一部分被当地一家公司流转承包,一部分由村民自己耕种。吴引群说,村委会规定村民浇地优先于公司,不过村民浇地需要排队。

开闸放水、接管引水、蹲守浇灌。16日22时许,吴引群结束一天的浇地,当日他在地里蹲守了18个小时,才浇了几亩地。他说,“我家的玉米种得晚,如果后续几天不再下雨,还要持续浇。我浇完了,赶紧把机井让给下一家。”


其他村民“接力吴引群”给自家药材地浇水(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17日是吴引群浇地的第6天,当日他家的13亩玉米地全部浇完,“今天天晴了,气温回升了,接下来就等着玉米出苗了。”他盘算着,今年这块玉米长得好的话,能卖一两万元,成本预计得花一半,其中浇地的水费就得一千五六百元。”

农户网上学喷灌技术

农闲时,五十多岁的马家庄村村民范喜凤爱拍短视频,记录农村生活。在其丈夫看来,她这是不务正业。当她在抖音上刷到山东、河南大旱的信息时,预感近期山西的旱情不容乐观,自家收了小麦,立即种上了玉米。

相比吴引群,范喜凤幸运了些许。今年6月2日,范喜凤收完十余亩小麦,其中4亩地种上了玉米。之后,她便日日期盼天降甘霖,没等来雨,等来的却是持续四十多度的高温。

几天后,村里机井引水排队轮到了范喜凤,她决定采取喷灌的方式,这也是她从网上学来的。她说,因持续高温和大旱,今年浇地的村民多、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低,机井出水量小,“去年一口机井一股水,今年两口机井合成一股水,前3个小时水比较大,后面越来越小,大水漫灌太费水。”


范喜凤地里的玉米已有10厘米高(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浇了一茬水,范喜风家的玉米几天就出了苗,不到半个月已长到10厘米高。她回忆道,前几天村民集中浇地时,有人排队到半夜,只要轮到了,就蹲守在田里浇水,偶尔下一点毛毛雨也不管用,还是早早把地浇透保险,“不浇水,不出苗。”

16日的一场小雨,对缓解旱情作用较小,范喜风又开始排队浇第二茬水。不过,在她的玉米地周围,当地某公司流转土地种的玉米至今还未浇第一茬水,其他村民种的药材地也等着浇水。她说,玉米早出苗是第一步,如果后面再不下雨,出全苗、成壮苗还得浇两到三茬水,每次都得把地浇透。

其实,今年的夏播,范喜风早有盘算。她家的10余亩地分为3块,其中一块种玉米,另外两块打算种药材。在她看来,今年夏播干旱缺水,玉米收成不稳且卖不起价,种药材是在自救,“药材价高,用水量小,能增加一些收入。”至于何时能把药材种下去,范喜风还在等下雨。

在范喜凤另一块地附近,当地正在建设“引黄”工程,她期盼着早日竣工通水,用上黄河水。19日,记者从闻喜县水务局了解到,目前涉及闻喜县的小浪底“引黄”工程暂未竣工通水,当地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机井引水。


范喜凤查看墒情路过村里的药材地(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另据公开报道,小浪底“引黄”工程设计年总供水量2.47亿立方米,工程通水后将有效解决运城市盐湖区、夏县、闻喜县、绛县、垣曲县五县区的农业灌溉、工业及城镇生活、生态用水问题。

一滴水都不能浪费

今年4月,王良在闻喜县郭家庄镇辛庄村承包种植了三十多亩山药,因为近期的旱情,上市时间要延迟。

“虽然藤蔓有一米多高,但因为缺水长势不咋好。”一场短暂的小雨过后,17日王良在辛庄村雇了两名村民为山药地施肥。沿着铺好的滴灌管道,用手推式化肥车刨开土壤表层,撒下化肥,等待引水滴灌。


山药地施肥等待通水滴灌(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山药地不能大水漫灌、喷灌,只能滴灌。”王良说,暂时还不知道哪天能浇上水,还在排队中,“我雇来的村民也在排队,他们家的玉米也没浇上水,大家都在等。”

