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妻离开延安后加入军统,丈夫44年后接到组织通知:她不是叛徒

分享至

1939年,一个名叫黎琳的年轻女子在延安与新婚丈夫李清告别,踏上了前往成都的旅程。

那时,她满怀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往,深信自己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伟大的理想。”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

一年后,李清焦急地等待着黎琳的消息,最终接到的却是黎琳不仅叛变了革命,还与军统的人打得火热,甚至改名为张露萍。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决心投身革命

张露萍,原名余家英,学名余硕卿,出生于1921年的四川省崇庆县一个闻书香的家庭。她的父亲,余泽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教师,常以英雄豪杰的历史事迹教育她,深深地影响了她的成长与价值观。



张露萍在小学时代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业成绩,她的聪明才智不仅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赞扬,也在同学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一次家庭变故,却意外地为她的未来开启了新的篇章。她的大姐余硕彦被国民党军官余安民看中,并与之成婚,从而迁往成都西门外的余家花园居住。这场婚姻使张露萍有了离开家乡前往成都继续深造的机会。

在成都的建国中学,张露萍结识了车崇英,她是中共四川省委军委委员车耀先的大女儿。两人的友谊迅速加深,她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着人生理想、女性责任等重大话题。

而这段友谊也让张露萍有了接触车耀先这位广博的思想家的机会。车耀先对这位聪明的后辈颇为喜爱,不仅耐心解答她的疑问,还深入浅出地分析当时的时局和革命的必要性,深远地塑造了她的世界观。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全国抗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受到车耀先思想的影响,张露萍与同学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对这些爱国活动的压制让她感到了深深的挫败和苦闷。



同年11月,张露萍坚决要求参与更为直接的革命活动。在车耀先的推动下,她与几名同志秘密离开成都,开始了艰难的前往延安的旅程。尽管途中多次遭到国民党军警的盘查,她们还是在12月初安全抵达西安。

就在她准备联系八路军时,一个人带来了姐夫余安民的消息,试图劝她返回成都。但张露萍的决心已定,她在八路军办事处的协助下巧妙地摆脱了这位少校的纠缠,并继续她的旅程。

到达延安后,张露萍选择了一个新的名字——黎琳,标志着她新生活和革命道路的开始。在这里,她不仅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也遇到了她的丈夫李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