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空工业吉航发布了《2024年技术工作计划暨“1363”技术工作体系》。这既是落实公司“技术领先”的时间表、计划书,也是技术系统为之奋斗的新蓝图、新目标。“1”是聚焦“技术领先”一个目标,第一个“3”是围绕“新机试修、能力提升、数字建设”三条主线,“6”是提升“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技术管理、档案管理、标准化管理、条件建设管理”六种能力,第二个“3”是打造“技术领军人才、技术专家人才、技术后备人才”三支队伍。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吉航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维修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创新合作机制等措施,有效填补技术空白、加快能力提升,推动“品质领先、技术领先、效率领先”目标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维修能力,增强“核心功能”,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构建大修业务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落地。2024年,吉航公司与长春理工大学签署“吉林省航空保障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协议,聚焦共性基础和新兴前沿技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撑航空武器装备维修技术向“好、快、多、省、实”方向发展。
建立创新合作机制。以航空维修产业为纽带,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优势力量,助推航空维修产业快速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引领产业升级。2023年,吉航公司与中科院空间中心、长春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3项产学研合作项目,预计在2025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加大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加强科研课题立项管理,逐年制定科研项目立项指南,明确选题方向。通过开展课题评审、奖励以及作为评先评优、薪酬调整依据等手段,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积极性,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围绕军机维修技术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数字化维修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推进分厂计划管理数字化。实现生产计划管理、车间作业计划管理、问题管理、串件和保留管理、多维看板等信息化管理。通过MES系统中计划执行看板、飞机修理任务看板、大屏看板的应用,可以实时了解各机型架次、各分厂的计划执行情况,系统自动预警临期任务、报警超期任务,并通过BOM追溯超期任务对相关任务的影响从而进行预警,有效提高了生产计划管控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通过MES系统中的问题管理功能,实现问题快速上报和响应,使各部门可以有效协同处理问题;每周的缺件平衡能够直接通过MES系统中的缺件看板进行缺件协调和进展答复,有效提高问题响应速度,实现所关注问题进展情况的快速跟踪。
推动供应链管理数智化。ERP系统实现了数据规范、基础数据共享。搭建新的财务核算系统,并对现有财务核算的业务规则进行梳理、调整会计科目等业务处理配置方式、支持总账科目的自定义设置,实现期间控制、可生成对账单,方便定期与各往来单位进行账务核对;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基础字典维护、参数设置、合同起草、合同变更、合同履约、合同结算、合同查询分析等与采购、销售、招投标、应收、应付等相关业务模块无缝连接;对采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跟踪,形成采购执行到收货结算全流程的闭环管理。
全面提升综合维修能力
针对三代机维修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成立能力提升攻坚团队,开展飞机维修核心能力提升工作,提升三代机产品自修率,增强公司大修和服务保障业务能力水平。系统研究能力建设合作模式,实现产品维修能力全面快速提升。
技术资料调拨采用以签署合同为主,调研学习为辅的双通道模式进行。从相关厂所调拨试修所需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技术规范、说明书、维修手册等。根据起订量、订货周期、订货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提前确定备件采购量以及订货时间,无法购买的零备件通过自制渠道解决。根据能力建设需求,提出所需工装设备清单,经审查、确认后采用自制、外购、改造、租借等途径实现工装设备的配置。
改革创新成效
“苦练内功”推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迈向新台阶。通过建设“1363”技术工作体系,不断苦练内功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实现橡胶件、零备件等1000余项产品自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拉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吉航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强化跨单位、跨学科,以航空维修产业为纽带,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优势力量,助推航空维修产业快速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引领产业升级。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智航空”建设提升精益维修管控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采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全过程有效控制和跟踪以及从维修到试飞的全流程数据可视化、过程透明化,形成采购执行到收货结算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提高生产计划管控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吉航公司聚智蓄力、苦练内功,全力推进“中国航空维修旗舰”建设,不断拓展维修保障项目范围,快速形成高附加值机载产品的自修能力,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以保障军队战斗力为中心,实现武器装备“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文/郭乃芳 陈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