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阿若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你有过这样的时刻吗?
总体上对伴侣挺满意,但有时感到难以忍受。
每当看到对方乱扔在床头柜上的衣服、印在床单上的汗渍、掉落在肩上的头皮屑和躺平玩手机的样子,心里就油然而生一股嫌弃。
分开倒也不至于,可时不时就会觉得对方油腻恶心。
这种情况,生活中其实非常普遍。
有人将这种伴侣的间歇性厌恶,称为关系中的突然排斥综合症(Sudden Repulsion Syndrome, SRS)
这些偶尔冒出来的厌恶感让人很疑惑:
之前还能忍受,怎么现在就看不惯了呢? 该不该放弃一段充满间歇性厌恶的关系? 如果不想放弃,又该如何调整?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图源: pexels
01
“我爱你,
也烦你。”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有时,我们对一个人感情越深,越是“眼里揉不得沙”。
朋友小七新婚时,非常喜欢嗅老公身上的气味,他出差后,总要抱着他的枕头才能入睡;
一晃5年过去,如今闻到枕套上、被子上、衣服上有伴侣的味道,她会心生反感,觉得脏了该洗了。
这是不爱了吗?
其实未必。
小七心里知道,她比以前更加依恋老公,生活上也更加照顾对方。
比如,以前吃什么只顾自己,现在如果吃一道菜,她和老公都喜欢,就会想让他多吃一些。
老公真的吃了,小七又觉得自己操碎了心,指责他筷子没拿好、吃饭姿势不对,让人看了心烦。
就好像她既是妻子,又是“妈妈”。
又依恋、又厌恶,小七卡在这种矛盾状态里很困惑,到底该用什么心态继续和老公相处呢?
图源:pexels
同样的问题,知乎上有很多网友也在烦恼:
“TA怎么嘿嘿嘿一直笑,吵死人了。” “TA躺着时下巴上的肉至少堆了3、4层,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丑死了。” “TA在洗手间蹲得脚麻,出来时一瘸一拐的样子真的好让人嫌弃啊!”
还有人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
“我间歇性厌恶过自己的女朋友,也被自己的女朋友间歇性厌恶过。 以我的经验来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离分开不远了。 因为讨厌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TA身上的缺点会持续放大,直到耗尽你的最后一丝耐心。 到那时维持你们之间关系的,也仅仅是习惯而已。”
其实,间歇性厌恶不代表关系濒临破裂,也不代表我们对伴侣的感情“变了质”。
当间歇性厌 恶发生在亲密关系语境中,其实提醒着我们,有三个方面出现了失衡——
02
为什么对“错误”
越来越敏感?
第一,依恋模式失衡。
亲密关系持续较长时间,比如2年以上,我们间歇性感到厌恶,恰恰是因为过于依恋对方。
比如小七和老公,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使他们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深深卷入的生活轨迹,使得依恋也深深纠缠在一起。
个体生活中产生的一切情绪,都因此平摊到群体中。
所以,小七看到喜欢的菜,会下意识和老公分享,希望他代替自己多吃点;
工作里遇到烦心事,也会下意识丢给老公,把积压的负面情绪转移为对伴侣的厌恶。
心理学中有一个悖论:
我们总以为是先发生了一些事,才有了一些感受; 但实际上我们是内心先有了一种感受,然后再找证据印证。
就像小七,以为老公邋遢的样子让自己厌恶,但其实是她平时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才会对那些引发“厌恶”的细节格外敏感。
图源:pexels
第二,自我认知失衡。
有时,我们厌恶的不是伴侣本身,而是从伴侣身上看到的、我们自己身上不好的地方。
就像照镜子,从小因为胎记自卑的人,看到镜子中的人脸上有一块胎记,会对镜中人感到厌恶。
因此,每一份对伴侣的厌恶,可能都藏着我们不愿面对的自身缺憾。
