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人在江苏遇袭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舆论场上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是谴责暴行,另一种却在叫好。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一些叫好的人甚至污蔑保护了一车孩子的中国女员工胡友平。她因伤重离世,被官方追授见义勇为奖。
胡友平,这位55岁的校车工作人员,在遭受多次刀刺后未能抢救过来。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车上日本孩子们的安全。如果没有她的挺身而出,车上的孩子们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后果,或将引发严重的后续事件。胡友平挡住的是凶手的刺刀,维护的是国家的颜面,她是真正的烈士。
日本驻华使馆以最高规格礼节降半旗为胡友平女士致哀,日本政府承诺给予其直系亲属永久居留权并发放抚恤金。2024年6月30日15:00,在京都市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集英馆将为胡女士举行追思哀悼集会。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胡友平却被一些人称为“汉奸”,仅仅因为她保护的是日本人。这几年,类似事件屡见不鲜:苏州的日本风情街因穿和服的游客被骂,大连的日本风情街因争议被迫关停。理性的声音被压制,理性的人被谩骂和抹黑。无脑的反日情绪被美化为爱国,脑残的抗日神剧层出不穷,手撕鬼子的剧情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胡友平去世后,日本大使馆为她降半旗,以示沉痛和尊重。在危难瞬间,她挺身而出的善良本能令人敬佩。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自保,而是责任,恰恰是这份责任,维护了一些尊严!
相比之下,那位在靖国神社尿尿、回国后穿着战衣要求解封账号的网红,所谓的“抗日”,不过是某种道德正确的幌子。
对仇恨犯罪的反对,不仅仅是对行为的反对,更是对其背后仇恨情绪的反对。如果国家继续任由“网红式爱国”泛滥,历史的灾难可能重现。仇恨犯罪不仅会导致社会分裂,加剧群体间的不信任,还会直接影响经济和国际关系。
仇恨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灌输出来的。抗日神剧、暴力短视频、歪曲事实的网红,都是仇恨犯罪的催化剂。这次事件如果能推动关于仇恨犯罪的立法,或许能从根本上消除仇恨犯罪的土壤,把那些教唆仇恨犯罪的人绳之以法。对普通人来说,发声是制止仇恨犯罪最有效的手段。爱国需要理性,而不是拿起无知的凶器伤害他人。
感谢收看自由电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