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设置康复大学的通知》,这意味筹备多年的康复大学(驻地山东青岛)终于尘埃落定。
作者|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康复大学设置获批,今年首届本科计划招生300人
继5月30日教育部发函同意设置康复大学之后,6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设置康复大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筹备多年的康复大学(驻地山东青岛)终于尘埃落定。
(康复大学官网截图)
根据《通知》,康复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由山东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厅主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
据了解,康复大学筹划已久,早在2015年,中国残联就提出建设康复大学,此后,这一想法先后纳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多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2020年始,筹建中的康复大学便先后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目前,康复大学设有康复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教学部5个学院(部)。
根据康复大学招生官网发布的招生计划,该校今年将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湖南5个省份招收首届本科生,共计划招生300人,其中山东计划招生226人,其余四省12到28人不等。
首批招生专业为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首批招生专业均与一流大学、顶尖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师资互聘机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康复教育,师资先行。据官网介绍,康复大学聚集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比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九成以上,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占比八成以上,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占比五分之一以上。
同时,拥有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三甲综合)、康复大学青岛医院(三甲综合)、康复大学青岛康复医院(三级专科)3所附属医院。
今年3月,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成立康复治疗名家专病及霍明教授工作室,还聘任康复大学(筹)康复科学与工程学院霍明教授为工作室特聘专家,系院校合作实现人才“共享模式”的有益尝试。
据悉,霍明是康复治疗领域名医,在日本任教近20年,培养了1500余名康复专业本科生,29名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
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巨大
据了解,康复医学作为四大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之一,上世纪40年代,世界范围内才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后很快在西方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但在国内,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席家宁教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指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比较慢主要原因在于,康复医学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比较缺乏。
“目前,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都有专门的相应管理机构。预防医学对应的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医学有医政医管局。保健医学,在我国基本上被中医替代,有中医药管理局。唯独康复医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医学体系没有专门的管理行政机构。”
据央视网报道,今年两会,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还建议将康复医学纳入国家一级学科体系。
李校堃表示,目前,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进程的到来,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心血管病、脑意外疾病仍持续高发。当这些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以后,如何能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康复医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把康复医学纳入国家一级学科体系,可以加强康复医学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并且,完善的学科体系建设也可以为国民的健康需求作战略性储备。
不同于康复医学发展的迟缓,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群体的增加,康复治疗的需求日益旺盛,且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人,约占当年全国人口总比例的6.09%,仅有10%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医疗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残疾并不是注定要发生的,也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利用现有的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据统计,发达国家“中风”的残疾率为30%左右,而在中国,残疾率则高达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复治疗环节。
就市场规模而言,根据艾瑞咨询研报,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1011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2686亿元。
而在市场及政策的双重刺激下,康复赛道近年来俨然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热门赛道。据了解,多年来,包括电气、水产养殖、房地产、教育、药企、医疗集团等在内的一大批社会资本纷纷抢占康复“滩地”,如三星医疗、大湖股份、学大教育等。
相应地,我国康复医院数量也在增长。智研咨询显示,2010年至2021年,我国康复医院数量由268家增长至810家,增长幅度明显,其中2021年,公立医院为182家,而民营医院多达628家。
弥补人才缺口,离不开专业人才培养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康复市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由于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没有独立的医学教育体系,加之人们对康复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我国康复医疗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巨大缺口。
根据《柳叶刀》2020年发表的关于康复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我国康复需求总人数超过4.6亿人。根据估算,要满足这一巨大需求,康复医院医师数量至少应为4.5万~6万名,而2020年全国康复医疗行业执业(含助理)医师数量仅为1.64万人,占整体执业(助理)医师规模的比重不到0.5%。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2021年我国康复医学科执业(助理)医师为5.6万人,据此测算,我国每十万人均拥有康复执业(助理)医师4名。
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分别达到8人、12人。
由此推算,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依旧存在一定缺口。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前,只有少量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康复医学临床工作。更多的是临床其它相关专业的医生转为康复科医生。
当时,大多数专家对康复医学的发展瓶颈都有一致的看法:最大的是人才瓶颈。因为虽然已有不少高校在努力培养康复人才,但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不足,只能到处挖人,甚至聘请国外的教师授课,而这种方式只能解燃眉之急,并不能一劳永逸。
202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万春晓教授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时也表示,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康复事业的支持和康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设立康复专业,但每年新增康复毕业生的数量还远远难以满足庞大的康复医疗需求。因此,增加康复专业从业人员数量,加强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康复医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是教育,这意味着要想补齐康复人才缺口,还是要从教育上发力。
或许正因此,有业内专家表示:“设立康复大学意义重大,不只是为残疾人服务,更多地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有了康复大学支持康复学科,未来一定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口。”(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