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0年中国援助古巴,古巴要在公报写下一句话,周总理:我不同意

0
分享至

1960年11月17日,一架搭载古巴贵宾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是古巴经济代表团第一次访华,意义重大。

带队的古巴领导人是切·格瓦拉,他刚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就受到了中国人民最热烈的欢迎,他微笑着向大家挥手示意,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表示对这次中国之行充满了期待。

在第二天举行的宴会上,不知为何,切·格瓦拉的神色中透着明显的失望。

后来,他找到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个“最恳切的要求”:“无论如何,一定要见毛主席!”



他为什么一定要见毛主席?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揭开中古建交的历史渊源。



先来说说切·格瓦拉是怎样一个人。

1928年6月14日,切·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专业。

他原本想做个好医生,去救死扶伤,但后来的一次探索之旅,让他萌生了不同的想法。

那是1951年,他和几个朋友沿着南美洲的海岸线一路向南,到达智利,之后又一路向北,途经玻利维亚、秘鲁,抵达加拉加斯。

这一路上,他亲眼看到了无数在底层苦苦挣扎的人们,有的吃不饱饭,瘦骨嶙峋,有的病了没钱治,只能痛苦地呻吟。那些景象,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擦也擦不掉,躲也躲不开。

旅行结束后回到阿根廷,切·格瓦拉在日记中写道:“旧的我已经死去,我,已不再是我。”

那段时间,他夜里辗转难眠,总觉得内心在被什么东西撕扯着。

一番思考后,他认为拉美地区原本并不贫瘠,是殖民者的掠夺导致了这里的贫穷,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推翻他们。

年轻人的热血燃起,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做些什么,但仅凭一己之力,他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正在切·格瓦拉不知所措的时候,有朋友告诉他:“为反抗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剥削,危地马拉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不妨去试试。”

不久,切·格瓦拉就去了危地马拉,参加了几次土地改革活动,但不幸都以失败告终。



正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偶遇了菲德尔·卡斯特罗,两个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

当时卡斯特罗正计划去古巴开展革命,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切·格瓦拉就加入了卡斯特罗的队伍。

1956年12月2日,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等共83名爱国青年,乘坐一艘游艇在古巴奥连特省海滩登陆,准备向反动武装发起攻击,但很快就遭到了围剿,仅有12人幸存。

这支仅有12个人的小队伍,随后进入了马埃斯特腊山区,建立了古巴革命最初的根据地。

也是在这个时候,切·格瓦拉痴迷上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其中的游击战策略和思想,让他拍手叫好。

切·格瓦拉和战友们称这是“来自中国的‘粮食’”。



在毛主席“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思想的影响下,切·格瓦拉和他的战友们,经过2年多的斗争,终于赶走了独裁者。

1959年1月,他们彻底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成立了古巴共和国。

切·格瓦拉作为这场革命中卡斯特罗最得力的助手,也成为了战后古巴的第二号领袖人物,主管古巴的经济发展大事。

但是,一没钱,二没技术,怎么发展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不久后,卡斯特罗在古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彼时,古巴的炼油厂主要是美国的,他们拒绝提炼石油,一下子让古巴的工业发展陷入了僵局。

此时的美国,就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不听话的古巴,想看看他们到底能折腾到什么时候。

就在这孤助无援的时刻,中国人主动走向了古巴。

1959年7月7日,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共8人,冒着生命危险启程前往古巴,绕道莫斯科和布拉格到达瑞士,然后搭乘荷兰的飞机,辗转了整整7天才到达古巴。

7月14日,在哈瓦那落地,迎接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的,正是切·格瓦拉,当时他的身份是古巴国家银行行长。

对于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的到来,古巴政府表达了热烈欢迎,之后双方的会谈也很顺利,签署了贸易和支付、科学技术合作、文化合作三个协定和贸易合同。



几天后会谈结束,临别时,卡斯特罗总理忽然用“奇怪”的口吻对中国贸易代表团的负责人说:“请转告贵国政府,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将会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妥善解决。”

“这是什么意思?”中国的代表团成员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从卡斯特罗的神态和语气看,显然就是想留下悬念,也不便多问。

之后,中国贸易代表团中的3个同志在古巴继续后面的工作,其余人返回中国。

1960年9月2日,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在哈瓦那市中心的革命广场,卡斯特罗主持召开全国人民大会。

会上,卡斯特罗宣读了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拉丁美洲的《哈瓦那宣言》,在念到“感谢中国支持”的时候,卡斯特罗忽然停下了。



他清了清嗓子,发出了最有力的一问:“古巴革命政府愿意提请古巴人民考虑,是否同意古巴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台下,近百万的古巴人民,振臂呐喊:“同意!同意!”

