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芷潇
来源 | 看电视
繁花盛放,白玉兰飘香满城,又一年光影之约落幕。
回顾今年上海电视节,热闹与活力依然,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热议的行业话题中,多了一份生机,生机之处在于变化。
无论是高速迭代的科技浪潮,强劲增长的新网络创作形态,还是视听合作的出海步调,观众审美的不断嬗变,都让行业看到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这场影视盛会被赋予了更适时、深刻的启示意义。
除了传统影视内容创制之外,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将视点聚焦于可能引发行业变革的热门话题,譬如“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新业态,如何在微短剧浪潮中寻求新机遇……
为此,围绕微短剧、AIGC、国际合作等热门话题,“看电视”复盘了本届白玉兰论坛重点会话。5天,15场高质量交流,在29th上海电视节中,我们看见行业新的拐点正在到来。
从粗放到精细
微短剧、网络电影有序发展
6月25日上午,上海展览中心里人潮涌动。 首届上海微短剧大会的召开,无疑是从业者们关注的重心。 自去年大批创作者入局,市场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大,微短剧正式迎来了开放可持续的扶持政策,从野蛮生长走向精细管理。
会议重点发布了《关于上海促进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力争在3年内推出3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10家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对微短剧全产业链的扶持与奖励,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
这代表着微短剧将向正规化、产业化发展。
从形式上看,由于微短剧通俗的文艺形态,和天然对爽感的追求,导致其难以负荷深度叙事,在抵达“爽”的路径上存在不恰当表达。而相关政策的发布,一方面肯定了微短剧的广泛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把控着高质量内容供给,为从业者提供良性创作环境。
而政策发布后,中文在线、哔哩哔哩等平台和头部制作公司也相继官宣了赛道布局。
与趋于稳定的市场规模相比,平台在B端体现的“连接”作用更加显著,如何通过流量激励孵化优秀创作者,从而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何在政策引导下打通微短剧在多领域的内容势能,将直接影响着短剧的精品化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提到,微短剧“正如同一个处于成长期的顽皮少年,既需要严格规范,也需要呵护、引导。”只有善用技术,鼓励创新,在降本增效、提升创作质量、丰富内容多样性以及创新叙事手法等方面多重发力,才能促进微短剧产业迈入更加欣欣向荣的新发展阶段。
除了微短剧,网络电影也是本届上视节关注的领域。6月24日,“2024网络电影创投青创计划”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举办,就新生力量培养进行了专家会话。
目前,网络电影面临着创作瓶颈与题材狭窄、人才匮乏与资源不均等问题,影片数量下滑。且网络电影与微短剧的核心受众重合度较高,在文娱消费规模有限的情况下,用户向微短剧端的倾斜,势必会摊薄网络电影的市场。如何打破这种困局?
会上嘉宾谈到,网络电影创作者应该提前对题材选择做好判断,如在动作、武侠类型方面,网络电影相较于院线与剧集更具优势,但需要叠加犯罪、喜剧、悬疑等元素进行更为创新、复合的表达。
重视人才培养,提供创作舞台,对于微短剧和网络电影两种迈入提质增效、精品化创作的艺术类型,唯有及时扶持引导,摒弃浮躁风气,才能共建行业标准和长效商业体系。足以清晰的是,浪潮将至,方向已明。
从引进到联合
内容出海融汇共生
流动展台前,过往人群驻足观赏。 屏幕上播放的,是来自海内外的优秀征片。 今年的国际影视节展,依然是洽谈中外视听节目版权贸易、合作合拍、合作播出的重要平台。
作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影视能够深入挖掘和呈现人类共通的情感,通过表达普适价值观,跨越文化的鸿沟,这是推进优秀中国视听作品“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亦是融入多元化视角,将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请进来”的有力途径。
从规模上看,本届电视节电视市场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专业观众、108家展商。新丽传媒、西嘻影业、韩国KOCCA、MIP娱乐内容市场、Kansai TV等海内外影视制作公司纷纷入局。
在本轮市场活动中,国际电视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被进一步明确,平台未来布局方向将随之“因地制宜”。
