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5年,毛主席得知曾希圣没工作后,怒批当地领导:都别忘了本

0
分享至

前言

1965年,毛主席召集华东地区的政委、司令员在杭州开会,曾圣希由于没有工作,一直失业在家,这次的会议他也得空来了。

主席看到曾圣希后,询问他的近况。曾圣希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沉默良久,嘴唇微动,却久久未能发出声音。

毛主席见状,眉头紧锁,怒斥那些当地领导:“为什么不给曾希圣分配工作?都别忘了本!‘得人点滴恩,必当涌泉报’啊!”

那么曾圣希究竟做了些什么?能让主席在他遭遇不公时挺身而出,为之抱不平呢?



“红色密码之父” —— 曾圣希

1931年,随着顾顺章、向忠发的相继叛变,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央机关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对上海的地下工作者进行疏散,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曾圣希也被调到了瑞金,担任侦察科科长。毛泽东一见到曾圣希后,就大步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道:

“我们队伍中已经有了个‘希贤’(邓小平原名),现在又来了个‘希圣’,有贤有圣,国民党要可怜啰!”



刚到瑞金的曾希圣,没有片刻的停歇,他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他成立了一个专门破译敌人密码的小组,布置电台,还调集了队伍中的优秀报务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希圣从缴获的敌人文件中发现了一份来自国民党25师孙连仲发出的密码电报。如果能将这个破解了,那这可是获取敌人信息的好机会。

曾希圣赶忙将这些抄下了,亲自带头破译,反复比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电报的全文一一破解了出来。

之后红军成立了中央军委二局,曾希圣担任局长,专门负责无线电的侦察和破译工作。



1934年,曾希圣再次破获了一份重要情报。他得知敌人计划在湘西、湖南集结重兵力,对红军形成包围之势,企图将红军一举歼灭。

曾希圣赶紧将情报上报给了中央军委。由于这份情报的及时提供,红军得以提前做好准备,改变了行军路线。

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英明指挥下,红军从被动地位占据主动地位,不仅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还给予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而这也让敌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每次行动,红军都能逃脱,就像是早已知晓他们的行动似的。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情报系统是否出现了漏洞。



于是,敌人开始不断地变换密码,试图阻止红军的侦察和破译工作。在曾希圣等人的不懈努力下,这些措施都未能奏效。

红军仍然能够准确地获取敌人的情报信息,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935年,红军在南渡乌江时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红军的主力部队与国民党的两个纵队离得很近,无论向哪个方向行进都有可能会被围堵。

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会议上,大家在商量如何摆脱困境时,曾希圣灵机一动,提出了一条妙计:



当前红军也掌握着于国民党的密码本,那么不如给那两个纵队的将领发去一封假的电报,将他们调开,这样一来,行动也就相对安全些了。

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和支持。结果不出所料那两个纵队的将领果然上当。

红军此时也不敢耽搁,赶紧行军,最后顺利地渡过了乌江。曾希圣的准确情报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英明指挥,使得红军得以转危为安。

“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1950年6月,皖北地区暴雨连连,淮河的水位急剧上升,河水冲破堤岸,淹没了村庄和农田,有的百姓在惊恐中试图逃离,但来不及了,洪水瞬间将他们吞没。



任皖北区党委书记的曾希圣心急如焚,将皖北的情况报告给了主席,手中的报告,记录着这场灾难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数字都让他心如刀绞,主席忍不住泪水滑落:“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随后,治淮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亲自担任主持工作,带领各级干部和群众,投入到治淮工程当中。修筑提防、兴建水库、挖新河和渠道,全民一起抗衡水灾。

新中国成立之初,灾害频繁,尤其是安徽,更是重灾区,当时这里被称为“乞丐之乡”, 百姓们饱受贫困和苦难的折磨。



曾希圣被调到了安徽工作,担任省委书记,因此曾希圣也而被戏称为“乞丐头子”。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曾希圣也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而要快速的发展,恢复农业生产,就必须要兴修水利,治理淮河。

毛主席为此还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年久失修,在战争年代又遭到长期的破坏,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这个目标,曾希圣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水利建设。他倡导“改种避灾”的农业改革,因地制宜地推动“三改”政策。



在他的带领下,安徽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了生机。到1955年,安徽的粮食产量获得了大丰收,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他还手抓工业方面,着重发展钢铁、金属、化工工业,大力开展本省资源,引进外部的先进设备和人才,使得安徽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改变。

毛主席看到安徽短短几年内,改变了原有的落后风貌,有了较大的改变后,很是高兴,还赞扬曾希圣是个“农业专家”。

在党的八大期间,还着重表扬了曾希圣,他还当选为中央委员。



之后在山东饥荒严重之时,他还被派往了山东担任书记,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曾希圣的欣赏与信任。