原来,这就是此前卡斯特罗所说的“将中古关系正常化的适当时机”。

1960年9月28日,中古两国正式建交。

古巴是拉丁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同时,新中国也实现了跟拉丁美洲外交关系零的突破。

一个多月后,卡斯特罗派切·格瓦拉带队,开启首次访华之旅。

切·格瓦拉早就迫不及待地要去中国看看了,去见偶像毛主席。



1960年11月17日,切·格瓦拉抵达了梦里的中国,一下飞机,来自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就包围了他。

在第二天的欢迎宴会上,他没有见到毛主席,心里非常失落,但他心想:“必须得见毛主席!”于是他找到周恩来总理,表达了自己想见毛主席的热切渴望。

周恩来总理让他放心。

果然,11月1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切·格瓦拉见到了偶像毛主席,可他居然紧张得像个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见状,毛主席迎上去,微笑着跟他握手,说:“切,你好年轻啊!”



毛主席还说:“我读过你写的《研究古巴革命思想意识的笔记》,写的很好!”

偶像这么随和,还对自己如此称赞,这让切·格瓦拉激动不已,话匣子也慢慢打开了。

他激动地说:“古巴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正是因为学习了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汲取了来自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他一再说自己就是“毛主席的小学生”。

这次切·格瓦拉访华,也为中古友谊在实质性上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和古巴两方的经济会谈进行了整整10个小时,签署了两国政府经济合作的两个议定书:

在1961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提供给古巴两亿四千万卢布(相当于6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用以帮助古巴发展经济;另外,在1961年,购买古巴100万吨糖及5000吨镍、铜等。

对于中国政府提供的慷慨支援,切·格瓦拉表示了万分的感激。

之后,切·格瓦拉一行还到访了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他被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在走访各个城市的过程中,除了感受风土人情,他还参观了很多企业,走访了一些工业展会,见到什么新机器、新设备,都要仔细地观摩。



对于性能和价格,他都很详细地询问,一边问一边拿着小本子做记录,他说:“我得考虑下哪些设备是古巴发展所需要的。”

得知此事后,周恩来总理当即决定,把这些机器设备捐助给古巴。

为此,切·格瓦拉还和周恩来总理发生了一次后来被传为佳话的“争执”。

切·格瓦拉说,要在两国公报上写明“古巴感谢中国无私援助”。周恩来总理知道后坚决不同意。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革命对古巴革命是一种支持和帮助,拉美人民的觉悟和革命,对中国也是一种支持,世界上的革命都是相互支持的。”

切·格瓦拉结束这次中国之行,回到古巴后,做了很多报告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让更多的古巴人们了解中国,了解毛主席,一度在古巴掀起了“中国热”。



切·格瓦拉此行是中古建交后两国之间的首次“大动作”,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国际上,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有很多人认为,中古友谊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但其实,中古友谊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渊源。

1847年,西方列强将大批华人以“契约华工”的名义送去美洲,以弥补黑人劳动力的不足。



到1874年,去往古巴的华人累计达到12.6万人。

当时华人在古巴的命运一度非常艰难,被当作奴隶一样使唤,惨死者也不在少数。

1868年,古巴爆发了第一次独立战争,欲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这时,在古巴的华人跟古巴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了“一个战壕”的亲密战友,很多华人勇敢参加到起义军中,甚至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中有一个叫王森的华人,原本是一个中医,后来参加起义军,因屡立战功还做了上尉。

还有一个华人叫邓克多,十几岁就到了古巴,后来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不得不说,中古友谊就是从“共患难”开始的。

到1989年,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在古巴人民和华工的共同反抗下,终于推翻了西班牙长达400年的统治。

1931年10月,为缅怀和纪念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牺牲的中国英烈,古巴政府建造了一座8米高的“中古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就建在哈瓦那的市中心,上写着:

“没有一个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华人是叛徒。”



而1961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深刻的印证了这句话。

1961年4月17日凌晨,美国派出了一支1600多人的雇佣军队伍,悄悄在古巴中部的吉隆滩登陆,这支队伍有极强的战斗力,也配备了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毫无疑问,这对于新成立的古巴共和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形势紧迫,当天上午,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就召开了全馆动员大会,介绍了美国的入侵情况,也传达了来自中央的指示:

