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0
分享至

  ■本期关注:“双高计划”五年间·湖南篇

  机器轰鸣的园区里,一群“湖湘工匠”正在用心雕琢超大直径盾构机这一“大国重器”;蓝天上,“技能湘军”实力护航国产大飞机C919;夜幕下,烟火氤氲中,年轻的大厨捧出香飘海外的剁椒鱼头、小龙虾……近年来“网红”湖南频频出圈的背后,处处可见职教学子的身影。

  职业教育因城市产业发展而兴,行业企业也向职业教育奔赴而来。5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始终将“双高计划”建设与努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同规划、同部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重大发展战略中的引擎作用。11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率先担当作为,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强统筹,解职教“提质之困”

  “双高计划”是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财政供给相当有限的湖南如何建好建强“龙头”,办出“第一方阵”的职业教育?

  “强力统筹,推动‘双高计划’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相连,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汇聚最大合力。”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介绍,近年来,湖南始终紧扣重点产业和民生紧缺需求,以“双高计划”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提质升级。

  这样的决心,首先体现在对“双高计划”建设的高位布局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将支持“双高计划”建设情况纳入职业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省政府连续4年将“双高计划”建设纳入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省教育厅将“双高计划”建设情况纳入直属高职院校年度绩效考核、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绩效评价,作为考核评优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并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42个,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提供政策保障。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湖南“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如何进一步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命脉,提高专业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契合度——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面向国家“一老一小”事业发展,构建面向医护康养智全产业链的养老专业体系,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开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陵园服务与管理、殡葬设备维护技术3个专业的高职院校。同时,携手龙头企业创建泰康健康养老等7个现代特色产业学院、全国智慧养老等3个国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同样聚焦民生紧缺需求的还有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护理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打造“健康+”六大特色专业群,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100%。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紧盯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实施“人工智能+专业”行动,开展专业改造升级,新增数字化飞行器等新兴专业3个,改造智能制造等传统专业3个。学校联合企业开发的“北斗+车辆”智慧化改造项目,已经在北京大兴机场、包头东河机场等11个机场得到应用。

  自上而下的统筹布局,为湖南“双高计划”建设带来了有力支撑。第三方机构评价显示,学校在校生满意度平均达98.03%,用人单位满意度平均达99.02%,社会满意度平均达98.34%。

  优供给,解人才“匹配之难”

  还没毕业,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袁森就收到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的入职通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年仅21岁的袁森摘得水处理技术(世赛选拔)赛项铜牌,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像袁森这样懂工艺、善协作、能创新的新一代年轻工匠,正成为产业紧缺的“香饽饽”。湖南11所“双高计划”职业院校不断优化人才供给,加快破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匹配难题。

  就业岗位覆盖湖南工业新兴产业链80%以上,本省就业率超过60%,每年为湖南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700多人——这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支撑湖南先进制造业发展交出的“成绩单”。2023年湖南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24名技能人才中,该校毕业生占4人。在第二届“湖湘工匠”百人名单中,该校毕业生就有7名。

  在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成功商飞的背后,有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海荣的全程技术支持。仅在近三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为航空产业培养合格毕业生万余人,毕业生99%到部队和航空工业、中国航发、民航、通航所属170多家企业就业,稳稳托起钢铁“雄鹰”腾飞的翅膀。

  在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湖南迎来游客1849.47万人次。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的湘菜、湘旅,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高效服务。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瞄准餐饮、旅游、会展行业,近年来培养优秀毕业生1.8万余名,对口就业率达到76.69%,本地就业率达到70.02%,涌现出湖南省技术能手汪林君、韩琦等一批能工巧匠。

  “学校的培养不仅为我打下了专业技能的基础,更让我坚定了服务家乡发展的决心。未来,我要做家乡擂茶文化的代言人,要为擂茶创造无限可能!”在人流如织的常德河街,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文峰正向各地游客展示常德擂茶技艺。秉持传承非遗的梦想,文峰已经成为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

  促融合,解产业“强链之需”

  “以前只知道怎么操作,不知道原理;现在不仅会操作、懂原理,还学到了很多新技能。”近日,芜湖机械厂开发硬件工程师刘亚星等4家企业的技术骨干走进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为期15天的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训。

  企业技术骨干来校“进修”,这样的场景正在湖南多所“双高”院校上演。围绕重大产业集群强链补链需求,湖南“双高”院校不断提高贡献度和支撑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面对产业升级对岗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开展个性化技能培训,年均超过20万人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服务10县,百名专家对接百个企业,带领千名师生服务千个乡村,对岗培养万名学生和万名职业农民),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服务近2万人次,促进当地特色农业产值增加34.39亿元。

  为了助力中小微配套企业对关键部件的生产、研发工作,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刘友梅院士工作站,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企业规划、技术创新等系统解决方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瓶颈,共建院士(专家)引领的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产生经济效益5.47亿元。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聚焦地方特色文创产业开展技术服务,获发明专利授权26项,研发新湘绣、新湘瓷、侗锦等非遗新产品506件(套),实现成果转化341项,有效助推湖南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为助推“湘企出海”,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建设5个海外人才培养中心——“芙蓉工坊”,协助当地开发职业教育标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对外输出国际化专业标准、培训标准、教学标准、实训标准,更携手海外企业,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共建“高铁工坊”。对接交通运输产业集群,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协同企业编制7项交通行业标准,并为海外企业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标准。

  湖南11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与1200余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产出发明专利362项、重大技术攻关371项。随着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新动能、新活力、新机遇正在湖南涌流,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央广网
央广网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586666文章数 12479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