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4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主旨演讲|吴志才: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0
分享至

6月27日,2024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才在会上发表题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演讲。现刊发全文如下:


乡村旅游发展经历40多年历程,从实践到研究再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三者的相互促进,今天聚焦当前乡村旅游碰到的主要问题,探索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我国发展重心一直围绕城市、城市群的发展,这是典型的城市旅游。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成为两股重要的驱动力。形成了“乡村中国-城市中国-城乡中国”阶段性发展,城乡融合是重要的趋势,旅游业也将进入重要的城乡融合时代。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一号文件26年聚焦“三农”,乡村旅游从“部门抓”上升到“党政统筹抓”的高度。1982年到1986年是包产到户阶段,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2004年到2017年是告别田赋阶段,发展重心注重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以来全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旅游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到1994年的萌芽起步阶段。以农家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乡村旅游,成都郫都区徐家大院为典型代表。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200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如2005年创建首批20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第三个阶段是2006年到2015年的规范发展阶段。2006年发布《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明确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以来至今的优化完善阶段。乡村旅游进入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乡村发展存在三个潜在困难。一是缺乏撬动乡村运营的新资金,二是缺乏融合的大产业体系,三是缺乏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大治理体系。

今天,重点围绕“资金问题、产业问题、治理问题”这三个问题做一些交流。

资本下乡: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从脱贫攻坚时期到乡村振兴时期,乡村经过十几年的重投资形成了大量的乡村振兴沉淀资产。乡村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基础优势,一个是生态环境系统变优了,第二个是乡村沉淀资产变多了。但这两个优势都不能形成产品,还缺少撬动沉淀资产和唤醒沉睡资源的新资金。传统乡村是价值的洼地,通过政府的投资,做了大量的基建、环境营造等工程,洼地逐渐填平。政府投入其经济效益是有限的,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所以绝大部分的乡村有资源没产品,有产品没市场,有市场没有渠道,有了渠道没品牌。乡村的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转化,需要注入新资本,通过新资金撬动资源资产,重构乡村新型集体经济。这就要求从“建设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从价值洼地变成价值高地,中间要有新资金的注入,形成乡村发展的新杠杆。

“三资”统筹,形成乡村振兴新资金池。重点整合政策资金(政府专项债、涉农涉旅资金、信贷金融支持资金等),撬动社会资金(产业投资资金、社会公益资金、帮扶资金等),激活民间资金(自主创业投资、乡贤捐助资金等)。乡村振兴具有阶段性,是有内在发展规律,不能一拥而上,整合各方资金共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三血”工程,乡村可持续发展案例:广东省惠州市上良村。上良村是全国典型旅游减贫案例。上良村以前就是一个水库移民村,从一个很破败的村落,通过国家政策移民改造升级变成了一个新农村,这个新农村引进了社会资本,做整村的民宿改造,大力发展民宿和乡村旅游产业。1.0靠政府,2.0靠市场,3.0靠民间,上良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通过政府、市场和民间一起来进行整村运营。每年收入有300多万,五分之三的村民从事旅游业。1.0政府输血惠民,做配套,改善环境,留下沉淀资产。2.0企业造血富民,重点发展产业、市场推动。3.0活血育民,通过市场主体来带动村民,村民自觉发展意识开始觉醒,主动参与就业和创业。最终实现政府、市场、村民三位一体多主体共建共享共富。

产业振兴:解决乡村动力问题

当前,经济下行,财政紧缩的大背景下,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大多数乡村存在“三强三弱”问题:文化强产业弱,村民强集体弱,建设强运营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乡村的问题首先还是农业的问题,农业是根本,要着重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第二才是农文旅融合催生新的业态,第三是农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兴农是根本也是重要的安全战略,新业是产业延伸,实工是农产品加工提升价值。

大力推动未来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体系。1.0是传统农业,2.0是现代农业,3.0是未来农业,未来农业包括休闲等数字化农业构建,做农文旅过程中也考虑到农业的升级问题。未来农业就是要拓展农业产业链,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传统的生产型农业,向科技型农业和服务型农业转型升级。基于不同乡村特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聚村(区)、乡村酒店(民宿)、乡村康养、森林旅游等新业态新产业。

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乡村产业集聚区案例:广东茂名大唐荔乡田园综合体。去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调研。以前这个地方更多是卖荔枝,现在通过文旅赋能打造大唐荔乡综合体旅游景区,提升了荔枝的文化价值。真正通过一个故事、一个媒介,把荔枝的文化、荔枝的产业和荔枝的旅游结合起来。因此,一个农产品、农业园和休闲农业的构建需要跳出简单的物质载体和空间载体,更多的思考综合价值,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延伸,促进产业水平的提升。

协同治理:解决可持续性问题

乡村除了资金、产业以外,乡村治理非常关键,如果乡村没有一个好的现代治理,很难可持续。做好老三件公共体系如乡村改革网、基础设施网、生产设施网之外,更应该重视新三件公共体系如数字乡村网、人才下乡网、乡村运营网等建设。未来乡村文旅的运营需要靠这些网来打通,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数字乡村网建设。华南理工大学率先成立“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主要把很多的企业和乡村通过数字化进行联通,然后进行管理和研究。同时,城乡的结合需要通过数字链接。通过建设数字游民公社,实现到喜欢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人才下乡网搭建。要实现大批量的人才下乡是很困难。我们在高校提出“文化小院”行动,由专家、老师、学生等组成文化小院团队,形成“高校-乡村”人才飞地的陪伴模式,长期帮扶一个有市场主体的乡村,构建乡村问诊云平台,实现“治理-智理”双向奔赴。

乡村运营网谋划。乡村运营的1.0是公共设施运营,主要是打造公共生活空间,聚集人气打造亮点。2.0是产品业态运营,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盘活存量资产、激活乡村,打造乡村消费空间,引导游客消费。3.0是城乡产业经营,以城乡建设为抓手,构建乡村产业平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建管水平。

重点围绕着乡村振兴的“资金、产业、治理”三个核心问题,提出新的路径。旅游只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的路径之一或者抓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跳出旅游来思考乡村,从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思考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旅游协会
中国旅游协会
全国综合性旅游行业协会
4654文章数 21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