“坚守岗位,同古巴人民同生死、共存亡。”

当时群情激愤,有同志还大声诵出了“处处青山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诗句。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些漂洋过海驻守古巴的中华儿女,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

大家还一起商议制定了多项应急措施,甚至做好了跟古巴人民一起上山打游击的准备。

但却意外等来了好消息。

经过古巴军民72小的绝地反击,于4月19日下午,宣告彻底粉碎了美国这一次的军事行动。

短短3天的时间里,中国驻古巴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跟古巴人民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也分享了胜利的喜悦。

中古友谊,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约定,也是两国人民在几十年风风雨雨中建立的患难之情。



2008年中国四川突发地震,古巴立即派出了一支35人的医疗队进驻汶川,他们说:“四川就是哈瓦那,只要中国四川灾区的人民需要我们,我们就在这里坚持工作。”

中国就是古巴,四川就是哈瓦那,这是怎样的深情厚谊?

2020年,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疫情在中国武汉爆发,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里。

有的国家围观,有的国家说风凉话,还有一些国家在散布“新冠病毒源于武汉实验室”的不实言论,试图抹黑中国。

此时,中国一方面要打国内的疫情战,还要面对国际上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就在这个时候,“好兄弟”古巴在国际上公开表达了对中国的声援。

古巴国家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策划录制了一档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的特别节目,让全世界都看看,中国人是怎样团结一心在勇敢抗疫。



反过来,在疫情防控上,古巴也受惠于中国。

古巴驻华大使佩雷拉说:“正是因为了解了中国第一手的防疫经验,古巴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当第一例病例在3月中旬发生时,才做到了有效应对,防止了疫情蔓延。”

在全球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古巴由于被美国实施了经济封锁,面临着医疗物资紧缺的状况。

兄弟有难,怎能袖手旁观?



2020年4月8日,中国在国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情况下,向古巴送去了第一批驰援物资,包括:

2000个卫生口罩、10000个医用外科口罩、2000套一次性防护服、500个红外测温仪、2000个护目镜、2000双手术手套和2000双绝缘鞋等。另外,汽车制造商宇通公司还支援了10000套防护服和10000个口罩。

接收到医疗物资后,古巴政府表示:“感谢中古政府在古巴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这是两国友谊牢不可破的生动体现!”

还强调说:“即使是那些一直贬低中国、把病毒污名化的国家,也从中国的经验实践中受益了。”

后来,中国又多次向古巴捐赠了大批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等物资。疫情不休,援助不停,好兄弟之情尽在其中。



除了在大事上互帮互助,中古友谊早已下沉到了“民间”,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一位中国游客这样回忆他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经历:

“在哈瓦那街头,很多当地人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在得到确定答案后,都会非常热情地拉住你合影,还问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中国和古巴是兄弟’。”

这些年,陆续也有古巴人来到中国,还带来了具有古巴文化特色的芭蕾、萨尔萨舞等,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中国和古巴之间,虽然隔着那么遥远的距离,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好像冥冥之中总有一股力量,把两国人民紧紧地牵系在一起。

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反抗压迫势力,携手走过战争岁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后,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也是一路相互扶持,堪称是真正的“好兄弟”、“好朋友”、“好同志”。

愿中古友谊,万古长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与孤独相爱
我与孤独相爱
唯有孤独与烈酒
860文章数 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身家300亿前东北首富陷债务漩涡 旗下公司还不上75万

头条要闻

身家300亿前东北首富陷债务漩涡 旗下公司还不上75万

体育要闻

排名只比国足高14位 他们打进欧洲杯16强

娱乐要闻

李雪琴北大学历情况被扒,牵扯多人

财经要闻

争5亿房产、传4P丑闻,百亿大佬又开打了

科技要闻

朱啸虎:高度怀疑GPT-5还能不能做出来

汽车要闻

32万公里实车直播拆解 极氪凭事实证明实力!

态度原创

旅游
健康
教育
房产
游戏

旅游要闻

香港迪士尼连亏八年后复苏,涨价争内地客

人类为何至今无法攻克渐冻症?

教育要闻

减负数十年,为什么孩子们越来越累了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房产要闻

大动作来了!丁村城市更新征收补偿方案曝光!

微软专利文件遭曝光 疑似被搁置的Xbox云主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