“这个管道闸阀漏水,是你在浇地吗。”辛庄村村民郭群学高声询问着王良。王良听力不好,放下手中的活儿,小跑了几十米,与郭群学一番交流后,二人都不知道谁在浇地,导致漏水。

几年前,郭群学花十多万元打了一口机井,方便自己浇地,也为村民提供用水服务。每逢旱季,他对机井设备、引水管道格外关注,“我听说昨晚有机井管道漏水,今天赶紧来看看。”

最终,郭群学在王良山药地对面的空地里找到了漏水点,已经形成了一个积水滩。他说,这一大片地之前种的是槐树苗,最近复耕了,还没种庄稼。询问多名路过的村民仍未得知是谁在用水,他严肃地说,“不管是谁在用,让村里今晚8点把水先停了。这么干旱,一滴水都不能浪费。”


村民发现机井管道漏水(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得益于自家有机井,郭群学家的四十多亩玉米地早早浇了第一茬水,部分村民还在排队中。他指着不远处夏县水头镇的农田说,那里距离涑水河近,机井水比较大,“人家浇地的条件比我们村好得多。有村庄已经用上了黄河水。”

上家浇完一个电话下家就来了

侯风线(S235)是夏县水头镇通往运城市区的一条省道,与涑水河在此相交,附近分布着大片的农田,麦收后也种上了玉米,这里也是依靠机井浇水。如今,部分已出苗,有村民在田间除草。

17日傍晚,夕阳西下,水头镇常村村多位村民还在田间地头“接力”浇水。村民樊武所在村小组的农田分布在候风线以北,5月底6月初收完小麦后,一直在等待时机种玉米。

苦等了半个月,16日常村村也迎来了短暂的小雨,尽管仍是“无效”降雨,土壤表层有了一点墒,不少村村民在当日种下了玉米。

“上家浇完了,一个电话,下一家就来了。”樊武说,他所在的村小组排队浇地有个传统,去年浇地由候风线自南向北,今年由北向南。樊武迟迟没等来电话,便到田间询问,“前面还有一户,正在做准备,估计今晚要熬夜浇地,轮到我浇得到明天了。”


常村村民给玉米地浇的水(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摄)

樊武说,去年雨水好,麦收后立即种玉米,村里年轻一点劳力快速浇完地就外出务工了,上了年纪的村民还可以到附近城里打零工,而今年大家被旱情耗在了家里,“我快60岁了,家里还有两个老人,也不打算去打工了,早浇晚浇无所谓。”

夜幕将至,樊武和几位村民在地头闲谈了一会儿,各自骑车回家。他说,自己的要求不高,只要浇了水,玉米出了苗,今年的收成就有指望了。”

记者注意到,相比常村村,夏县裴介镇有村庄今年夏播后用上了黄河水。运城日报报道,近日陈乔村村民在管水员的指导下科学“引黄”,让麦收后播种的玉米等秋作物及时“喝上”出苗水。裴介镇郭村村民姚晓杰说,“5月底我家收割了小麦,立马播种了玉米。这几天干旱少雨,就等着开闸引黄河水。黄河水一浇,秋收这块儿咱就心里有底了。”

(文中王良、樊武为化名)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别了,巴萨!1200万年薪不满,拉波尔塔下通牒,不接受就1亿走人

别了,巴萨!1200万年薪不满,拉波尔塔下通牒,不接受就1亿走人

球文速递
2024-06-26 15:56:14
超1.15亿镑!切尔西破纪录交易,求购30场21球锋霸,已开始谈判!

超1.15亿镑!切尔西破纪录交易,求购30场21球锋霸,已开始谈判!

风过乡
2024-06-26 20:51:44
局地大暴雨!合肥将连下7天雨

局地大暴雨!合肥将连下7天雨

鲁中晨报
2024-06-26 21:31:05
一家银行获批解散,立即停止经营!

一家银行获批解散,立即停止经营!

云南经济新闻
2024-06-26 18:27:38
上海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4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上海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4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新民晚报
2024-06-26 19:03:05
对中继续强硬!为什么说冯德莱恩的连任,对中国是个好消息!

对中继续强硬!为什么说冯德莱恩的连任,对中国是个好消息!

