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民收养两月大男婴,40年后成上校军官,他是如何报恩的?

分享至

话说在1979年,内蒙古的一个偏远小村里,有个46岁的光棍汉叫董栋。他这人特别心善,虽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看到村口有个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娃娃被遗弃在那里,他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于是,他咬咬牙,决定收养这个可怜的小家伙。

从那以后,董栋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不论多累多苦,都从不抱怨。吃的用的,都是能省就省,攒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给这个儿子读书。他啊,就盼着儿子能有出息,走出这个小山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岁月如梭,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当初那个被遗弃在村口的小娃娃,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路奋斗,最终在北京军事科学院当上了上校军官,可谓是功成名就。

咱们都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40年后当初的弃婴成为上校军官之后,他是如何报恩的?

1979年的那个春日,内蒙古的风吹过金黄的麦田,董栋小这位老农民正低头忙碌着农活。这天,他偶然从村里的闲聊中得知,有户人家因为种种原因,想要把自家才两个月大的男婴送人。董栋小的心头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想,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他决定要领养这个孩子。

董栋小那时已经46岁了,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也早已斑白。按常理说,这个年纪的他应该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命运却对他开了个玩笑。

早些年,他的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两个儿子因病相继离世,妻子也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而选择了离婚改嫁。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从那以后,董栋小没有再娶,他选择了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但平静的生活。

然而,当董栋小听说有户人家想要送养孩子时,他心中的那份孤独和渴望被重新点燃。他想,或许领养一个孩子,能够让他重新找回那份家庭的温暖。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要领养这个孩子。



但是,董栋小家里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为了让孩子能够吃饱穿暖,他毫不犹豫地变卖了家里的大部分粮食,甚至连家里仅有的一头猪也忍痛卖掉了。他四处奔波,为孩子找了一位可靠的奶妈,用这微薄的收入请了8个月的奶妈照顾孩子。

在领养孩子之前,董栋小心里其实也有过犹豫和担忧。他担心孩子太小,身体太虚弱,怕养不活。于是,他给孩子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董永在”。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永远留在他的身边,陪伴他度过余生。

董永在的到来,给这个原本有些冷清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欢乐总是短暂的,生活的压力很快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了这个家庭的头上。董栋小每天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他必须坚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小永在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董栋小看着儿子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读书是儿子唯一的出路,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儿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随着小永在渐渐长大,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到了初中,董栋小已经拿不出足够的钱来支付儿子的住宿费和伙食费。面对这样的困境,董永在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懂事和坚强。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步行6公里走到学校。遇到下雨天,他就找来一个化肥袋,戳一个大窟窿套在身上,用来遮风挡雨。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他也只能穿着那双单薄的布鞋,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

虽然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但董永在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所以他从不挑食,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满足了。

董永在虽然出身在贫困的家庭,但他并没有被生活的困苦所打败。相反,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韧和毅力。他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他每天都刻苦学习,从不松懈。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

当董永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的父亲董栋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与此同时,他也深知,随着儿子进入高中,家里的经济压力也会变得更大。为了让儿子能够顺利地继续学业,董栋小开始没日没夜地干活,他耕田、播种、收割,一刻也不停歇。他用自己的双手,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然而,人终究不是机器,长时间的劳作让董栋小的身体逐渐透支。终于有一天,他累倒了,被送进了医院。看着病床上虚弱的父亲,董永在的心里如同被刀割一般。他深深地明白,这个家需要他来支撑。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自从下了决定后,董永在的日子就像被上了发条一样,转得飞快。每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董永在就早早地醒了过来。他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家人。他先是走进厨房,熟练地拿起煎药的器具,为年迈的父亲准备当天的汤药。那药香弥漫在空气里,似乎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煎完药后,董永在便扛起那把陪伴他多年的农具,步履匆匆地走向田间。他的身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毅。田里的活计繁重,但他从不抱怨,也不喊累。他深知,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午时分,阳光炙热,董永在却像不知疲倦一样,匆匆赶回家。他走进厨房,开始忙碌地为父亲和奶奶准备午餐。虽然他自己也饿得不行,但他总是先让家人吃饱。他随便扒拉几口饭菜,就又出门去了,继续在地里辛勤劳作。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董永在才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他赶着驴车,载着满车的疲惫和一丝丝满足,回到了家中。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他的心里却是满满的充实感。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董永在凭借着高中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文科班唯一的一个保送名额。面对这难得的机会,他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个机会对于他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未来。但他也清楚,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他需要为家人考虑。

最终,董永在做出了一个决定。他选择了免除学费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这个选择虽然让他失去了去更大城市深造的机会,但却为他的家庭减轻了不小的负担。他相信,只要努力,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2001年,当夏日的阳光洒在毕业典礼的操场上,董永身穿学士服,脸上洋溢着青春与自豪的笑容。他心中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终于如愿以偿地被特招入伍,成为了武警内蒙古总队包支队的一名警官。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身披戎装,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

在武警内蒙古总队包支队的岗位上,董永总是默默无闻,但他的努力和坚持却从未被人忽视。他秉承着踏实肯干的精神,不论是在执勤一线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认真负责和高效执行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上级的赏识,他也因此先后担任了多个要职,为部队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每当家人提到董永在部队的成就时,他们总是满脸的骄傲和自豪。然而,董永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渴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是,他毅然决定继续深造。

在备考的日子里,董永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他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则挑灯夜读,不断地充实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地考上了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他更是加倍努力,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

2007年,当董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防大学博士时,他的家人和朋友们都为他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的真理。



生活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越来越清晰,剧情也越来越精彩。但在这五彩斑斓的生活中,董永却始终惦记着他的父亲。董永从小就知道,他与董栋小之间没有血缘的羁绊,但这并没有减少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在董永看来,董栋小不仅仅是他的养父,更是他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董栋小曾用他的勤劳和智慧为董永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用他无私的爱和关怀陪伴董永度过了无数个日夜。这些年的养育之恩,让董永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界限,成为了一对比亲生父子还要亲的亲人。

后来,董永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考入了武警指挥学院,并在天津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董永很少有机会回到内蒙古老家看望父亲。但他始终惦记着父亲的身体和生活情况,经常通过电话和书信与父亲保持联系。



直到2011年的春节,董永终于有了机会回到老家看望父亲。当他看到父亲那苍老而慈祥的面容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意识到,父亲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了,而是一个需要他照顾和陪伴的老人。

那一刻,董永做出了一个决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