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
毛主席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篇就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一个“难”字突出了长征的特点,而红军的态度就是“不怕”,“远征难”三个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路上无数艰难险阻,“只等闲”也正是“不怕难”的具体表现。写出了红军气壮山河、豪情万丈英雄气概,表现了红军勇敢顽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人象征性地描绘了“腾越五座岭”和“疾跨乌蒙山”两幅“长征图”,暗含首联的“千山”,写出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英雄豪情。在红军看来,“五岭”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一个“腾”字、一个“走”字,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看似是写山,却表现出了红军对山的征服气概。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人选择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幅“长征图”,对应首联的“万水”,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当时金沙江宽阔而湍急,横跨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令人望而生寒。一“暖”一“寒”,既表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又进一步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河,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到达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尽开颜”三个字,写出了战士们战胜雪山、胜利在望的喜悦,进一步升华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深远。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艰苦光辉的战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红军高大的形象,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史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