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此人戴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见他后问道:你是哪个?

0
分享至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

朱德连忙走向前去开门,闯进房间的是一位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看上去温润尔雅,眼神中充满智慧的光芒。



“你的秘书来咯,朱总司令,看见我开不开心?”

男人看着朱总司令,打趣着说。

“故人相逢,怎能不开心?不过还有更开心的事,你看这是谁?”

朱总司令将目光往旁边一瞥,刚进门的男人立刻看到椅子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哎呀,毛主席!”

男人喜不自胜,立马走向前去,想要和主席握手。

谁知主席不慌不忙地慢慢起身,看着男人的脸庞,一字一句地说:

“你是哪个啊?”

为什么男人看到主席如此惊喜,而主席却貌似并不认识这个男人?他们之间是否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男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

千里之行

闯进朱德总司令房间内的男人名叫做朱光,他很早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上并不难看见他的身影。



朱光

朱光在为国家和人民拼搏时,也结识了一群良师益友,其中就包括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好,也曾发生过件件趣事。

不过他们之间的相识是因为革命而缘起的,朱光加入中国共产党,走向无产阶级革命,其中种种艰辛,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朱光虽然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可是到他出生时,他的家庭已经开始败落。

更别提后面朱光7岁丧母,11岁时父亲也离开他的身边,在还没有能力独当一面时,朱光就被残酷的现实推向社会。

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支持,朱光的学业断断续续,有钱了就去读一个学期,没钱就辍学。

上天似乎注意到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小男孩,后来朱光来到远离家乡的私立高等小学读书,并在这里遇到一位优秀的老师——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

一定的学习天赋,再加上朱光的勤奋努力,他的学习之路并没有中断在小学。

1926年他来到玉林第二省立高中读书,该校校长是著名革命先驱朱锡昂,后来在朱光胸膛中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焰,有一部分引子就是从中学开始的。

“古有王羲之,写字作画,翩若惊鸿;今有朱光,双手执笔,宛若游龙。”

在校园读书时,朱光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他极其酷爱写字作画,朱光的书法常常成为同学们竞相收藏的珍品。



“都说列宁同志厉害,马克思主义也厉害,可是我们连列宁同志都没有看见过,就连一张画像也没有机会接触。”

一位同学抱怨着,这件事情确实也是同学们难以实现的梦想。

没承想这位男同学的随口一提,竟被坐在前排的朱光暗暗记下,过了几天后,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赫然挂着一张威风凛凛的画像。

“是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一位同学惊呼。



看着这张画作熟悉的笔触与风格,同学们很快便猜出准备这个惊喜的人是朱光。

除了给同学们准备惊喜之外,朱光还以另一种形式参与了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广州城内飘荡着一条条鲜艳的红色领带,他们系在一名名战士的脖颈上,就像无数面鲜艳的旗帜那般,充满革命的张力与魄力。

这些鲜艳的红色领带,就是出自时任共青团广州市委领导人之一的朱光之手。

在无数革命之辈的努力下,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在江西瑞江,一颗革命的星星冉冉升起。

朱光的身影也出现在其中,他亲手绘制一张人民币,里面藏着他希望劳动者能够亲手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这也是中国第一张人民币。



不过这位才貌双全的战士,将在一年之后面临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1932年,朱光来到鄂豫皖苏区,成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的秘书长。

也正是在这一年,蒋介石纠集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展开猛烈地进攻,由于张国焘在战略上犯了致命错误,使得红军的大部队遭受重大损失。

此次战役之后,组织方面对张国焘的“家长式作风”和战略上的错误作出批评,可惜张国焘不仅没有丝毫悔改之意,反而还怀恨在心。

1933年2月,张国焘将朱光诬陷为“右派”,同时还有无数同志遭到张国焘的摧残。

由于朱光能够画地图还会写字,所以才逃过一劫。



此后朱光一直戴着手铐,在保卫局里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本来以为日子会像这样一直暗淡无光。

谁知有一天,朱光被推出保卫局,望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朱光只觉得恍如隔世。

“朱同志,和我们一起走吧,长征。”

一名同志蹑手蹑脚地走到朱光的身边,压低声音和他说。

“大部队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朱光闭上眼睛,他已经预知到前路漫漫,充满艰难险阻,但是手上的镣铐却没有人为他解开。

