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二营长!你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端上来!”
“开炮,开炮,开炮!”
《亮剑》这部电视剧,是很多人的抗日剧启蒙作之一,里面的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荡气回肠,是令人记忆犹新的优秀国产电视剧之一。
其中李云龙这个角色,更是成为众多中国人心中的回忆,他的口头禅,想必每位国人都能说上两句。
这位在电视剧中,对于日本鬼子毫不留情,骁勇善战的将军,被人们称为“李疯子”。
但其实这位“李疯子”将军的原型,名叫王近山,在现实生活中也被人们称为疯子——“王疯子”。
他在战场上多次出奇制胜,将日本人打个措手不及,是一名真正的战士,王近山对敌人不留情面,但是对于出生入死的战友是绝对惺惺相惜的。
有次他的儿子去聂凤智家做客时,发现寒冷的冬天,他家竟然没有煤炭取暖。
王近山知道这件事后,立马站起身来,一拍桌子,大声说:“把我的煤拉去!”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近山和聂凤智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是在一场场炮火之中打造出来的,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他们二人都极为看重。
而王近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更是一场巧妙的命运安排。
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区许家田村,这里和中国其他普通乡村一样,广大的劳苦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近山家也不例外。
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王近山在8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长期没有吃饱饭的身体,透着干扁枯黄的颜色,小小的王近山还没有旁边的耕牛高。
但即使是这样,他也熟练地牵着绳子放牛,就这样一直牵了五年,直到给地主放牛也不能再满足一家人的生计。
在王近山13岁那一年,他来到地主家中做了一名普通的长工。
王近山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他甚至不能明白为什么地主就可以衣食无忧,而自己和家人却要当牛做马,收获的粮食还要被地主分去大半。
直到1932年,王近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世界,应该让穷人也能翻身!”王近山对着大山,意气风发地大声呼喊,他的声音荡漾在山谷,久久未能停息。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王近山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等他毕业后不久,一代战神加入战场。
时值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毅然决然投身无情的战争之中。
1937年10月下旬,此时的王近山担任一二九师772团副团长,受到上级的命令,他率领着部队来到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
“你们的工作务必做好,不留痕迹,这是一场关键的战役!”陈赓发出命令,他的声音听起来冷静而有力。
“放心吧!我打仗,绝不会给你丢脸。”王近山在收到命令后,信誓旦旦地保证着。
随后他亲自和战士们一起弄清地形、埋伏陷阱、清理痕迹,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因为他们的埋伏地点十分险峻,距离日军的必经之路仅仅距离十几米,如果在这么短的距离内被日本兵查出端倪,那么整个部队的安全将会危在旦夕。
“一个蚂蚁都不要放过!”王近山匍匐在地面上,仔仔细细地观察每一处细节。
等一切部署完毕之后,他是最后一个进入埋伏点的人,趴在草丛中时,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滑落,劳累过度的右手微微颤抖,可是他的双眼却像雄鹰一般紧紧盯着前方。
身下的土地传来细微的震动,日本兵来了!
体形庞大的装甲车行驶在路面上,让整条大路都微微颤抖,不远处传来行军的声音。
王近山打了一个手势,示意大家稍安勿动。
等到日本鬼子全部进到包围圈时,王近山的枪声突然响起,接着是两声,二十声,二百声!
前方惊慌失措的日本鬼子还在四处张望,像无头苍蝇一般躲避未知来源的子弹时,猛烈的枪炮就将这群鬼子送走了!
在这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之后,王近山清点人数,发现我方伤亡10余人,而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人被我军完全歼灭!
“这些日本鬼子不是来打仗的,是来给我们送补给的,真是痛快!”王近山看着面前一车车、一箱箱的物资,眼睛都要瞪直了。
来不及多说话,王近山连忙加入搬运物资的队伍中,这次缴获的物资十分丰盛,光是搬运就要整整一天一夜。
两天之后,又一封战令来到王近山的面前:“在原处继续埋伏。”只有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却在王近山的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在同一个地方埋伏第二遍,这是一招险棋……”王近山暗自思忖,脸上布满疑云。
“这样做恐怕不行吧!我们还是换一个地方继续埋伏。”旁边的战友看了看王近山,摇摇头说道。
“军令如山,我们岂有退缩的道理呢?这是刘伯承将军的命令,我愿意去做!”王近山心里的疑虑被人说出,他突然惊醒,决定就按照命令上的做!
