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总理宣读国家干部名单,傅作义站起大喊:毛主席英明共产党伟大

0
分享至

新生的共和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当周恩来总理宣读到“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时,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位起义将领的身上。

傅作义心头一热,激动地站起身,声音洪亮:“毛主席英明,共产党伟大!”这句发自肺腑的感叹,回荡在会议厅中,久久不息。



在此之前,毛泽东曾提议傅作义去组织一个民主党派,但被他婉言谢绝。他坚定地选择了从最基层的水利部长做起,这其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女儿劝解,北平和平解放

1948年10月,随着解放军在各大战场的捷报频传,国民党军队的败局已定。作为六朝古都的北平,其命运走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坐镇北平的“华北王”傅作义,正面临着人生最为艰难的抉择。



彼时,解放军已完成对北平的战略包围,城内人心惶惶。然而蒋介石心存侥幸,试图以北平为筹码,与共产党进行谈判,以谋求“划江而治”,保全自身实力。

“不得撤退,守至军援”的死命令让傅作义深感压力巨大。



12月,傅作义试探性地派出代表与共产党接触,提出“军队不要、两军后撤,谈判内缴械、由傅作义通电缴械”等条件,但遭到了共产党的拒绝。

毛主席明确指出,谈判的底线是“放下武器”,绝不允许保存反动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傅作义的女儿同时身为地下党员的傅冬菊,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秘密与父亲会面,劝说他认清形势,以民族大义为重,接受和平改编。

傅作义先前就怀疑女儿已经暗中加入了共产党,但傅冬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父亲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以及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诚意,希望他能为这座千年古城和城中百姓做出正确的选择。



傅作义对女儿的话并非无动于衷,但多年戎马生涯养成的政治嗅觉让他仍然犹豫不决。他深知,选择和平,意味着背叛蒋介石,意味着放弃多年经营的军事力量,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但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已经不允许他再犹豫不决了。



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对天津发动总攻,仅用29个小时就解放了这座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市。天津的解放,彻底粉碎了傅作义最后的幻想。

在女儿的不断劝说和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傅作义最终做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决定。1月21日正式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命令北平守军放下武器,开出城外。



至1月31日,解放军和平进驻北平,这座历史名城得以完整保存,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和平的曙光下,傅作义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却也不免被困惑和苦闷所萦绕。

他渴望解开心结,于是,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要亲自去拜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化干戈为玉帛

1949年2月,傅作义前往西柏坡。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



周恩来同志亲切地称他为“傅先生”,高度赞扬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的贡献。

“傅先生是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和平解决了北平问题,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否则,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周总理诚恳的话语,如春风般化解了傅作义心中的坚冰。



当天下午,毛主席在后沟招待所接见了傅作义。

“我有罪。”傅作义见到毛主席,立正敬礼,语气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谢谢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爽朗的笑声消除了傅作义的紧张和不安。

“傅将军,和平解放北平,你有功啊!人不会忘记你。”毛主席高度评价了傅作义的义举,他说北平城里的文物古迹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完全保住了,是傅作义的功劳。



听着毛主席的话,傅作义意识到,自己虽然放下了武器,却赢得了更重要的东西——人民的拥护和历史的尊重。

从西柏坡回来后,傅作义积极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投身水利建设

本来毛主席是打算让傅作义去组织一个民主党派的,但在这次会面中,傅作义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最好让我回到黄河套一带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

毛主席认为傅作义去治理黄河河套,有些大材小用了,建议他可以考虑担任水利部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领导全国的水利建设。



就这样,傅作义出任新中国水利部部长。这看似一个出人意料的任命,实则经过深思熟虑。傅作义曾在抗战时期治理河套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正是新中国亟需的人才。

上任伊始,傅作义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在水利问题上,我还是个‘门外汉’。要不辜负毛主席和共产党的信任,得多下去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努力做好工作。”



傅作义说到做到。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滔滔长江到奔腾黄河,从千里冰封的黑龙江到风光旖旎的珠江,都留下了他考察调研的足迹。他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治淮工程、三门峡工地和密云水库工地等第一线研究指导工作,哪里有水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50年,淮河发生特大洪灾,傅作义心急如焚,立即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治淮会议,确定了“蓄泄兼筹,上中下游统兼顾”的根治淮河基本方针。

他三次亲赴淮河上中下游视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治水建议。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石漫滩水库在河南破土动工,为根治淮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不仅关心工程进度,更关心民工生活。每到一处工地,他都要到工棚里看看,问问工人的伙食怎么样,住得习不习惯。他的平民作风,赢得了广大水利建设者的尊敬和爱戴。

常年的奔波劳碌,也严重损害了傅作义的健康。他患有胃病和心脏病,随身带着馒头干和药片,馒头干是为了随时补充体力,药片则是为了预防心脏病发作。

1972年,由于身体原因,傅作义不得不辞去了水利部部长的职务。对他来说,无法继续为国家效力,成为他心中的一大憾事。



1974年,傅作义被确诊为癌症。病重期间,周恩来总理不顾自己也身患重病,特意到医院看望他,并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大功。”听到这句话,傅作义老泪纵横,他用自己的后半生,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

4月19日,傅作义将军与世长辞,享年79岁。他从“华北王”到“水利部长”,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一位爱国将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个人的荣辱,而在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有些冷
历史有些冷
一起探索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3296文章数 1286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