曾希圣平时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对待下属的要求更是严格,再加之他性子也直来直去,脾气火爆,

这使得他在与人相处时容易产生摩擦,所以如果下属犯错了他会毫不留情面地训斥,这就导致了他手下的人对他的意见很大。

在1938年的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会上,大家对他的意见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出来,这些意见中不乏一些个人情绪化的言辞。



曾希圣的心里有些不好受,这件事情一直梗在他心里,愈发委屈,开导别人还行,这种事情到自己身上难免有些想不通,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困惑,便找到了主席。

主席则微笑地认真倾听曾希圣的倾诉,曾希圣讲自己在二局(中央军委二局)很不自由,想要调岗。

主席则笑着同他讲:“讲自由嘛,你可比我自由多了。我到哪都受限呀。”这种轻松幽默的谈话方式让曾希圣感到十分放松和愉悦,曾希圣也渐渐放松了起来。



毛主席还告诫曾希圣在为人处事方面要更加谦虚谨慎、善于倾听别人的建议。他告诉曾希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让曾希圣深受启发。

他从与毛主席的谈话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和困惑。

得人点滴恩,必当涌泉报

20世纪50年代末,曾希圣有些急于求成,在这份急迫中不慎踏上了错误的路途,这就导致安徽到底发生了严重的强迫命令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好在之后他及时从中醒悟过来,没有选择逃避责任,而是勇敢地面对,深入反思,决心为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一条新路。



1961年,在一次吃饭间隙,曾希圣看到餐桌上的饭菜,一想到百姓们此时恐怕连口像样的饭都吃不上,心想不能这样下去,一定要让百姓们,都吃上肉

在工厂当中,将各项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按件奖励,曾希圣就想着将这种责任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这样可以增加粮食产量。

曾希圣先选择了一个生产队作为试点,随后又在华东会议上介绍了安徽的“责任田”,大家认为这个想法也不错,也开始实验。

随后,曾希圣将这些对主席做了详细的汇报,主席表示“责任田”可以小范围内试验。



同年7月,毛主席来到安徽视察时,召见了曾希圣,曾希圣向主席汇报了这段时间的工作。

“责任田”的大力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得粮食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量持续下降,而安徽却进行地如火如荼,主席很是欣慰,叮嘱曾希圣如果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就可以推广,多搞一些。

那一年,安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900多万吨,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甚至还吸引了外出工作的人员回家种“责任田”。



年底的时候,主席曾与曾希圣商量着把“责任田”给改回来,曾希圣任务高推行不久,大家的兴致正高,不然就再等等。

由于当时主席并没有明确表明“责任田”不允许再实行,所以当时安徽省委也并没有中止。

1962年,曾希圣的“责任田”受到了严重的批评和质疑,认为那是被资本主义裹挟的严重错误。

曾希圣认为自己实行的“责任田”并没有错,曾希圣也被群起而攻之,他们纷纷要求开除他的党籍,甚至要砍他的头。



毛主席得知后,认为曾希圣的对人民有功的,拒绝了他们的提议。随后曾希圣被撤了职,调离了安徽。

虽然他被调到华东局任第二书记,但那边对他并不看重,那个职位也是个闲职,也不给他安排工作,更不让他出席会议。

而安徽的30.5万生产队中,仅剩有300多生产队仍旧在实行“责任田”,其余全部被中止。

1965年,毛主席召集华东地区的政委、司令员在杭州开会,曾圣希由于没有工作,一直失业在家,这次的会议他也得空来了。



主席看到曾圣希后,询问他的近况。曾圣希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沉默良久,嘴唇微动,却久久未能发出声音。

毛主席见状,眉头紧锁,怒斥那些当地领导:

“没有曾圣希,长征是不可想象的,你们为什么不给曾希圣分配工作?都别忘了本!‘得人点滴恩,必当涌泉报’啊!”

同年8月,曾圣希被调往了成都,担任西南局书记。



结语

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之前的“责任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次兴起,而曾圣希的大胆,也确实走在了农业革命的前沿。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戎美的历史
戎美的历史
讲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626文章数 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台湾多间宫庙收公文:预期战争前 需将弹药存放至宫庙

头条要闻

台湾多间宫庙收公文:预期战争前 需将弹药存放至宫庙

体育要闻

“意大利很弱”,不再是错觉了

娱乐要闻

白玉兰明星反应精彩 胡歌获奖唐嫣激动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Meta低头,库克认错,XR设备还不相信高端

汽车要闻

小鹏MONA M03 7月3日首发 15万紧凑级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家居
时尚
公开课

教育要闻

中考450分被迫分流,上了三年中专后结局意外

亲子要闻

两个月的暑假,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家居要闻

美式风格 呈现田园风格

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小说了?

公开课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