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起“铁壁合围”,周纯全下了一个死命令,命令抗大二、三中队掩护突围,不完成任务,谁都不准撤下来。
1941年11月2日,日军侵华总司令畑俊六调集了5万余人的兵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起了“铁壁合围”式的“疯狂扫荡”。
日军最精锐的师团5万余人,从沂蒙山的周围,向沂蒙山的中心地带,分进合击,其目的就是消灭共产党在沂蒙地区的主力部队。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大青山,海拔686.2米,是费县、蒙阴、沂南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由校长周纯全率领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员是此次大青山突围战的主体力量。
周纯全,1905年生,湖北红安县人,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0年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他以军政全能、文武双全著称。
在日军“扫荡”的第一阶段,为了避开日军的扫荡行动,周纯全指挥抗大一分校跳出日军合围圈,转移到泰安和莱芜根据地。到了第三阶段“扫荡”快结束的时候,又奉命返回,继续开展敌后办学。
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在完成了与日军的战斗周旋和转移之后,奉命由泰莱根据地返回沂蒙中心区。
此时的抗大一分校共有3000多人,虽然规模庞大,但大都是非战斗人员,只有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但他们所配武器数量少且质量差,仅有几百条破旧步枪,弹药严重不足。
因日军主力部队在沂蒙地区开展的“扫荡”收效甚微,几次合围都被一一化解,日酋畑俊六决定改变战术,以一个混成旅团5000多人秘密进入大青山四周,布置了一个“守株待兔”般的合击圈。
11月30日凌晨,在大青山西北侧担任警戒的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一中队,遭到了日军疯狂的偷袭。
周纯全从三八式步枪特有的“叭勾”声和炮声判断,他们遭遇的正是日军的主力部队。就在此时,侦察员前来报告,经界湖、坦埠、桃墟向岱方向围击的三路敌人,每路都有一个联队,共计5000多人,现在也转头向这里奔袭过来。
敌情十万火急,周纯全校长命令紧急集合,所有人向大青山以南突围!
部队一直撤到了胡家庄,部队向南爬过了一座山,到了南涝坑。
为了集中精力作战,防止机关受损失,2000多名机关人员向大青山转移,不料和抗大一分校的队员同时涌进了狭窄的南涝坑。
此时,日军畑俊六的一个中队,已经抢占了大青山一号高地,用迫击炮、掷弹筒、机关枪向正在转移的抗大队伍射击,并向抗大前哨连急袭。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周纯全根据领导机关的命令,担负起了指挥突围作战的任务。他在南涝坑召集会议,紧急分析敌情,命令部队顺着李行沟和梧学机桐沟,向西南方向突围。
危急关头,周纯全下了一个死命令,让第五大队的第二、第三中队抢占李行沟的北岭和南岭,掩护领导机关和抗大一分校突围,不完成任务,谁都不准撤下来。
战斗力最强的校五大队,在大队长陈华堂的指挥下展开作战。
他们利用山石作掩护,在各制高点与日军展开了生死阻击战,为掩护身后首脑机关的撤退赢得宝贵的时间。
五大队二中队队长邱则民因沉着机智,被誉为“英勇善战的知识青年”。他的中队在陷入日军重围后,机枪手牺牲,他立即抱起一挺捷克式机关枪,猛扫敌群。
在五大队的拼死掩护下,训练部副部长闫捷三带领部队突出重围。由南涝坑经李行沟,向西冲去。阎捷三是训练部的副部长,他冲在最前头,组织部队硬把那口子撕开了,所谓“撕开”就是硬把日军打下去,留出那么一片空地,一段没有敌人的地方。
此时的李行沟与梧桐沟已成血海,顺着这条用一个个鲜活生命开辟出来的通道,几千个人越过黄草关河,奔向塔山,离成功突围仅差一步之遥。但前方突然涌出一股密集的机枪火力,众多战士瞬间倒在日军的疯狂扫射中。
周纯全一看此情景,就清楚地知道不干掉敌人的机枪阵地,部队就会全军覆没。他就组织战士们把剩下的手榴弹全部集合起来,组成爆破小组,不惜一切代价把它炸掉。终于,周纯全亲率精干队员,凭借仅剩的八颗手榴弹,干掉了日军的机枪阵地,最后一批学员顺利突围。
校长周纯全,五大队大队长陈华堂,担任打开突破口的阎捷三,他们关键时刻都是在第一线拼杀的。身经百战的周纯全是最后一批突围的。
在这场血与火的战斗中,抗大一分校毙伤日军数百人,掩护5000多人突出重围,五大队二中队共牺牲七八十名学员;抗大一分校共牺牲200多名学员,大部分都是连和营以上的干部。
周纯全、陈华堂、阎捷三分别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少将、少将军衔。致敬抗大先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