自我厌恶的人,在潜意识里往往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所以会给自己设置障碍,来阻止某段关系的继续发展。
通过厌恶伴侣,来减少被抛弃的恐惧感:
“是我们先放弃这个有很多讨厌地方的人,而不是对方先放弃我们。”
图源: pexels
第三,双方关注点失衡。
看到这样一段话:
“爱没有消失,只是被日复一日重复琐碎的生活掩藏起来了。 同时,当我们不再能感受到爱的时候,不一定是爱不见了; 也可能是我们感受爱的能力变得有点迟钝。”
人到中年,尤其能体会到话中深意:
年轻时关注花前月下你侬我侬,如今关注柴米油盐孩子车子,双方关注的点、自我定位完全不一样了。
间歇性厌恶,不一定意味着感情濒临破裂,更可能是我们的关注点变了:
不再关注那些美好,而去关注琐碎生活。
图源:pexels
这或许是一种代际传承。
就像结婚后,小七下意识把父母的婚姻当成模版,像父母一样忽视经营感情、关注鸡毛蒜皮。
也可能暗藏创伤。
小七从小目睹父母互相厌恶,与老公吵架回忆起这一幕,曾经的伤痛和现在的愤怒叠加,负面情绪就格外强烈。
关注点的改变,会导致支撑这段关系的核心“变质”:
从爱情变成亲情,妻子变成“妈妈”。
核心变质,使我们感到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
但其实,伴侣还是跟以前一样,只是我们对伴侣的优点越来越迟钝,对伴侣的缺点越来越敏感。
但这份失衡持续下去,厌恶会越来越强烈,让人觉得:
维持这段关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03
与其结束关系
不如先短暂离开
有的时候,嫌弃伴侣是人之常情,只要不去进行强化,厌恶很快会冷却消失;
可有的时候,厌恶强烈到影响生活,看到那张脸心里都烦,但还不想结束关系。
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从关系中“离开”一会儿,但别急着结束关系。
可以在条件允许下,增加“做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一直很喜欢街舞,鼓起勇气报一个街舞培训课程,每天投入在追求热爱中;
也可以仅仅享受自己的独立自由时间,安排一场一个人出行的短期旅游。
或者不带伴侣只带朋友,多和伴侣之外的人交流互动。
我们需要通过这种精神层面的“离开”,来调整过度纠缠的依恋模式。
花一些时间,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调整到“在一起很好,一个人也不错”。
然后,明确内心的间歇性厌恶,指向的到底是对方,还是自己?
如果和对方生活在一起非常压抑痛苦,那说明两人确实存在太多不可调和的差异。
这时候要把厌恶表达出来,拒绝被影响,或者干脆结束关系。
但如果,相处模式不让人反感,只是有些相处时刻让人反感,比如看到伴侣周末躺着玩手机很心烦。
那先不要着急发火,可以向内检视自己:
我为什么会看不惯这个行为? 是因为伴侣看起来很颓废吗? 还是因为我很讨厌自己无所事事的样子,怕不努力就被人超越,并把这种焦虑转移到了伴侣身上; 我是不是忽视了,伴侣工作日确实很累,周末想放松一下其实很正常? ......
越深究答案,越疗愈心结,厌恶就会越发淡化、消失。
最后,接纳你们的感情并不纯粹这个事实。
很多人会像小七一样,认为好的感情是纯粹的,只有喜欢,没有厌恶。
但现实中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我们和活生生的人互动过程中,会产生各式各样好的、坏的情绪,它们让爱情不只表现出喜欢。
爱一个人,也可能包含着羞耻、自卑、愤怒、愧疚、厌恶……
我们要接受真实的关系并不纯粹这个事实,接受自己和伴侣都是复杂立体的个体。
在接受的基础上,学习相处技巧,尽可能多的提高积极体验,减少消极体验。
如此,哪怕间歇性厌恶持续不断,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多干扰,我们依然可以从关系中享受快乐。
好的关系,不是在一起足够开心;
而是即使有不开心的时候,双方依然选择让它自然翻篇。
一个成熟的人,会通过关系不断成长,从“爱情至上”,变成能够从平淡相处里感受幸福。
这样一来,间歇性厌恶或许会是个窗口。
让我们有机会改善亲密关系,与伴侣一起看到新的人生风景。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