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曾国藩一生,其为官之道可称大智慧。其核心就是深谙韬光养晦、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梁启超先生曾有一句话评价曾国藩:“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此话十分精辟。
1864年(同治三年)6月,曾国藩面临一生的重大抉择。其时,湘军攻克南京。曾国藩旗下拥兵三十万,已占中国半壁江山。这支湘军是曾国藩一手培育的。湘军士兵皆由各哨官选募,哨官则由营官选募,而营官都是曾国藩的亲属、同学、同乡、门生等担纲。
“兵为将有”,乃湘军一大特色。所谓的湘军,其实就是曾国藩的“子弟兵”。此时的曾国藩掌管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督以下文武官员皆归曾国藩节制。曾国藩已成为清朝建立以来权力最大的汉族官员,而且“功高震主”。
曾国藩的部属、幕僚,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人,以及著名的研究“帝王之学”的学者王闿运等,均竭力劝进。有的说,“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有的说,“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有人更直截了当地说,“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其实,说这种话的人,当然是有原因的。早在咸丰帝临死之时,曾有遗言,说“克复金陵者王”。
但是,慈禧太后管束下的年幼的同治帝,只给了曾国藩一个“一等毅勇侯”。而且,同治帝还下诏,要求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这无异于过河拆桥。因此,曾国荃、彭玉麟等人便秘密活动,力劝曾国藩不如反了,坐了天下。他们还约集三十余名高级将领深夜请见,要曾国藩“速作决断”。此时的曾国藩,没有说什么话。他只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算是作答。
不过,私底下,曾国藩曾与其九弟曾国荃有过对话。曾国藩说:“‘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这种掉脑袋的话,也能形诸笔墨?你们糊涂啊。”
曾国荃似有不服,辩解说:“两江总督是你,闽浙总督左宗棠、四川总督骆秉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还有三个现任总督、五个现任巡抚全是湘军之人。大哥手里握着二十万湘军精兵,如果需要,可再遣李秀成振臂一呼,收纳十万太平军降兵不在话下。三十万精锐之师,即可攻破京师,恢复汉家江山,成为一代帝王。大哥,舍你其谁啊。”
曾国藩怎么回答呢?他说,人共患难的时候大多是朋友,同富贵的时候往往成了敌人。左宗棠一代枭雄,做师爷时便不甘居人下,如今同我平起平坐,他能俯首称臣?我敢肯定,如若起事,第一个起兵讨伐的人就是左宗棠;我若一帆风顺,李鸿章永远是我的学生,如若不顺,李鸿章必然反戈一击。现今,湘军已呈老态,谈不上什么精锐!再说李秀成,他不投降可以振臂一呼,从者云集;他投降了,就是一只走狗,谁还听他的?
曾国藩还说,就比如养了一群狗,你扔一块骨头,它就跟你走。别人扔一块更大的骨头,它就可能出卖你。就算是帝王,又有多少骨头可扔呢?
一番话,说得曾国荃哑口无言。
其实,曾国藩是深知为官之道的。他早有“急流勇退”之心。同治三年五月的一则曾国藩日记,披露了这种心思。当时,南京还没有攻克。但是,时局之变化,危机之潜伏,曾国藩已感觉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