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节俭和廉洁是他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女儿记忆中的施滉

0
分享至



施滉,1900年生,云南洱源人,白族。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是清华学校学生运动的领袖。1924年赴美留学,在旅美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中成立进步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声援国内革命斗争。1927年加入美国共产党,任美国共产党中国局首任书记。1929年秋到莫斯科少年共产国际学校工作,1930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秘书处、中共中央翻译科、香港海员工会、上海工会等地工作。1931年被党组织派往河北,先后任河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和代理省委书记。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1934年初被秘密杀害。


施滉(1900年—1934年)

节俭和廉洁是他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女儿记忆中的施滉

2019年10月19日,在山东青岛,92岁高龄的中国海洋大学离休干部施琦生老人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施滉唯一的女儿。在施琦生的记忆中,只跟父亲有过两次短暂的相聚,却带给她终生的思念。她曾评价父亲:“节俭和廉洁是他留给我的最大财富。”

施滉出身贫寒,凭着自身努力,17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的7年时间里,他勤奋好学,名列前茅,善于思考,反对“食而不化”的学习方法,专注学以致用,提倡刻苦精神,并且身体力行。为了完成学业,他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担任图书馆学生助理,还利用假期到校外当家庭教师来弥补开销。施滉反对娇生惯养的生活,认为“养成奢侈及怠惰的习惯,可以软化志气”,“造不出能任大业的人才”。在实现人生目标上,他视荣华富贵如浮云,怀着“为社会谋福利”的追求和理想,毅然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为之艰苦奋斗了一生。

施滉与冀朝鼎等进步同学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命运。为了顺应国内形势发展,他们先后成立了响应和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暑假修业团”(后改为唯真学会),主张政治救国的“超桃”等进步组织,要求会员要言行一致,朝气蓬勃地学习、工作和劳动,抵制当时社会上种种恶劣风气的侵蚀。“超桃”,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十分强调集体主义,在当时清华学生进步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清华毕业时,施滉写下《对于清华各方面之建言》一文,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校的时间,“把自己培养成为人格高尚的人”“忠于职务,锻炼自己,培养一种为公不为私的精神”“百利于我,有害于公的事不做;百害于我,有利于公的事一定要做”。他还呼吁清华学校的办学方针应使学生注意并研究国情,培养出“能够应付中国环境”的人才。


施滉与妻子罗静宜在美国的合影

赴美留学之前,施滉与同学到广州拜访李大钊和孙中山,求教“将来如何做事,以为求学的方针”。革命领袖的谆谆教诲坚定了他们为多数人谋幸福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学到了一个革命者应该具有的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品质。留学期间,施滉、罗静宜夫妇节衣缩食,将微薄的收入大部分用于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的革命活动。当时要联系美国各大城市中的分局以及古巴、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华人共产党,寄一封快信就要花一角美元,能买一个大面包或两个苹果,但施滉夫妇即使面临断炊,宁可到餐馆干洗盘子等工作,也要维持革命活动。

施琦生印象里,父亲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勤俭节约。她回忆说:“从我懂事起,父母就教育我,不能因公谋私。公家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纸都不能拿。”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施琦生自幼就养成了吃苦耐劳,不追求物质生活、不谋求私利的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一生。

来源:清风云南

编辑:向红玉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包括哪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教育是龙头,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平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全员育人的整体效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理融媒
大理融媒
大理市融媒体中心
13716文章数 32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