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逝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廷老臣和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不过,平定诸吕之乱后,却是代王刘恒登上了皇位。众所周知,他在这场行动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与此相对应的是,立下大功的齐王刘襄是刘邦的长孙,却没能登基,这是为什么呢?
一
具体来说,刘襄(?—前179年),汉高祖刘邦长孙,齐悼惠王刘肥长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之侄。公元前189年,刘肥去世,刘襄即齐王位。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驾崩,年仅23岁,吕后临朝称制。次年,吕台封王,割齐济南郡为吕王封邑。而这,自然引起了齐王刘襄的不满,促使其站到了吕氏的对立面。
公元前186年,刘襄其弟刘章入宿卫长安,封朱虚侯。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吕产、吕禄企图兵变,刘章知其谋,阴告刘襄发兵入关诛诸吕,以乘机夺取帝位,刘襄遂举兵西进。对于刘襄来说,一开始就有争夺西汉皇帝宝座的打算。吕产闻讯派灌婴率兵迎击,灌婴至荥阳屯兵,使人与齐连和。在灌婴等人倒戈后,刘襄、刘章与周勃、陈平等功臣诛灭诸吕,平定了这场内乱。
二
诸吕之乱被平定后,刘邦长孙齐王不论是从血缘还是功劳上,都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况且,刘襄所在的齐国,在西汉时期也非常富庶,远远不是刘恒所在的代国可以相提并论,类似于现在的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换而言之,真要比拼实力,刘恒也不是刘襄的对手。
因此,刘襄本来也是兴高采烈地准备进入长安,憧憬着至尊的宝座。但是,关键时刻,汉初功臣集团却推荐了刘邦不喜欢的儿子代王刘恒当皇帝。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阻碍刘襄即位的一个关键角色就是琅琊王刘泽。
根据《汉书》等史料的记载,齐王刘襄在起兵时,设计挟持刘泽,夺取琅琊的军队,刘泽怀恨在心。后来刘泽假意提出前往长安说服众臣立刘襄为帝,但他到长安后,却指出: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拥立刘襄,吕氏当国之事又将重演。最终,周勃、陈平等人拥立汉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三
进一步来说,外戚的强大,反而成为齐王刘襄的劣势。一旦扶持齐王入主朝廷,他的外戚也会随之壮大,这无疑会培养出另一个吕氏,所以汉初功臣不能同意齐王登基。代王刘恒的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楚汉之争初期,魏豹附汉而叛汉,乃为汉将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成了俘虏,送入织室织布。后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岁余不得宠幸。
因为母亲所在的家族没有什么势力,刘恒即位后,不会出现外戚干预朝政的问题,这促使其得到了汉初功臣的支持。对于汉初功臣来说,知道只有把丝毫没有机会、没有背景的刘恒扶上位,刘恒才会对功臣们感恩戴德、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反而齐王刘襄即位后,因为自身实力强大,所以不会太过尊敬这些老臣。
此外,为了确保刘恒顺利即位,汉初功臣灌婴又带兵驻扎在荥阳威胁齐军粮道,之后周勃、陈平又以归还吕氏掠夺的齐国城阳、琅琊、济南三郡为引诱,迫使齐王刘襄退出皇位的争夺。综合因素之下,齐王刘襄只能引兵回国。最终功劳最大、血缘最正的齐王无缘西汉皇帝的宝座。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