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去世前留下遗物,四年后被浦安修交给邓华:他终于能如愿了

分享至

1978年,刚刚重返军队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邓华,因身患肺炎住进了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

一天,彭德怀的遗孀浦安修突然来到医院看望邓华,同时将一件特殊的物品郑重地交给他,就在邓华满头雾水之际,浦安修悲痛道:

“彭总对因他的事而无端连累到许多人,非常难过。他很想念你,这件物品他一直留在身边想送给你,但是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后来他身患癌症,可能意识到自己来日不多,便留下了一张纸条,吩咐我们转交给你。”

听到浦安修如此说,邓华睹物思人泪如雨下,双手颤抖地接过了这件彭总的遗物,放在了身边。两年后,邓华重病缠身,弥留之际唯一留在他床头的就是这件物品。



这件物品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背后又代表彭总和邓华之间什么样的革命情谊呢?

临阵换将,邓华临危受命挥师朝鲜

一个是横刀立马的开国元帅,一个是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彭德怀和邓华这两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却因朝鲜战争,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著名、最默契的搭档之一。殊不知,朝鲜战争之前他俩虽然同属于党的军队序列,却从来没有在一起工作过,甚至都不怎么了解对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两个人虽然同在井冈山,但是并没有什么交集,后来邓华一直在林彪领导的红一军团麾下效力,而彭德怀则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邓华担任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后来又在晋察冀军区工作,而彭总则是八路军的副总指挥,由于双方级别相差较大再加上当时八路军各部极度分散,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和胡宗南、马家军在西北战场上鏖战,邓华则在林彪指挥的东野下面担任纵队司令,转战白山黑水之间,就更没有机会相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帝国主义进行武装干涉,高调介入朝鲜内战,战火一度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

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毛主席高瞻远瞩,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认为不管从中朝历史关系、地理位置、政治环境和国际局势各方面来看,出兵朝鲜,利大于弊。

在1950年7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决定为应对东北日益紧张的局势,将已经开往河南集中整训的机动部队第13兵团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紧急调往辽宁、吉林一带集结待命。

同时在林彪的提议下,中央军委又紧急征调刚刚参与解放海南岛的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与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互调,邓华担任第13兵团的司令员。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就是兵家大忌,眼看马上就要出兵朝鲜,中央又将主力部队的主将换下,这势必会在军中引起极大的震动,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考虑呢?



作为四野的司令员,林彪可以说是从红军时期就一直是黄永胜和邓华的老上级,他对二人的性格和领兵作战的能力深深了解。

黄永胜这个人性格坚毅,打仗敢打敢冲,服从性强,对待上级的命令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邓华的文化水平相对于黄永胜来说要高上许多,指挥作战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做事细心,行事稳重。

在战场上,服从性强严格执行命令的黄永胜相对于懂得变通的邓华更受上级领导喜欢,但是这次出兵朝鲜是出国作战,党中央和毛主席身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他们的真知灼见不能及时地传递到部队,那么作为作战部队的主将,顾全大局,行事稳重要远比服从性强要更胜一筹。

林彪的一番分析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曾经四野的两位老首长罗荣桓刘亚楼都对林彪的分析表示赞成,就这样,邓华从广东紧急赶赴东北掌管第13兵团,准备入朝作战事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