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扇子礼仪,“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风雅又文明

分享至

时序入夏渐深,料想很多人都拿出了封存已久的扇子。

虽然现如今在电扇、空调的影响之下,扇子已经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无论如何,扇子在很多70、80后的记忆中,或者在影视剧里的很多场景里,都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古代,扇子并非仅仅是用于夏天纳凉的寻常之物,它更是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的风雅之物。

每一把扇子,都仿佛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既展现了他们的审美品位,又承载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古人对扇子的使用,充满了细致入微的讲究。扇子的开合、摆动,甚至是握持的方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礼仪的尊重,也展现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比如,在民间就流传着“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的说法。

就是对不同类型的人,对扇子用法的总结归纳。记得在一期节目中,老梁也曾解读过这一用法。

文胸

在古装剧中,文人墨客的形象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手中常常握着一把折扇,这一细节不仅为角色增添了风雅气质,更深刻地展现了文人的修养和气节。

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文人使用扇子的方式时,会发现他们往往不会将扇面全部打开,而是微微展开一小段。

这种细微的举止,体现了文人的内敛和谦逊。

他们不张扬,不炫耀,只是静静地享受扇子带来的微风,同时也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们从容不迫、温文尔雅的气质。

这其实就是扇子礼仪文化中的“文胸”礼仪。

武肚

与“文胸”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武肚”这一独特的扇风方式。

“武肚”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武将们使用扇子时的豪迈与不羁。

他们不同于文人的内敛与谦逊,而是选择将扇面完全展开,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自己的胸怀之中。

扇风的方位则直指肚子,这种豪放而直接的方式,正是武将们性格的真实写照。

这种与文人截然不同的“武肚”扇风方式,不仅彰显了武将们驰骋沙场应有的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僧道领

说的是僧人和道人使用扇子的时候,要做到“僧道领”。

如果仔细观察影视剧里僧人和道人使用扇子时,通常用扇子扇风的方位是领口。

古时候僧人和道人都是穿着大长袍,天热的时候,也不能解开全部的扣子,他们只能解开最上边领口上的一个扣子。

全身上下,也只有领口能进点风,所以称之为“僧道领”。

书口

书,说的是古代的说书先生。

说书先生在使用扇子时,有着独特的讲究和技巧。

他们通常只用扇子扇扇嘴,这样的使用方式主要是为了防止唾沫飞溅,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也是为了照顾到第一排观众的观感体验。

这样的细节处理,既体现了说书先生的专业素养,也展现了他们对观众的尊重和关怀。

此外,说书先生在使用扇子时,往往不会打开扇面,而是将其作为道具使用。

在他们的手势下,扇子可以代替刀枪武器、毛笔等,灵活地展现出各种虚拟的动作和景物。在表演武打场景时,扇子更是成为了说书先生的兵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