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夏日征集令#何家山位于当阳市脚东乡境内,西离当阳县城约15公里,南面2公里为官垱镇,北面约10公里是焦枝铁路,东面与荆门的周家集、张家畈接壤。何家山砖瓦厂建于一处高出地面7—8米左右的土丘上,周围为农田,此地墓葬分布密集。一九八七年,由于砖瓦厂推土暴露了大批墓葬。当阳市博物馆发现后,电告地区文化局,经湖北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宜昌地区博物馆对暴露出的古墓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当阳何家山楚墓位置示意图
有台阶的土坑墓
该墓在砖瓦厂最西端,墓口已残,据当地人反映,这座墓原有很高的封土堆,直径约10米,由于农田平整,现已夷为平地。残墓口长4.5、宽3.2、深2.64米,方向180°。残深约0.7米处发现一级台阶。墓坑内填土为褐黄色五花土(图三)。从棺椁腐烂痕迹看,为单棺单椁,人骨架仅见腐烂痕迹,头向南,仰身直肢。随葬器物在头部,有陶篮,陶鼎、陶豆、陶壶、陶勺、铜匕首、铜箭镞、铜带钩、铜戈等。
2.无墓道的土坑墓
残墓口长3、宽2.(8米,幕坑填土较硬,似经夯打,但无夯窝。深至2.4米处见棺椁腐烂痕迹,椁痕呈“Ⅱ”形,中端内收明显,这是棺椁下塌所致。在椁中部挖掘深约0.2米时,见有人骨腐烂痕迹,头向南,仰身直肢。南头放置随葬器物有陶罐、陶鬲、陶孟、陶豆、在腰部随葬有一铜匕首。
有墓道的土坑墓共3座。
墓内填土为五花土,坚硬,经夯打。棺椁腐烂严重,单棺单椁,人骨腐烂已无迹象,随葬器物有铜剑、铜箭镞、陶罐等,根据随葬器物出南头来看,该墓头向应朝南。
16座土坑墓出土了随葬器物91件,经室内修复和整理,共修复完整陶器41件,铜器14件,玉玦1件,现介绍如下。
红陶,由盖和器身扣合而成。盖的边沿上有三处半圆形缺口,中央有一突弦圆环纽,口稍宽带凹槽,凹槽部位便于承盖,两耳外撇,腹较浅,三足直立,外面呈圆柱体,内面有刀削痕迹,底平外撇。
19座土坑墓从墓葬形制分析,分有台阶土坑墓、无墓道土坑墓和有墓道土坑墓三种,墓葬全部为南北向,墓葬规格长3米左右,宽2米左右,从棺椁腐烂痕迹看,全为单棺单椁,葬式为仰身直肢,随葬陶器组合分别为:鬲、孟、豆、罐和鼎、簋、壶以及鼎、敦、壶、豆、盘匝等;其中既有仿铜陶礼器,又有日用陶器。随葬铜兵器和车马器及其他小件有:剑、戈、匕首、镜、镞、车吾等。随葬玉器有玦。其墓葬形制规格与当阳赵家湖乙A类墓葬形制相同。
其时代相当于春秋晚期——战国中期。陶器组合为鬲、盂、豆;鼎、盥缶、敦、盘等;随葬器物特点略早,如陶鼎为深腹,弧形盖,三实足外撇,
盥缶通体肥胖,施圆圈纹,孟折肩较明显;敦通体扁圆;这些特点都是春秋晚期楚墓陶器特点。M8出土的陶器组合为篮、罐等,为战国早期特点。鼎与当阳赵家湖墓所出的陶鼎完全一致。
篮与金家山70号墓、66号墓所出的陶簧如同一模所制、其器物特点与当阳赵家湖李家凹子3号墓器物特点相似。时代属春秋晚期。
从墓葬形制为单棺单椁、器物组合与当阳赵家湖乙A类墓相似分析,其墓主身份大约与赵家湖乙A类身份相当。这批墓葬材料的墓葬形制、器物特点与赵家湖墓葬相同。因此,确定这是一批楚墓。这批楚墓为南北向,头南脚北,排列有序,为研究楚人的埋葬习俗又提供了一批新的资料。
举报/反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