譬如,东南亚偏爱古装和甜宠题材电视剧,伊朗、韩国等海外展商对中国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表现出浓厚兴趣。《好事成双》《庆余年第二季》等剧集在海外收获的流媒体佳绩,再一次证实了国剧出海的硬实力。
不再一味加码数量矩阵,而是根据用户习惯触达偏好,加强国际间协同创作。今年的出海视野更加广阔,项目合作意愿也愈加强烈。 “8K纪录片《亚洲 》” 签 约项目 ,“融荣共生——香港与内地文化传播创合行动倡议”先后发起,不 断激 荡着受众的交叉与共鸣。
正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开幕论坛上提到的,“我们真切地希望,通过全行业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可以源源不断为海内外观众奉献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让世界看见中国、看好中国。”
在渠道上,国际影视节展等重要平台,为作品提供参展、展映、交流等途径,提升中国内容在国际舞台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在项目开发上,持续迭代的制作理念和技术,将丰富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
两者的有机结合,既需要从业者敞怀、接纳、主动接洽,也需要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更前瞻的理解与认知。鉴于此,本届上视节对AIGC相关问题的探讨,亦值得特别关注。
在6月27日举行的“聚焦媒体新质生产力——AIGC使用与治理对话会”上,参会嘉宾探讨了媒体对AIGC的使用及治理方案,并发布了行业前沿的研究报告与技术模型。
其中,《总台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坚定总台“共创、共建、共享”的发展态度,上海广播电视台所推出的《台(集团)人工智能使用管理规定》,站稳“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数据安全、信息保护”“凝聚共识、协同共治”三大理念。
同时,《全球人工智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23-2024)》(抢先版)、《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信度指标体系报告》(抢先版)、第一财经媒体大模型(预发布版)重磅发布,从政策引导到技术动能协同并进。
但相较于数字人和文生视频进驻传媒业,AIGC对影视剧的赋能,或许更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此前在“影响引领 文旅共融”主题论坛上,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代表曾就此话题发表观点。
一方面,当影视创作深度拥抱AIGC,它所带来的宣发效率提升和良性生产关系变化,是行业喜闻乐见的,诸如虚拍摄影棚、独立产出和文本简化等等;但另一方面,观众对虚拍场景的反馈褒贬不一,认为是平台简略成本后的次优选。
如何去粗存精,让AIGC真正质量达标,成为赋能广电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是本届上海电视节的热门话题,更是从业者们在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从创作到传递
视听表达量质双升
作为上海电视节的压轴大戏,“白玉兰奖”一直备受全国观众瞩目。 而今年无论评选规模还是内容质量,都较往年有一定提升。
从征片国别上看,本轮评选拓展了与印度、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的电视机构的合作,从去年的49个国家和地区增长到了57个,实现五大洲全覆盖。与此同时,海内外视听报名作品近千部,为近五个征片周期里数量之最,海外作品的占比有较大提升。
要通过高质量评奖对优秀作品表示肯定,也要让润泽心灵、恢弘大气的海内外视听节目走进观众、传递真情,本届上视节进一步升级了节目展播线下惠民放映,让白玉兰飘香满城。
展映期间,共有32场线下惠民放映导赏活动开放免费预约,11场线下见面会供观众交流。《镖人》《时光代理人》《金庸武侠世界》《被称为教授的男人》均在放映片单之列。
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阎建钢曾提到,“电视剧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扩展了我们对文化交融的认知,那些多彩的、厚重的、神秘的故事,无一不展示着电视剧独特的魅力。”
正因如此,衡量一部视听作品是否优秀,需进行两个层级的评估——既能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领先行业水平,又能以“惠民”和“美育”为出发点,全面拓宽“看电视”的边界,带来无尽的文化活力与同频共振。
又一年上视节短暂落幕,但行业前进的脚印正稳步前行。回溯过去的一年,文旅生花、技术浪潮汹涌,有繁花盛放亦有野蛮生长……但这些都是行业向好的必经之路。
曾经绘制的理想蓝图,如今已悄然转化成现实,而从业者们在本届上海电视节许下的展望,也终将被圆满兑现。我们期待着那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主编:罗姣姣
文:张芷潇
排版:张芷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