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0年,毛主席接济表侄300元,表侄质问:这钱是你的还是公家的?

0
分享至

面对一顶顶官场乌纱帽,此人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他依旧保持着中国农民身上独有的朴素品性。

虽然后来他的地位尊贵,但他依旧惦念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一切一切都让他难以忘怀。

更难得的是,他是鲜少敢跟毛主席说真话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跟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和往事呢?

但凡看过电影《毛主席和他的父老乡亲》的观众们,都会被剧中那位身材瘦小,老实憨厚,土里土气的主人公所吸引。这位很普通又敢跟毛主席说真话的人,便是毛主席的表侄贺凤生。

毛主席的亲属朋友很多,但跟毛主席关系密切的却屈指可数,而贺凤生就是其中一位。



贺凤生的父亲贺晓秋是毛主席的姑姑贺毛氏之子,和毛主席是姑表兄弟,从以上关系来看,贺凤生是毛主席的亲表侄。

1960年冬天,贺凤生在北京中南海见到毛主席。他和大多数亲属来中南海的理由不同,他不是为了专程看望毛主席,也不是为了让毛主席给自己或亲戚朋友谋个好工作。

贺凤生是因何事而来呢?

1960年,全国正处在困难时期。由于受到两年前“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各地浮夸风严重,贺凤生所在的湖南也不例外。

那时,贺凤生正在乡下担任生产队长,他对整件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毛主席已经知晓乡亲们的真实想想法,也应该知道湖南眼下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贺凤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主席可以同意他去北京见自己一面。



有人问,既然事态这般严重,为什么贺凤生不直接去北京见毛主席呢?为什么要事先写一封信过去呢?

因为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他有自己的原则,绝对不会将私事和公事混合在一起,毛主席曾经让三哥毛泽荣转告给父老乡亲,不要擅自来京看他,也不要在他不知情的前提下私自前往中南海。

所以遵循毛主席要求的贺凤生在来之前,特意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阅读了贺凤生写的信后,非常重视他所反映的情况,立刻让人确定贺凤生进京的时间。

就这样,贺凤生就来到了北京。

虽然贺凤生在湖南老家很有地位,但他毕竟是村里人,前半辈子基本没出过湖南,到了北京后,城市的繁荣景象和车水马龙让贺凤生失去方向。

看着眼前宽阔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贺凤生第一次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这里好大啊,他该去什么地方找毛主席呢?



他手里只有中南海的具体地址,但没有去中南海的路线,这可咋办?

没办法,贺凤生只好挨个询问路人,然而,行人看着眼前土里土气,穿着破烂,还背着一个不知道里面装着何物包裹的男子,没人敢将真正答案告诉他。

就这样,贺凤生在北京的大街上走来走去,就像找不到家的孩子一般无助。过了一段时间,在贺凤生的坚持问路下,总算是遇到一位愿意为他指路的好心人。

问清路线后,贺凤生直达中南海,看着中南海庄严的大门,贺凤生又迷茫了,他能进去吗?他该怎么进去。

果不其然,贺凤生被门口值班的警卫拦了下来,贺凤生将毛主席给他写的回信掏出来给警卫看,确定身份后,警卫便带着贺凤生进了中南海。

令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此时并不在中南海,他正在南方巡逻,这可怎么办?毛主席的工作人员告诉贺凤生,主席这次外出的时间并不短,大概需要七天才能回来。

贺凤生从湖南来北京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能见到毛主席,他只能留在北京等待了。



眼下就要入冬了,北京的气候跟湖南气候有着很大差异,贺凤生坐在招待所的椅子上,听着外面呼啸而过的北方,心里不断念叨着,表伯啥时候能回来。

腊月初四的晚上,贺凤生终于收到了消息,毛主席会在今晚见他。

见到毛主席后,贺凤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只是紧紧盯着毛主席的面孔,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毛主席似乎苍老了,他眼角的皱纹沟壑越来越深了,鬓角处也生出几缕白发,看得出来,毛主席这些年为了祖国大业操劳很多。

见贺凤生一脸惊讶,毛主席笑了。

为了缓解贺凤生的紧张情绪,毛主席特意换上湘潭口音。

“你是我请来的客人,来几天啦? 对这里的一切还习惯吗?”毛主席关切道。

“我已经来北京几天了……”

说完这句话后,贺凤生就不吱声了。

看着呆呆站在自己面前的贺凤生,毛主席忍不住莞尔一笑。



“不要拘束,坐下吧,有什么事情我们坐下说,你也不要着急,慢慢说,把话说清楚。”

为了消除贺凤生的紧张情绪,毛主席便打开话匣子同他闲聊起来。

“你父亲自1927年同我分别后,我就没有再见过他了,后来你给我写信,我才跟你们联系上,你父亲还好吗?他的光洋我还没来得及还呢!”

听毛主席提起父亲,贺凤生脸上出现一抹悲伤,他告诉毛主席:“我的父亲于今年十月初八因病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我还在长沙看病,没能及时赶回去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

贺凤生的父亲贺晓秋,打小就跟毛主席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后来贺晓秋还跟毛主席在同一个私塾念书。

随着时间线的拉长,毛主席和贺晓秋都有了想要前往长沙念书的想法,可惜的是,贺晓秋没能说服家人,留下了老家,只有毛主席一人前往长沙学习去了。

虽然一个去了长沙一个留在湖南老家,但毛主席和贺晓秋之间的缘分并没有就此中断。



那一年,韶山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由于势头很猛,导致该组织被国民党给盯上了,他们遭到国军镇压。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也为了能把毛主席送出这个是非之地,贺晓秋和文涧泉不顾艰险,乔装打扮成了车夫,趁着浓浓夜色完成了对毛主席的转移。

要是没有贺晓秋的舍身帮助,恐怕毛主席早就不在人世了,这一点也被毛主席亲口承认,毛主席对贺晓秋有着深深的感激。

但是由于时代动荡,毛主席始终没能再联系上贺晓秋,所以当他收到贺晓秋儿子贺凤生的消息后,毛主席也将这份感恩回馈到贺凤生的身上。

1960年下半年,农村正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身为官员的贺凤生自然也参加了这场运动,结果在劳作中,不小心摔倒造成骨折。



湖南乡镇里的医疗条件不具备,为了治好病,贺凤生只能在大家的建议下转移到长沙大医院,然而长沙大医院不愿意接收贺晓秋。

眼下看病要紧,贺晓秋没办法,只能把他跟毛主席的亲戚关系端出来。他问医院负责人:“如果是毛主席的亲戚,你收不收?”

贺凤生一边说,一边将毛主席和父亲的往来信件掏出来给医生看。

见信如见主席,得知贺凤生是毛主席表侄后,医生立刻给贺凤生安排病房和医护人员。

贺凤生治疗期间,反复纠结、思考自己为看病而亮出“主席表侄”身份一事,他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一番思考后,贺凤生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回复:“你做得对。这毕竟事关生命。”

得知贺凤生经济条件不好,看不起病后,毛主席给他送来三百块钱。

贺晓秋救了毛主席一命,毛主席救了贺凤生一命。



这次见面后,贺凤生还特意跟毛主席提起了这件往事。

他直言问道:“您给我的钱,我都收到了,只能……这些钱是公家的还是您自己的啊?”

毛主席告诉他:“这些都是我的稿费,我不需要更多的钱,更何况,你确实有困难,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毛主席的慷慨让贺凤生湿了眼眶。毛主席是一位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静心历史
静心历史
欢迎大家关注静心历史
570文章数 24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