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原军统特务要求享受离休待遇,邓颖超批示:不能亏待他

分享至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封报告寄到了中央办公室,看着信的内容以及信的署名,中央犯了难。

随后,中央就将这份报告放到了政协主席邓颖超桌前。



邓颖超读着这份报告,报告上写道:“申请将自己的‘退休’待遇改为‘离休’待遇。”。

当时只有建国前参加过革命的老干部才能申请离休,离休后,还按照在任时的标准享受待遇;而退休,则只能享受最基本的医保。

原本北京的干部申请“离休”待遇是正常操作,但这个报告的申请人可不一样。

所以邓颖超没有立即通过,她专门组织了一场会议,讨论申请报告是否能通过。



会议上,这边的人觉得此人功劳不浅,值得享受“离休”待遇;那边的人却觉得此人曾经做过错事,不应该享受“离休”待遇。

在众人争执不休的时候,邓颖超最终拍板:通过这份申请报告,中央不能亏待他。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做过什么才让众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一个臭名昭著的军统特务

这个人叫阎锦文,如果大家看过《建国大业》,那么应该会有点印象。剧中,阎锦文这个角色是由陈道明饰演的,剧中陈道明演的阎锦文身戴墨镜,举止霸气,生活优渥。



但实际上的阎锦文生活条件并没有这么好,他曾经只是个上海街头的小混混。

1914年,阎锦文出生在江苏,当时中华民国初立,整个国家还处于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替之际,整个国家的局势都比较混乱。

那时候阎锦文的家庭入不敷出,阎锦文每天都吃不饱饭,为了生存,他辗转来到了上海。

其实当时阎锦文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他虽然穷,却不愿意跟别的乞儿一样,跪在街头乞讨。他决计要在上海滩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但是由于他没有读过书,只能去干苦力活儿。每天他都要跑到码头,帮人家扛货物,背沙包。

但由于他太瘦小了,很多抗包的活儿根本看不上他,他经常从早上等到晚上才会接到一个活计,饥一顿饱一顿就是家常便饭,所以对当时的他来说,吃饱饭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后来他干苦力活的时候,认识了杨虎。



杨虎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做事机灵,还有一身骨气,以后必定是个人才。所以杨虎就将阎锦文吸纳进了自己的帮派。

杨虎曾是孙中山手下的一员虎将,深受孙中山信赖。

他骁勇善战,还善于动脑筋,所以很短的时间,他就在黑白两道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当时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把权。杨虎为了抗衡,同时也是为了自保,他不断吸纳人才,发展自己的队伍,阎锦文就是当时被吸纳进队伍的。



阎锦文视杨虎为恩人,只要杨虎安排的事情,阎锦文都会尽心尽力地办好。

杨虎见阎锦文年纪轻轻就能察言观色,做事有冲劲,就一提再提,将阎锦文当做了自己的心腹。而阎锦文也对这个将自己从地狱拉到天堂的领导,百般维护,他觉得当年要不是杨虎拉了他一把,他可能早就饿死在上海的某个角落里了。

后来,杨虎帮蒋介石做了很多恶事,包括帮助蒋介石屠杀共产党员和其他推崇中共的革命志士。阎锦文作为杨虎的一把刀,手上也就沾染了很多共产党同志的鲜血。



自此,阎锦文就成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军统特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