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晟
(作者王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吉林市商务局提议成立“锅包肉办公室”,旨在锅包肉的推广与传播。消息刚出,“锅办”还没落地,网友们的调侃和段子就赶来了。乐呵过后,我们不免疑问:打造当地锅包肉IP,设个“锅办”就果然好办了吗?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设个“锅包肉办公室”,是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和推广特色餐饮文化方面的探索。其初衷无非是便于牵头组织工作,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举办相关美食赛事活动。
近两年来,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一个美食IP带火一座城的“破天富贵”让各地文旅和商业部门打开了新思路,从习以为常的街头小吃、家常小菜上发掘文旅财富新的潜力。
但是,网友们的调侃听上去并不是很买账:
“锅包肉都有办公室了,粉蒸肉、小炒肉呢?”
“锅包肉办公室?这办公室也不能只是在吉林啊,东北都有份儿。”
“办公室只有锅包肉,它能坐得住吗?溜肉段、地三鲜、小鸡炖蘑菇这些东北老乡呢?”
政府部门为推广地方美食是“巧借名头”,可为此特别设立办公室,却不免让人担心是在“巧立名目”。调侃的背后是大家对“过度行政”的隐忧。
如果成立一个办公室就能带火某种土特产的话,那我们地大物博,岂不是各种办公室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对了,那春笋是不是也得有间办公室?
大家担心的是,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如何拿捏,是引导和支持,还是以推广的名义全面介入?锅包肉是否会和前些年某些地方的政府介入一样,被设定严格的量化生产标准?政府为一道家常美食做出的资源投入是否能产生预期的回报?
锅包肉本来就是家常美味,你多一勺油,她多一点面,可谓“食无定法”,如果为了推广特色美食而过度标准化,难免动作变形,味道走样。
何况,政府专门为锅包肉成立个办公室,老百姓可能没什么感觉,他们对餐馆里锅包肉最大的关注,无非是图个“货真价实”。哪怕锅包肉吃起来的口感略有差别,但比之更重要的,是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不吃亏不吃“瘪”。社交媒体时代,无数案例已经证明,好的口碑不仅仅来自好的口感,更有对当地诚信环境互动后的实际体感。
此外,成立“锅办”,对当地基层部门恐怕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尽管这个办公室不占编制,但是相关事务肯定只多不少,上面多个办公室,基层是不是会有更多的数据统计、汇报材料,会不会有更多的加班加点之外没日没夜?这两年为基层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此时凭空又多出个办公室,从基层部门的角度看,能算是个好消息吗?
总之,设立“锅包肉办公室”的初衷,或许是当地政府试图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体制创新”,然而如何平衡创新与实际需求、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或许是更应该慎重考量的。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1、报料热线:025-83187982
2、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荔枝新闻
编辑:荔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