漫漫长征路上,朱光不仅带着沉重的手铐,背上还背着一套油印工具。

一片绿茫茫的草地上,朱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不知前路何处会有沼泽,何处会有致命的动物。



“朱同志,你把你背上的工具拿给我背一背吧,我怕你撑不过去。”

一位身材微胖,说起话来,气喘吁吁的同志对着朱光说。

“不用了,这些加在我身体上的东西,既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考验。”

朱光摇摇头,他不想连累面前这个善良的同志。

草地上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脚印,其中有一串脚印是朱光留下来的,他的脚印要比旁边的脚印稍微深一些,因为身上的负担要比其他同志更重一点。

带着这套沉重的装备,朱光跟随部队三过草地,靠着强大的意志力走过长征路。

1936年10月,朱光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成功会师,伴随朱光长达三年之多的污名终于被澄清,他的囚徒生活正式宣告结束。



“虽千万人,吾往矣。”

“不管前路有多少困难,面临多少阻碍,我对党的向往始终未能停止,无论怎样,都不能阻止我前进的脚步。”

朱光听到自己终于恢复自由身,守得云开见月明时,他向青山表露自己的心迹,身上有着独属于革命者的铮铮铁骨。

风流人物

朱光的艺术细胞在他上学时期就已经显露,等到他来到延安,他的艺术之魂又将熊熊燃烧。

1937年,朱光主导的“中国文艺协会”戏剧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他们首次亮相选择的剧目是《炭矿夫》,由朱光饰演老矿工之子,廖承志饰演老矿工。



两人的组合刚刚登场,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两人精湛的表演点燃情绪。

后来朱光为了纪念淞沪抗战六周年,排练话剧《血祭上海》,这出话剧整整上演十天,每一位观看过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

就连毛主席在观看完《血祭上海》后,也动容地说:“这个班子不要散了,让他们一直演下去。”

有了毛主席的支持,朱光的劲头越来越大,他奔向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往前走。

1938年4月,一所由共产党人自己建立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成立,它的名字叫做鲁迅艺术学院。

作为学院创始人之一的朱光,任学院秘书长。



1941年9月,抗日战争的火光烧向中国大江南北,每一个人都被沉重的战争气氛包围,厚重的责任压得大家喘不过气。

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129师全师运动大会正式举行,这场活动由朱光组织。

白天让战士们参与进体育与军事等各种活动的比赛之中,现场氛围紧张而刺激,每一个人都在比赛中挥洒汗水。

到了晚上,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欣赏温馨而有趣的文艺表演比赛,灯光洒在每一个战士的脸庞上,紧张的气氛在此刻融解。

有关这场运动大会,《新华日报》曾作出客观的评论:在敌后抗日战场,举行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部队运动大会,这是八路军的创举,更是全中国的荣誉,这样的活动甚至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朱光的名声打得响亮,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位“嗜书如命”的艺术家,其中甚至还包括毛主席。

朱光与毛主席在延安期间曾结下一段特殊的友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他们二人曾为几本书而争吵。

最后还是毛主席退步,将这些书籍一分为二,平等地分给朱光和自己,这件事才算了结。

平型关大捷之后,一位青年作家从山西五台山出发,经过座座高山来到延安,在此途中,他从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找到几部莎士比亚的名著,如《哈姆雷特》《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奥瑟罗》《石索》《三希堂》等。

等青年作家来到延安后,由朱光引荐,作家在一间十分简朴的窑洞中看到毛主席。

“你来了,这一路上可还辛苦?”

毛主席看到有人从窑洞外走进来,立马明白是远道而来的青年作家。



随后毛主席热切地与青年作家交谈,受到热烈欢迎的青年作家大受感动,从书包中掏出捡来的剧本和一些字帖,想要将这些书籍作为见面礼送给毛主席。

可谁知,这些珍贵的剧本与字帖被站在旁边的朱光看到,他立马走向前来,将四部莎士比亚名著拿走。

“你太任性了,岂有此理?”

