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猛哥看商业,作者国君消费团队。
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美国消费市场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个人消费支出总额高达17.5万亿美元,仍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美国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国家,在1920年至今的近百年历史中美国个人消费支出金额基本保持稳定的正增长。
即使遭遇经济危机的冲击(例如1930年初的大萧条、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90年初的经济危机、2008年的次贷金融危机等),美国消费市场也往往能够走出泥潭、迅速恢复,极少出现连续两年以上负增长的情况,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极为罕见。
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且稳定,1960年代已经达到60%,1980-1990年代继续提升至60-70%,2022年为68%,远高于其它经济体(日本、韩国、中国)。
美国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国家,美国居民的财富和消费力全球第一,且热衷于餐饮、旅游、酒店、教育、医疗等各种消费支出,美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远高于其它经济体。
以日本为例,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进入“失去的三十年”,经济增长乏力、就业环境恶化、居民消费疲软,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仅由1991年的50%缓慢增长至2022年的55%。
反观美国,并没有遭遇日本式的增长“瓶颈”,实体经济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68%。
美国能够保持如此繁荣的消费市场,背后是经济增长、人口扩张、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按照时间划分,1920年至今美国消费变迁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大众消费、品牌化消费、理性消费时代。
一战之后美国经历“柯立芝”繁荣,大众消费在1920年代逐渐在美国社会占据消费主流地位,汽车、电气、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促使相关工业品投产发展迅速;
20世纪70年代末,人均GDP由9000美元向30000美元加速迈进,美国居民更多追求品牌化消费,甚至通过高档消费来炫耀其收入和地位;
1990年代以来,美国数次经济危机和贫富差距扩大使美国居民不再盲目追求高价商品,而更多地关注商品性价比,理性消费登上历史舞台。
1、大众消费时代(1920-1960年代)
美国掀起第一次耐用消费品革命,汽车、家电、家具等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从1920年的87辆提高到1967年的500辆;1929年近一半的美国家庭拥有收音机,到1960年美国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
美国工业的繁荣推动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迅速提升,经济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收入水平提升使得普通民众有能力购买这些产品。
消费不再是富有社会阶层的专利,而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时尚观念,原本由上层社会垄断的文化逐渐向商业化、流行化、大众化的趋势发展。
2、品牌化消费时代(1970-1980年代)
美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高收入阶层开始盛行“雅皮士”所引领的品牌消费浪潮。在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及滞胀局面的冲击下,美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消费享乐主义泛滥。
1979-1989年间,前1%的美国家庭年平均收入从28万美元增长至52.5万美元,高收入阶层开始盛行“雅皮士”所引领的品牌消费浪潮。
“雅皮士”们热衷于购买豪华汽车、高档腕表、艺术收藏品,从而达到其向他人炫耀收入能力和身份地位的目的。
这一时期美国居民信贷消费规模持续扩张,居民信贷市场未偿债务由1970年的0.47万亿美元骤增至1989年的3.38万亿美元,消费信贷创造出的需求市场,极大地激发美国居民的消费意愿。
3、理性消费时代(1990年代至今)
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占比下降,美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回归理性,由崇尚名牌转向注重性价比。
自1990年以来,美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居民失业率飙升、通货膨胀抬头,美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20%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占比由1990年的47%提升至2022年的52%,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占比则明显下降。
同时,千禧一代逐渐成为美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由于他们初始收入水平较低、经济负担较重,因此购物时更加看重商品的性价比(据美银美林调查统计,71%的千禧一代将会在购买前上网比价)。
在这一阶段,美国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崇尚名牌转向注重性价比,轻奢品牌相比重奢更受欢迎。
我们在本篇报告中重点跟踪美国必选消费板块、可选消费板块1970年代至今的股价表现。
参考Wind划分标准,美国主要消费品企业可划分为必选消费与可选消费两大板块。
必选消费板块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烟草、家庭用品、个人用品等;
可选消费主要包括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耐用消费品与服装(涵盖家用电器、住宅建筑、消费电子、休闲用品、纺织服装、奢侈品等)、消费者服务(涵盖酒店、餐馆、休闲、教育等)、媒体、零售等,各个阶段的股价涨跌幅如图22-27所示。
规律一:必选消费板块展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在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必选消费品企业因其经营稳健性高、现金流充沛、稳定分红、低估值等特征更受投资者青睐。
以2008年金融危机、2018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新冠疫情三个特殊时期为例,必选消费股价表现均跑赢可选消费——
①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必选消费板块股价下跌20.2%,可选消费股价下跌27.2%;
②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美国必选消费板块股价下跌10.1%,可选消费股价下跌12.9%;
③2020年新冠疫情时,全球股市纷纷暴跌,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市场流动性泛滥助推美国消费板块企稳回升,必选消费全年上涨20.0%,可选消费全年上涨17.4%,必选跑赢可选。
规律二:当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可选消费板块因具备更大的业绩增长弹性、估值修复速度更快,股价表现相对占优。
仍旧以2008年金融危机、2018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新冠疫情三个特殊时期为例,当三场危机过后,可选消费股价表现更优——
①2009年、2010年美国逐渐走出金融危机泥潭,GDP增速逐步回升、居民就业情况出现改善,美国可选消费板块股价涨幅达到20.9%、21.9%,跑赢必选消费的12.2%、11.9%;
②2019年中美贸易谈判达成“实质性阶段性协议”,美国推迟向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更多关税,两国关系趋于缓和,美国可选消费板块全年上涨26.8%,跑赢必选消费的19.6%;
③2023年美国已经完全走出新冠疫情影响,居民生活回归正常,餐饮、酒店、旅游等可选消费行业表现出强劲的恢复势头,经济基本面与就业情况屡超市场预期,可选消费板块全年上涨24.2%,跑赢必选消费的-3.7%。
规律三:当消费品行业处于新兴成长阶段、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品牌出海带来市场扩张机遇时,资本市场通常会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股价表现更优。
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标普500食品指数自1989年9月15日以来累计上涨9倍,标普500饮料指数累计上涨16倍,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13倍,食品表现一般,饮料创造超额收益。
我们认为这与美国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发展情况有关:食品行业发展较早,20世纪下半叶基本进入成熟期,头部公司现金流充裕而成长性相较饮料行业更为有限,因而其超额收益仅在部分时间体现;
相比之下饮料行业消费属性略有不同,酒类和软饮在70-90年代遭遇增长瓶颈后品类迭代加快,头部公司借此不断开拓新的成长点,叠加出海带来市场扩张,体现出一定的成长性,因而股价表现更优。
扫码链接新浪潮!
*本文来源于猛哥看商业,作者国君消费团队。欢迎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围观新浪潮朋友圈,深度交流资源对接,加入行业创始人社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