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冬梅
我觉得我是个幸运、幸福的人,人生中遇到一个好婆婆。
婆婆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上过一天学,但自从我嫁到婆家以来,在二十多年的相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婆婆不一般——不一般的智慧、不一般的待人、不一般的对待生活。
婆婆从小以童养媳身份在夫家受苦受累,辛勤劳作,一生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在物质极度匮乏艰难的年代,将孝敬长者、抚育子女的重任一肩承担。婆婆虽然没有机会接受学堂教育,但却懂理明事、勤劳善良,艰辛培育出优秀的子女和孙辈。“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她一生劳累两辈子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我与婆婆的关系,既是婆媳,又像母女,甚或朋友。
我记得第一次去婆婆家的情景。在婆婆的家里,我一个人坐在一张长沙发上,前面茶几摆满了刚切开的甜橙,婆婆看着我,不停地说,吃呀,吃呀。婆婆亲切的话语,现在仍仿佛还响在耳边。
我记得自己生女儿前后,婆婆对我很是照顾,朝夕相处,同床而睡,兴之所至,促膝谈心,聊家常、聊各自做女孩时的心事,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一看表是凌晨三四点了,直到鸡叫才胡乱睡一会儿。
时至今天,我时常会想,为什么婆婆会最初见我的第一面,就像我的亲人般慈祥;为什么在之后的相处里,我们又会有那么多共同的话题。我似乎找不到答案,我似乎又早就知道了答案。
婆媳的相处之道历来是中国妇女的千古话题。可以说,婆媳之间难相处也好相处,就看双方的相互包容程度。婆媳之间要一如母女那样以诚相待,就像妈妈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妈妈,只有这样,家庭关系不仅和谐融洽,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舒心。
我感谢婆婆。她的生前点滴、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和蔼可亲、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等品性,不但让我难以忘怀,更是一直影响着我。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中爱恨分明、有恩必报、乐善好施、乐于助人,这些都是我们的共同点,始终是我们一生无悔的追求。
婆婆早年在乡下生活、劳作,生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因为公公在单位工作,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带着孩子们从乡下来到县城生活。等子女们陆续长大成人,婆婆又闲不住了,回到了农村老家。
婆婆临去世前几年,经常三天两头生病住院,胃不好,又有高血压,腰腿也经常疼痛,还时常感冒发晕。为此,我们把她接回城里,劝她一定要好好休息调养,不能再那么忙碌劳累了,不然身体真的会受不了。
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劝,婆婆就是不听!只要身体稍好一点,婆婆就不管不顾,重操旧业,她实在舍不得乡下那点菜地、柴草,又是养鸡、养鸭,又是种菜、捡柴,凡此种种,忙个不停。
我们每个周末回到老家,总是看到门口砍了一大堆柴,不是工地上捡的废弃木料,就是附近树木林里砍下的干枝。
有一次,我们回到老家,竟然发现有几根比脸盆大的树木被她锯断,墙角还摆了一大堆劈开的柴火。
见此,我确实很吃惊,不知婆婆哪来的力气,锯断、劈开这么大的树木连年轻人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大病初愈的老人了!那天,因为担心,既怕婆婆血压升高、又怕太劳累受伤,我就说了她两句,叫她千万别去砍那大木头了。
由于心急,我还因为她养鸡养鸭种菜之类的事跟她争论了几句,口气重了点,婆婆有些不高兴。她甩给我一句话,便不再理我:“累也是死,不累也是死,我不要你们管。”
过了不久,婆婆又到外面劈柴,这次是砍小树枝,一不小心把脚给弄了一个大口子,当时出了很多血,幸亏姐夫及时开车送去医院,并打了破伤风针。唉,老人又得受苦了,我心里难过,但碍于之前婆婆的态度,我没多说婆婆什么,只是叮嘱她要多休息。
当晚,我与读大学的女儿通微信,告诉了奶奶的情况,女儿在微信中回了我一段话:“有个叫荣格的心理学家说,生活中,你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甚至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太阳的感受都不同,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女儿的话,让我突然有所醒悟:说得好,婆婆内心有执着,自有她自己的道理,做后辈的首先要理解才是。我为自己的莽撞感到很是后悔。印象中,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与婆婆“红脸”。又过了一个星期,再回去看婆婆时,我多买了些菜、水果和药物,见她伤口好多了,也觉得欣慰。我们帮婆婆砍了一个多小时柴,吃完晚饭,我坐在婆婆床上,认真跟婆婆交流沟通了几小时。
我跟婆婆说:“妈,我们都要学习您的勤劳能干,您想干活,您想帮儿女,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您受了一辈子苦,现在也要多享受儿孙们的福,要多照顾好自己,多注意休息。您虽然没有退休工资,可我们完全能养活您啊,希望您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每年过年给您发长寿奖。您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了,家人才能安心学习、工作……”
我至今记得,婆婆当时是笑了的:“你们对我的好我都知道。我会注意自己的身体的,一有什么不舒服,我一定会及时告诉你们。你们平时工作忙,难得有休息,以后不要每个星期来,自己也要注意身体!”
这就是我的婆婆,无论什么时候,首先想到的总是别人。虽然她已离我而去,而每当回忆起与婆婆生活的点滴,不由让我无比敬重!
婆婆因脑淤血突发于2020年8月8日辞世,终年85岁。
年年岁岁话端午,岁岁年年花不同。写下上面的这些文字,是2024年端午日。端午节的来临,更激起我思念离世三年多的家婆。婆婆生前因为体质差,经常生病,但是说来奇怪,每到过年过节那几天,有时刚刚生病还没好全,她就开始精神抖擞地忙里忙外了,张罗着一大桌美味饭菜。
现在想来,婆婆那是在奉献自己所有的光热给儿女享受。
摄影小夫(路开文化)
徐冬梅,居赣州市章贡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章贡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