毛主席看到朱光的行为,一股怒气从肚子里升起来。

“见者有份,各取一半,这是规矩。”

朱光死死抱住胸前的四部名著,无论毛主席怎样瞪他,他就是不放手。

“这些书可不是给你的。”

毛主席同样十分喜欢看书,在战争年代,这些文化食粮是十分珍贵的。



“读书人之间应该分享,再说我是南国社元老,这些书的具体归属权我还是有一些的。”

朱光跑到窑洞门口边,随时准备好跑路。

毛主席自然不甘示弱,他大步走向前去,抓住朱光的手,与他展开了激烈地辩论。

只是到了最终,毛主席手头的书还是被朱光强行拿走《奥瑟罗》《石索》和《李尔王》。

“你比我小十多岁,不仅不尊重兄长,反而还要兄长事事让你。”

毛主席看着朱光怀中抱着的书籍,无奈地摇头说道。

“对于看书而言,我们不分年龄,只讲公平,这样分配应该足够公平了吧。”

朱光“嘿嘿”一笑,将手中的战利品仔细包好,转身潇洒走出窑洞。



因为这一段故事,所以在开国大典召开之前,即将前往广州的朱光想要看望革命老前辈,他热切地向朱德和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只冷冷地回他:“你是哪个?”

朱光哭笑不得,说:

“主席,您就别打趣我了。”

毛主席站起身来,摇摇头,一脸无奈地看着朱光,说:

“你看这小子,满眼放光,肯定是看中书房里的书籍了,你说吧,是不是这样?”
“主席,您的第六感还是一样准。”

朱光哈哈大笑,将目光从书架上移开。

三位老朋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无话不讲,兴致到来,毛泽东提笔为朱光写了一首《长征诗》。

朱光亦提笔,写下诗句一首:

“四载风云塞北行,肩钜跋涉愧才成,如今身是南归客,回首山川觉有情。”

朱光的落款是“朱光1949年建国前夕古都中南海书法家之府”,毛主席对这首诗喜爱有加,只是将“法”字改成“癖”字,又把“府”字换为“家”字。

临别之际,毛主席看着朱光即将离去的背影,用笔写下最后一段话:

“你去到南方,要把在南方工作的所有同志都团结在一起,将工作做好,这就是我对你全部的希望。”

毛主席的临别赠言深深印刻在朱光的心中,他挥手告别两位老同志,离开北京来到广州。

上任广州

朱光来到广州后,着眼于广州目前混乱的治安、穷凶恶极的土匪和多如牛毛的流氓,这些年来,广州城可谓是多灾多难,在中国最贫弱的时候,它受尽列强的欺凌,尝尽鸦片的苦楚。



但是这片土地也尽他所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人,就像朱光,他的青年时期大多数投身于此。

从在广州读书学习,到参与革命之中,再到亲身参与广州起义,这座城市与朱光结下太多不解之缘。

刚刚来到广州,身为副市长的朱光就向其他同志大概了解了情况。

“刻不容缓,这些问题必须立马解决。”朱光的眼睛泛红,他没想到历经这么多艰险,广州依然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叶剑英的领导下,朱光和其他同志四处奔波,每日都在为广州城的发展和改善而努力。

困扰广州已久的黑恶势力,在朱光等人的对峙下,势力变得日益衰弱。

除了与流氓和土匪作斗争之外,朱光也注意到广州急需建筑材料。如果没有足够的建筑材料,那么升级广州建筑将成为纸上谈兵。

可是现在急缺建筑材料的,又岂止广州市一座城市?

为了能够弄来一批急缺的建筑材料,朱光将目光看向自己的爱人余修,他的父亲就是做建筑行业的商人。

在朱光软磨硬泡之下,余修终于说服自己的父亲,让他从香港转运一批建筑材料来到广州。

就是这一批建筑材料,余修的父亲还差点因此破产。

朱光的一生,可谓是诗情画意与革命情谊并存,他将自己的热情奉献给艺术,将自己的忠诚奉献给党组织,又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广州城。



“广州好,解放十春秋,苦难已随流水去,繁华事业仗群谋,与众乐淹留。”

看着广州一天天变得更好,朱光留下这段小诗。

他任广州副市长这段时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可能就连广州的花草树木,也依旧记得这位充满诗情画意的勤务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言经铸史
言经铸史
走近历史,了解历史
174文章数 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