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出了事,陌生老人将他救起,从此我有了爷爷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陈大宝,今年59岁,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名叫张庄的小村子。我们家一共有七口人,我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母一年四季都在为生计而发愁,他们不仅愁吃、愁穿,也愁烧。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柴火灶。当时,庄稼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稻草要留作饲料喂牛马,麦秸草则要用于铺设屋顶。因此,能够用来烧火的基本上就只剩下玉米芯、豆杆和芝麻杆了。

然而,即使将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也只够人们烧半年饭。为了解决柴火问题,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只要是能当柴火的,都会被捡拾回家:玉米根、黄豆根、树根、树叶、杂草……

后来,矿区的小煤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村也逐渐告别了烧柴做饭的时代,开始改用煤炭。当时,县里虽然有专门卖煤的地方,但只供应工业用煤和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农民若想用煤,只能用架子车到数百里之外的平顶山去拉煤。

1977年,我们家原本早早地就备好了过冬的柴火。然而,就在入冬后不久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里烤地瓜时,不慎引燃了旁边的柴火堆。

当时,我们只顾着玩耍,完全没有注意到柴火堆里已经冒出了缕缕白烟。等大人们发觉时已经迟了,虽然全力扑救,但大火还是将全家人辛辛苦苦一年才捡回来的柴火烧了个大半。

柴火被烧之后,我们家的取暖做饭就成了问题。为了顺利度过冬天,在火灾发生后的第二天,父亲就做好了去平顶山拉煤的准备。

但就在父亲准备动身的那天,天气突然变了。

为了怕父亲在路上出事,母亲便劝父亲:“你看这天阴的,估计怕是要下雪了,我看你还是等上几天吧,天寒地冻的,万一在路上出点事情可就不划算了。”

父亲抬眼望了望灰蒙蒙的天,叹了口气说道:“不敢等了!要是下了雪可就更麻烦了。明天我就走,你赶紧准备准备。”

父亲刚说完,母亲就赶紧收拾起了东西。

从我们家到平顶山大约有300多里地,来回得十多天,这十多天里吃住都得在路上,准备的东西自然要多一些。窝窝头、干馍片、咸菜、油盐等吃的东西;做饭用的铁皮火圈、小铁锅;睡觉用的被子、二尺宽的麦草小苫子;还有一些修车用的工具等等。

一直地忙活到后半夜,母亲才将东西准备好。

第二天早上,父亲早早地就起了床。见天色又阴沉了不少,母亲怕父亲一个人路上出事,便让我也跟着父亲走了。

因为祸事是我闯下的,这几天的我在家里犹如过街的老鼠一般,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有丝毫违背。因此,当母亲要我和父亲一起去拉煤时,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去的时候一切顺利,可在买好煤往回走的时候,天气突然变了。就在我们离开平顶山后不久,天空开始飘起了鹅毛大雪。

父亲本来打算找个地方休息一番再走,可又怕雪越下越大路更难走了,便冒着雪继续往前走了起来。

拉过架子车的人都知道,装满东西之后,相对于下坡来说,上坡其实是安全的,只要用力往上拉就可以了。

但下坡就不一样了,下坡不仅危险,而且难度更大。特别是在雪后湿滑的路面上,更容易发生意外。由于货物的重量,架子车在下坡时会被推着往前走,如果不控制好,很容易发生翻车事故。

上了一个大坡之后,父亲本来想的是等有人路过的时候让人家帮上一把,但因为下了雪,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无奈之下,父亲只好硬着头皮冒险下去了。

父亲让我坐到架子车的后面在后面坠着车,他则在前面把两根辕抬起来让架子车的后面跐着地当做刹车,就这样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了起来。

但就在快要下到坡底的时候,父亲的脚下忽然滑了一下,就是因为这一滑,车子瞬间不受控制就朝路边的一条小渠里冲了进去。

“大宝,快往下跳!”

在车子失控的一刹那,我吓坏了,也算是我机灵,在听到父亲叫声的那一刻,我赶紧起身从车子上跳了下去。

就在我刚刚跳下车子的一刹那,架子车一头栽进了水渠里。

等我反应过来时,父亲已经被架子车甩在一旁了。

从父亲痛苦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受伤了。

不过,此刻的父亲最关心的还是我的安危:“大宝,你......你没事吧?”

见父亲躺在那里痛苦的呻吟着,我吓坏了:“爸,我......我没事,你怎么了?”我哭着问道。

父亲强忍着疼痛说道:“没事就好,爸的右脚不能动了,估计是刚才被别了一下。”

听父亲说完,我这才朝他的右脚看了过去。

父亲的右脚虽说没有破了皮,但此刻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胀了起来。

“爸......这......这该怎么办?”我吓坏了。

“大宝,你别着急,先把我扶起来,咱们再想办法。”

靠着路边的一块石头休息了片刻之后,父亲觉得好受了一些,缓了一会之后,他对我说道:“大宝,我估计是崴脚了,车子肯定是不能拉了,这天寒地冻的,要是咱们一直在这里,估计都得冻死。这样,你到附近转转,看看有没有人家,要是有的话就求人家帮帮忙把我送到医院。”

见父亲的脚肿的得越来越厉害,我不敢耽搁,赶紧起身找人帮忙去了。

走了大约不到十分钟,我来到了一个小村子。

顾不得多想,我就朝着最西边的一户人家走了进去。

我刚进院子,一个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就端着碗从屋里走了出来。

“孩子,你找谁?”

“爷......爷,我爸他......他出事了,想请你过去帮帮忙。”我紧张地说道。

“出事了?孩子,你慢点说,到底怎么了?”老爷爷疑惑地问道。

“我爸刚才拉着架子车栽到水渠里了!”

“什么?在哪里?赶紧带我去。”说罢,老人家老爷爷便就跟着我来到了出事的地方。

来到出事的地方之后,老爷爷先忙着招呼起了父亲:“你不要紧吧?”

“老叔,真是多谢你了,我的脚估计是崴了,不能走了。”父亲说道。

“这样吧,我家离这里也不远,你反正也不能走了,我还不如把你背到家里呢?我们村正好有个医生,让他给你看看。”老爷爷说道。

“这怎么好意思呢?太麻烦你了!”父亲说道。

“这有什么?你的脚估计伤得不轻,就是治好了当下也不能走路,至少得休息几天。这天寒地冻的待在外面哪能行?快别说了,我这就把你背回家去。”说罢,不管父亲同不同意,老爷爷就把父亲背回了家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