兵家,行军打仗,岂有处处按照常理出棋的呢?有时候出其不意,才能战无不胜。
按照刘伯承的命令,王近山依旧组织部队在原先埋伏的地点继续布置陷阱,这一次他的心里七上八下,可是他却表现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因为王近山也看出同志们心里的疑惑,如果自己再不表现得镇静,那么军心将会溃散。
等到日本兵的车辆再一次出现在眼前时,王近山用右手死死钳住自己的大腿,强迫自己聚精会神。
好在日本兵快要进入包围圈时,也没有下车侦察,等到他们全部进入埋伏点时,王近山的枪声再一次响起!
他一边扣动扳机,一边大声喊着:“刘老总神算!中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又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王近山的部队在这一次战役之中消灭日本鬼子多达100余人。
这是一场信任的搏击赛,王近山对党的绝对忠诚,是他在这两次战役中获得漂亮成绩的原因。
这也是一场细心的考验赛,王近山部队的埋伏点距离日本兵路过的大路仅仅只有十几米之远,如果不是超于常人的细心和冷静,那么很容易被日本人发现。
峥嵘岁月中的友谊
王近山和聂凤智的革命友谊是在一场场战争中积累下来的,他们之间有着坚不可摧的兄弟情谊。
红军长征路上,聂凤智总会称呼王近山为“老首长”,虽然那时聂凤智将军的职位要比王近山将军高一些。
每次听到聂凤智这样叫他,王近山一脸的惭愧,他总是说:“我才要叫你老首长呢!叫我小王就行了。”
聂凤智也总是笑着回答他:“叫什么称呼有什么重要的?你只要明白我是真心看重你就可以了。”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是对于一个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法,聂凤智总是第一个想到王近山。
每次看到聂凤智抱着一沓文件跑来跑去,那肯定就是去找王近山一起商量。
“你是我的领导,只需要一通电话我就跑过来,又何必请你亲自来一趟呢?”王近山接过聂凤智手上的一堆资料,看着面前上气不接下气的人说。
“谁找谁又有什么重要的?我只是想来和你说说我的新发现,这件事我可是一刻也等不了!你看,这条路像这样走,像这样突围……”聂凤智滔滔不绝。
两个人对于战略方针和具体战术的决策方面,常常是一拍即合。
所以聂凤智和王近山可以说是战场上的伯牙和钟子期。
不知有多少条山路,多少块草地是两人一起走过。几次子弹“嗖嗖”地从脑袋旁边擦过,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也是战友。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两人的革命友谊就是在一场场战斗之中洗礼出来的。
一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刺骨的寒风将窗外的枯枝吹得七零八落,萧瑟的地面上透着一股寒冷的凉气。
王近山刚刚推开门,就被迎面而来的东风扑个满怀。
“这实在是太冷了,我有些不放心聂同志,你去替我探望一下吧。”王近山对着儿子说。
等到王近山的儿子来到聂凤智同志家中时,才发现聂叔叔家中的气温居然比外面还要寒冷,王近山的儿子走到火炉边一看,冷冰冰的铁疙瘩一块,哪里有生火的痕迹?
“聂叔,这么冷的天,你们在家里为什么不生火呢?”
“没有煤炭怎么生火呢?”聂凤智打趣着说。
王近山将军的儿子立马明白,这肯定是聂凤智将军不愿意麻烦其他同志,即使是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宁愿自己独自忍受寒冷,也不愿再给国家添麻烦。
“这个天气,不烤火怎么能行呢?”王近山儿子没有久待,他和聂凤智将军寒暄几句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他先是打电话给后勤部,可是那边的回答却很模糊,因为聂凤智将军属于空军部,所以他的煤炭供应应该由空军部来管理,不归他们后勤部管。
挂了这通电话后,王近山将军儿子又打电话给空军部,可谁知那边又作推脱,认为聂凤智将军归南京军区管理。
意识到这个事情光由自己恐怕无法解决,他连忙来到父亲房间,将事情一五一十地完全说出。
“什么!他家没有煤炭?”王近山十分吃惊。
他看了一眼泛着霜花的窗外,寒冷的北风狠狠拍打着脆弱的玻璃窗,一股凉意似乎要钻进人的膝盖骨里。
王近山阴沉着脸,三步并作一步地跑到电话前,拨通南京军区后勤部的电话:“把我的煤炭拉过去!”