王子看台海
2024-06-26 10:22:09
莎拉波娃老了!亮相秀场光彩黯淡,颜值滑坡,状态颓靡身材走样

莎拉波娃老了!亮相秀场光彩黯淡,颜值滑坡,状态颓靡身材走样

梦与体育
2024-06-26 16:46:11
惊艳,国乒王曼昱长发造型曝光,球迷:太美了,感觉像是两个人

惊艳,国乒王曼昱长发造型曝光,球迷:太美了,感觉像是两个人

尘语者
2024-06-26 21:23:41
来了,皇马!“超级猎物”转会谈妥!5000万签约意主力国脚

来了,皇马!“超级猎物”转会谈妥!5000万签约意主力国脚

头狼追球
2024-06-26 17:47:09
普高高考,几乎全军覆没

普高高考,几乎全军覆没

liner12
2024-06-25 13:28:53
高考成绩公布,朝阳这所高中让人震惊!今年还有这些学校落地、招生!

高考成绩公布,朝阳这所高中让人震惊!今年还有这些学校落地、招生!

家住朝阳
2024-06-26 19:52:09
公开羞辱!4000万新星刚踢33分钟,便被换下!丑陋数据!主帅嘲讽

公开羞辱!4000万新星刚踢33分钟,便被换下!丑陋数据!主帅嘲讽

风过乡
2024-06-26 08:14:52
6月30日至9月30日,成都绕城高速这些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

6月30日至9月30日,成都绕城高速这些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4-06-26 13:53:03
卢卡申科当了30年总统,终于说出心里话:跟中国打交道真的不容易

卢卡申科当了30年总统,终于说出心里话:跟中国打交道真的不容易

日风的故事屋
2024-06-26 17:32:32
Lisa陪男友家人聚餐表情谄媚,脱离韩妆变土妞,被调侃是豪门挂件

Lisa陪男友家人聚餐表情谄媚,脱离韩妆变土妞,被调侃是豪门挂件

萌神木木
2024-06-24 22:12:54
领跑射手榜!格鲁吉亚欧洲杯共进4球,23岁米卡乌塔泽3球1助攻

领跑射手榜!格鲁吉亚欧洲杯共进4球,23岁米卡乌塔泽3球1助攻

直播吧
2024-06-27 04:33:18
中小学教师评正高级职称是对大学教师的侮辱!对知识的不尊重!

中小学教师评正高级职称是对大学教师的侮辱!对知识的不尊重!

李老师讲最真教育
2024-06-25 21:35:08
马丁内斯:C罗被拉倒毫无疑问是点球 比我们送点那个更清晰

马丁内斯:C罗被拉倒毫无疑问是点球 比我们送点那个更清晰

直播吧
2024-06-27 06:20:21
认购率不足三成,中信国安府三期未能复制“流量密码”

认购率不足三成,中信国安府三期未能复制“流量密码”

地产K线官方
2024-06-26 13:37:09
汪小菲牵手妻子现身青岛,马筱梅穿透视裙露美腿,汪小菲一脸疲惫

汪小菲牵手妻子现身青岛,马筱梅穿透视裙露美腿,汪小菲一脸疲惫

180°视角
2024-06-26 22:28:14
2024-06-27 07:58:44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210520文章数 9114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欧洲杯-C罗怒怼裁判染黄 格鲁吉亚爆冷2-0胜葡萄牙

头条要闻

欧洲杯-C罗怒怼裁判染黄 格鲁吉亚爆冷2-0胜葡萄牙

体育要闻

战胜心中的魔鬼,36岁的他上演欧洲杯首秀

娱乐要闻

冯绍峰带儿子看舞台剧,想想更像妈妈

财经要闻

曹远征:不能被"产能过剩"的概念所困惑

科技要闻

OpenAI在国内的两条应用之路走不通了?

汽车要闻

37.99万起坐拥"陆地空客" 翼真L380上市

态度原创

数码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苹果官网上线“抢眼色彩”专区,提供贝尔金移动电源等多种配件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本地新闻

冷知识:东北雪糕才是最早的网红雪糕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军事要闻

绍伊古被国际刑事法院发逮捕令 俄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