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摄影报道
汛期来临,如何科学做好城市内涝防范?暴雨袭来,怎样保障城市下穿隧道安全?6月27日,2024年生态伙伴大会在成都举办,现场揭晓了“智慧密码”,智慧城市已照进现实。
展馆现场图
打开汛期城市韧性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成都中心城区隧道及路面现场情况实现“一屏掌握”。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系统已全面应用于成都中心城区的城市下穿隧道,共计安装了96个水位监测设备,覆盖城市96座隧道。
在展馆现场,记者见到了橘色外壳,形状似筒状的静压式液位计、雷达式液位计和电导率仪。“这些由我们研发的智能感知设备,能实时感知地下管网内的污水水质情况,获取水量实时信息。”成都环境集团科技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
如何让防汛更智慧?成都环境集团科技公司负责人举例,例如暴雨期间某些路段积水严重,这些情况就能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实时感知,并实时传递到后端的监测平台,通过智慧调度平台的人工智能分析,就能对积水路段进行提前预警,减少内涝风险。
“打有准备之仗,离不开智慧赋能。该系统实现排水管网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和问题实时预警,实现下穿隧道积水自动感知。”成都环境集团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一旦隧道路面出现积水,系统将精准、高效识别积水点位,自动分级报警,联动交通信号灯、声光报警器等,提醒车辆、行人禁止进入。
静压式液位计及雷达式液位计
同步“神经末梢”数据将涌向“大脑”,联动泵站进行抽排水工作,实时向相关单位推送报警信息,根据积水情况及时安排移动抽排设备快速到场处置,避免安全事故。据了解,去年汛期,平台的隧道路面积水报警准确率高达100%。
如何实现从高品质供水到智慧化管水?在大会现场,硕大的电子显示屏向记者展示了一种新的“管水”方式:只需在控制台轻点鼠标,管段运行情况、供水量、水压等资料的实时图像和数据一目了然。
城乡供水智慧平台充分集成物联网技术、GIS技术、网络技术及系统集成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可视化、精细化、智慧化一体应用管理。据了解,该平台已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已在成都一家供水公司投入使用,系统精准识别并成功追回了因漏抄等异常导致的水量损失70余万立方米,直接带来经济收益超200万元,并预计每年可减少业务管理成本500万元,年节电量达20万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