南京军区后勤部不解,问:“拉到谁的家中?”
“还能是谁?聂凤智将军家!”王近山的声音带有一丝怒气。
这通电话打了之后,南京军区后勤部连夜拉了一车煤炭前往聂凤智将军家,并且对这件事情做了道歉,承认是他们没有考虑周全,忽视了聂凤智将军用煤炭的需要。
几天后,一场大雪洋洋洒洒从天上落下来,飘在南京城的各个角落里。
聂凤智望着烧得通红的铁炉盖,看着窗户上泛起的雾气,对着家人说:“锦上添花不足贵,雪中送炭情谊真。这一辈子,我也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两位老战友不仅在战场上共同冲锋陷阵,在生活中也常常彼此照应。这样的友情,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弥足珍贵。
英雄落幕
在建国之后,王近山将军也没有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转身投进抗美援朝的战场中,从面对日本鬼子的炮火转向抗击美国大兵的子弹。
1952年的冬天,朝鲜战场上飘落的雪花就像刀片一样,将人的皮肤割出丝丝裂口。
更要人命的是,“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金化攻势”,这一战术十分凶恶狠毒。
当时和这个美国司令对决的是秦基伟率领的上甘岭高地,双方无论是弹药还是补给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
在“金化攻势”的压迫下,上甘岭高地每天都要承受成百上千吨的炮弹轰炸,更不用提数不胜数的子弹和炸药。
上甘岭的所有解放军战士几乎是靠着顽强的团结心与意志力,顶着敌人的炮火苦苦支撑。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军的危险越来越大,必须在此时作出改变和决策。
千钧一发之际,王近山将军调遣李德生的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去往前线。
要知道,当时李德生将军的部队已经要回到后方休整,此次回到前线,李德生将军的部队是作出巨大牺牲的。
“以大局为重。”我方战士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李德生将军率领部队来到上甘岭,与他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个喀秋莎炮团。
这里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惊且悲凉,原本肥沃的土地,此时已经变成一片焦土。无数炸裂开来的炮弹碎片布满大地,还冒着滚滚黄烟。
上甘岭战区的伤员们大多数伤口已经发炎,化脓,急需适当的治疗与休息。可是大多数战士仍然咬着牙,拿着武器,不肯让别人将自己作为伤兵来对待。
这是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好在最终结果是我方胜利。“联合国军”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牺牲2.5万余人,损失大口径炮60余门,270架飞机从战场的天空中被击落。
这场动人心魄的战争,最后被拍为电影《上甘岭》,为广大民众所知……
王近山将军在完成使命与任务后,于1953年回国。
此时的他由于长年征战,身上留下来的旧伤口,时时隐隐作痛,这些伤口每当下雨下雪时犯得尤其严重。
在日复一日的伤痛中,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将军于南京病逝,英雄落幕,最让人疼痛惋惜。
军队开始为王近山将军的葬礼忙碌,等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有一件事情却让当时动笔写王近山悼词的肖永银将军屡屡搁笔。
原来,当时王近山将军为南京副参谋长,这一“副”字显得尤为刺眼。
再三斟酌下,肖永银将军将这件事情告诉邓小平,邓小平大笔一挥,将“南京副参谋长”改为“参谋”。
他对着王近山将军的悼词,若有所思的说:“将军为国为民奔波一生,到了国家感谢他的时候了。人已经去了,不能再弄什么幺蛾子!”
就这样,王近山将军的葬礼规格有所调整,从正军职升级到大军区正职,这是国家对他曾经的付出作出的肯定,也是对他的贡献作出的赞扬。
多年来,王近山将军一直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真正的战士从来不会被历史遗忘。
1993年,邓小平仍对王近山将军抱有无限尊敬。
他说:
“一代战将,王近山将军。作为战士,他无愧骁勇二字;作为解放军,他敢当忠诚二字。”
党和人民,将永远、永远怀念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