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灯光暗下,歌手开唱,夏日的激情就挥洒在一场演唱会的视听盛宴里。不过,近期的演出市场似有变化,“开票即售罄”盛况不常出现,而且演唱会、音乐会、音乐剧等演出票价纷纷大打折扣:580元的看台票到开场前降至253元只是“洒洒水”,更有二三折的“羊毛”折扣票频现,引发网友大呼“打骨折,快来薅”,甚至有“主办方只求位置不空着尴尬”“黄牛泪洒2024演出市场”的说法。
为什么如今折扣票扎堆?暗流涌动的演出市场是否迎来了所谓的“拐点”?市场还将如何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行业洞察”,对话“音乐先声”创始人兼资深音乐产业的观察者范志辉、自由音乐人李源,带你一窥演出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范志辉(左) 李源(右)
如此折扣,卖不动了?
全价购买者只能“肉痛”吃亏?
自由音乐人李源介绍,演出门票打折其实是一种常规的商业止损策略。李源说:“主办方有一个赚不到钱的预期,然后才开始打折。”也就是说,打折是根据剩余票数和市场变化对票价做出调整。
根据“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的观察,像一线明星等“头部”艺人的演唱会,往往一票难求,很少会出现打折的情况;而口碑受损的艺人以及“中尾部”艺人,则常面临“票房遇冷”的窘境,票价“打骨折”成常态,取消演出亦不罕见。李源进一步指出,仅用一二三线的市场定位简单推定票房冷热其实存在局限性,还要看是否出现了“错配”,艺人或主办方的实际热度与演出方案是否相匹配。举例来说,开千人场可以实现“爆满”的歌手,若执意于大型万人场馆,就产生了“错配”,上座率和整体收益需要“止损”,降价售票也成了主办方的无奈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