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机遇湾区|拥抱“科学的春天”,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0
分享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何柳颖 深圳报道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

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都要靠科技创新来推动,全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香港未来工作的重点,特区政府会继续推出一系列计划,包括强化“产学研1+计划”。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澳门特区政府认真落实“1+4”产业发展规划,改变“一业独大”状况,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势头良好。其中“1”是按照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促进旅游休闲多元发展,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4”是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以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两点”作为结合点,以广深港、广珠澳“两廊”作为主骨架,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集聚。

扎实迈向目标的过程中,阶段性成果已然显著。目前大湾区拥有超过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同时,“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抱科学的春天,就是建设湾区的未来。

合:创科生态圈持续完善

在大湾区,由多个平台搭建的创科生态圈正逐步成型。

在“湾区之心”南沙,以科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2023年,南沙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1%。以南沙科学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大平台为核心,以港科大(广州)等院校和冷泉大科学装置、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为支撑,南沙正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在“深圳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正蓄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未来产业。包括推进成立前海颠覆性技术创新联盟,集聚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独角兽企业、228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汇聚算力资源8500P,规模位居全国交换中心算力平台第一。同时,前海为深港创科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目前,前海注册港企9055家,注册资本9469.47亿元,凸显出深港合作紧密性不断增强。

凭借“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优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吸引了诸多科创企业与科研机构落地。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才,包括2个国家药监局药械审评分中心;鹏城、合肥、广州3大实验室的分支机构;港科大、港城大、港理工、港中文等5所香港高校研究院等,大批科研成果由此涌现。

聚焦粤澳合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正猛。截至今年3月,合作区“四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和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实有企业达16412户,同比增长2.4%;2023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完成218.08亿元,占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2%。

以科创为韵,湾区奏响共同发展之乐。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对大湾区建设的带动作用持续突显。

从技术水平看,目前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超3.4%,研发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有效量、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从产业集聚看,以“制造基底+创新基因+数字基础”为支撑,大湾区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超万亿元级以及3个五千亿至万亿元级、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组成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聚:“双创”氛围再升级

在大湾区,一批科创企业势如破竹,冉冉升起。

位于前海的影石Insta360,如今已经是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智能影像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3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设备市场发展白皮书》,影石Insta360在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中占比50.7%。影石Insta360联合创始人陈永强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正是大湾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其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位于河套的晶泰科技,不仅是AI制药的头部企业,近日也成为了港交所第18C章特专科技制度落地一年多来的首只上市新股。创立于2015年,该公司创始团队由三位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物理学家组成,致力于算法与自动化的融合互通,推动药物与材料科学产业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在大湾区里,积极拥抱变化的创业者、强势崛起的初创企业还有很多。

走访中,记者来到了双创氛围尤其浓厚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作为前海重点打造的综合性创客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成功孵化1195个创业团队,有774个来自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其中香港团队占703家,累计融资42亿元,彰显了平台的科技创新特色及国际化影响力。有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在前海,大家都愿意拥抱变化。”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发展值得期待。今年4月,港深创科园合作伙伴启动礼举行,与约60家来自9个经济体的合作伙伴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这些合作伙伴预计将在港深创科园投资数十亿港元,创造众多就业机会。

港深创科园公司行政总裁马惟善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在我们的生态圈发展中,孵化计划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会集中发展六大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机械人。在这几方面,我们都会提供不同水平的孵化或者加速项目来帮助初创企业。”

尤值一提的是,香港特区政府也为此提供巨额支持,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明确会拨款2亿港元,在园区为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加速计划等支援。

根据研究机构Startup Genome 发布的《2023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在新兴初创生态系统的类别中,香港排名第二,广州排名第十四。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创业者们在湾区筑梦、圆梦的同时,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也有了动力十足的新引擎。

变: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五年蝶变,大湾区科创力量持续迸发,如今已成功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之列。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在2020-2023年,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连续四年在全球科技集群竞技中位列亚军,仅次于东京-横滨。

赛迪智库相关分析认为,研究型大学及科研机构推动形成了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位于日本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的筑波科学城以国有及企业下属科研机构为主体,承担区域科技创新的主体功能。其中,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级顶尖大学,以及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日本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世界顶级研究实验室均对日本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着眼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与科研机构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建设力量,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在走访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学校首先是要培养在科技领域有特殊能力的人才;其次是要培养在产业界、企业界有领军能力的人才。他强调,学校需要和产业密切合作,比如港科大(广州)就和广东企业交流广泛,希望能用科研助力企业解决问题。

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力量,广东举措不断。今年5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3对粤港高校签署协议,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这是广东首次与粤、港两地均有校园的合作办学高校一同签署三方协议,合作重点聚焦科技和人才发展,三年总投入经费将近2.7亿元,粤港高校将联合承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在多地科研人才参与下,大湾区科研水平必将进一步提升。

科研技术朝前发展的同时,应用场景也不能落下。在这方面,大湾区优势尤其突出。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副总裁庄哲义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香港应科院有众多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他们可以在香港进行基础研究以及中游项目。但香港的科研项目要真正落地,还是需要瞄准拥有广大市场的大湾区内地城市,实现优势互补。

“科技集群是任何经济体创新表现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通过把科学、企业和企业家聚集在一起,这些城市或区域能够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将科学创意转化为切实的影响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曾言。

展望未来,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大湾区将朝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定位继续向前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150993文章数 7404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