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质生产力会催生纪录片创作上的巨大改变

0
分享至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在去年全年上星频道播出的电视节目里,继电视剧和新闻节目之后,纪录片的播出时长排名第三,同时,越来越多的短纪录片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不断走红。

“文生视频对于纪录片创作流程、生产方式的改变,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首先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新质生产力不光是在技术上,还有虚拟现实、AR、VR、MR等等,都进行了巨大的创作上的改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对于创作者提供了用户画像,精准的供给,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6月27日上午,在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纪录片论坛上,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宏说。


嘉宾合影

这场以“新时代纪录片的文化使命与文明互鉴”为主题的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承办,论坛邀请中外优秀纪录片人、行业专家、机构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讨纪录片创作如何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如何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主动拥抱科技创新,用新的叙事和语态吸引更多观众;如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出优质的合拍内容,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谈到中国纪录片在过去十年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态势,陈宏归纳总结了三点:

一是题材更加丰富,二是艺术形式上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是国际传播得到了大力扩展。

“在理论方面,包括中国纪录片发展史纲,包括中国纪录片创作流派、创作模式的梳理,包括中国纪录片人物,这些默默耕耘在纪录片战线上的这些导演,老中青都应该很好的来推介他们,来塑造他们。”

如何看到文献纪录片的当代价值?

一直深耕重大题材纪录片领域的有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纪录片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夏蒙认为,“从我个人的实践来说,文献纪录片还是有很多,虽然我们表现更多的是历史,但是它有当代价值,因为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很多内容不会随着时代而改变的。我们今天哪一个哲学家能说他能超过伯拉图、王阳明,没有的,所以说精神层面的东西永远是继承的。”

夏蒙觉得,尽管在文献纪录片中,讲的是历史,很多都是过往,但实际上它的很多精神层面上的内容是可以穿越时空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够引起共鸣。


《长江之歌》海报

中国是两河文明,纪录片《长江之歌》向大家娓娓道来。从三星堆、金沙、石家河、良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江文明体系。

“而且这个体系,哈佛最新修订的中国史、亚洲史都采纳了。不仅仅是古代中东地区有,中国也是有,有非常多的证据来支持。比如说石家河,那里出土的跟马克杯造型非常相似的一种陶杯,它的数量多达1200万,它就已经有了商品属性,四千多年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作为江南人应该感到自豪,稻作文明,比麦作更加先进,因为种稻要水系的沟通、村落和部落的合作,才能构建良好的水系。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它构成的中华文明非常灿烂的悠久的立志文化。文献纪录片对当下来说有现实的意义,未来,文献纪录片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夏蒙说道。

纪录片发挥着“时代影像志”的作用,近年来更是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样态的鲜明特征, 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总编辑张延利认为,“纪录片现在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受众群体越来越大,原来我们讲纪录片‘三高’人群,但是实际上纪录片受众的年龄层次也逐渐下沉。”


论坛现场

今年年初,OpenAI推出新的AI大模型Sora,在整个影视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早在去年年底,优酷就公布了以AIGC技术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史》、沉浸式科幻纪录片《月球旅店》。阿里大文娱优酷纪录片频道总监韩芸在现场分享了优酷纪录片近年来在AIGC上的探索经验。

韩芸介绍说,“第一个层次,我们认为AIGC可以重构我们纪录片的影像标准,比如说我们可以去探索恐龙世界,也可以让它呈现极致未来的《三体》宇宙,包括在历史的、未来的、科幻的很多项目当中,我们都可以通过AIGC让我们无限接近我们所知的那些人和那些场景,这是AIGC带给我们和普通实拍很大的不同。第二个层次,我没有把它当成一个作品在看,而是当成一个产品在看。AIGC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生产工具。第三个层次,AIGC对于我们日常制作的辅助功能,比如说我们优酷已经拿到了赵忠祥老师的声音授权,未来我们就可以用AIGC模拟赵忠祥老师的声音,出现在很多自然类的纪录片当中。”


论坛现场

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纪录片”是如何通过生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来记录时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说:“最近的一部作品《前浪》在网上播出,网民留下了一些评论,看到非常感动。为什么网民非常喜欢这部讲老年人的纪录片?可能有一点他们是共通的,这部纪录片改变了很多人对老人的刻板印象,这部纪录片中呈现的老人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老人。从这点如果类推过去的话,我们怎么样来讲好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改变西方人,或者说改变国际社会对我们中国的刻板印象。”


《前浪》海报

王立俊认为,我们致力于创作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除了自己主导的一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有像《文运中国》通过外国人探访的方式来看中国传统文化。

“从业界来看,很多国家业界不认为中国有能够拍很好的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所以我们也在努力做这些尝试。比如说我们已经拍了《国家公园》第一季、第二季,我们正在拍第三季,我们的目标是要把中国的国家公园全部精彩的呈现。我们还在拍东滩,向世界展示东滩。作为上海这么一个大城市里面却有这么一片非常宝贵的湿地,作为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包括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地理类的也在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拍摄,能够展示中国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和一些现状,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在运用超高清设备、8K设备去拍,未来通过各种方式,不仅仅是播出的方式,可能也会通过线下展陈的方式、艺术设计的方式,能够向世界展现中国自然地理的现状和精彩。”

王立俊补充说,除此之外,保持着上海一贯的海派纪录片的风格,就是注重人间烟火气。比如关注乡村题材的《田野之上》,希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来呈现中国乡村目前的现状是怎么样的。通过关注这些人,带有人间烟火气的人间的故事,能够展现一个更加丰富的多元的真实的中国。

在题材选择上,平台将如何贯穿特色和定位?

江苏广电纪录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海滨介绍说,“我们上个月发布的2023年的纪录片片单,发布了16部作品,涵盖四大类,重大主题、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历史人文。我们江苏的人文特点,最早做过《梅兰芳》,做过《昆曲六百年》,做过《马可波罗:从历史走向现代》,还有《雨花台》,雨花台从地理坐标来讲是在南京,它的精神坐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集中的殉难地,它同样具有江苏特色和国家高度。”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世界文明史上的浩劫,曹海滨团队迄今已做了12部相关题材,从各个视角出发,搜集国内外档案资料,“我们作为地方媒体,一个事件发生地的媒体,我们有责任去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的人。不管从传统文化,还是历史人文,我们都有责任作为一个江苏特色,但是要有国家视野、国家高度。”


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纪录片中心

当天,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纪录片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行业实践,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机构与实践应用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成立纪录片中心。未来,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将立足于上海交大国家级重点学科,聚焦纪录片创作、产业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四大方向,秉持中华美学、中国气派、国际视野的理念,助力构建纪录片中国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随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联合发布了正在共同合作的纪录片《对话东盟》,该片为外交部和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受外交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委托,承制大型纪录片《对话东盟》,该项目已被列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项目清单。纪录片《对话东盟》聚焦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态、科技、人文等五大领域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用纪录片的影像手法呼应“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展现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携手共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此次纪录片《对话东盟》将以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学术支撑,再次见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深度合作。此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纪录片中心国际化的制作能力与视野,双方强强联手,创作出了《东京审判》与《亚太战争审判》两部广受好评的系列纪录片作品。此次,双方优势互补,合力将《对话东盟》打造成又一部精品力作,该片预计在今年十月播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93482文章数 50354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