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记忆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中国人不会忘记那段历史,不会忘记壮烈牺牲的前辈,也不会忘记深入敌营,游走在龙潭虎穴的幕后英雄。
俗话说:人若浮萍,身不由己。尤其是战争年代,有的人为了革命,为了理想,承担了太多也抛弃了太多。哪怕是牺牲他们也在所不惜,但最让人无法忍受的,就是背负汉奸的骂名。他们潜伏在黑暗中,被自己的亲人唾骂,有口难辩。例如我党卧底敌营的幕后英雄黄标,就是其中之一。
黄标,1895年生于洪湖市峰口区永丰乡老沟张家台,家中兄弟五人,黄标排行老四。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黄标家里一贫如洗,而他却又不甘于现状,养成了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1906年,洪湖地区爆发洪水,黄标家的房屋被冲垮,田地被淹毁。走投无路之下,一家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乞讨生活。
在人潮如流中,11岁的黄标与家人走失,他独自一人逃到了深山密林中。几天几夜没吃东西的他,眼看就要饿死之时,突然面前出现了一个老道人。老道人见孩子可怜,就把他带回山上。从此黄标就和老道人在山林中隐居了起来。
老道士武艺高强,黄标也跟随他练了一身本事,一晃6年过去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从小就受压迫和剥削的黄标决定下山参军,遂与师傅告别。师傅明白黄标并非清修之人,就让他下山去了。
然而黄标下山以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参军梦。
黄标先是回到老家,虽然家里被毁坏的房屋在邻居的帮助下重新盖起来了。此时却物是人非,尤其是黄标的母亲。自黄标走丢以后,母亲以为孩子从此不在人世了,整日以泪洗面,双眼都哭瞎了。
见到母亲这个样子,黄标心如刀割。他决定把革命热情放在一边,从此侍候在母亲左右,寸步不离。
黄标本来就喜欢打抱不平,在村子里颇有威望,这次更是带着一身武艺回来,让他在当地的名气更大了几分。
当时洪湖有一束姓地主得知黄标后,觉得他有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有志气,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标。
黄标这时真算是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了。上可对年迈的母亲尽孝,下还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但是一个人只要有了远大的抱负,他势必就不会甘于平凡。
黄标虽然不能参加革命,但还是在家乡拉帮结伙,凭借他的威望,有一帮青年人追随着他。
1925年,工农红军西上转移过境洪湖,在洪湖吸纳了不少有志青年。其中就有黄标的那个小帮派。
黄标参加红军,一来是为了自己不再受压迫和剥削,实现解放劳苦大众的理想。二来也是因为红军在1925年经过洪湖后,共产党员娄敏修留了下来,组织起了“青年互助会”以及“青年笃行会”,建立了洪湖区第1个党支部。
这样黄标能一边参加革命,一边在家中照顾老母。因为黄标加入红军时已经30岁了,年龄比较大,所以当年黄标就正式加入了我党。
1927年,洪湖戴家场暴动,黄标也举兵响应,镇压地主恶霸。
1929年,洪湖游击队正式成立。黄标因为有能力还会功夫,先后担任过排长和连长。红军转移后,黄标要求留下来进行政治工作,就没有随红军而去。
1930年,红四军和红六军胜利会师,合编为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湘鄂西苏区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黄标被提拔为沔阳县苏维埃经互会主席,还在洪湖修械所、海关登记处都有任职。把洪湖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搞得如火如荼。
这样的生活不但不用颠沛流离了,而且还能在实现革命抱负的同时赡养母亲,忠孝两全的黄标心里美滋滋的。
可是就在1932年,黄标却不幸被国民党第十军的徐源泉抓捕。敌人对黄标严刑拷打,黄标就是不承认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国民党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只能将他关在地方保安团。后经洪湖地区士绅徐海清、袁长发等人出面保释,一年后才将黄标释放。
出狱后,黄标立马赶回老家,却发现家乡已被国民党烧成一片废墟。他又想去找组织,但红军此时已经转移了。黄标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处境。
正在黄标彷徨不知所措时,时任县水上警察局局长陈大安向黄标伸出援助之手。陈大安是黄标的表弟,黄标来到警察局后担任侦缉员。黄标在这里干了几个月之后,还想继续寻找组织。于是就四处跑业务,试图打探到组织的消息。
当时洪湖一带帮派活跃,黄标在袁长发的引荐下加入了“洪帮”。黄标因为有一次舍命相助金华寨寨主之女,被寨主一眼看中,打算让黄标作为他的接班人。
两年不到,黄标就成为了金华寨主,在江湖上名声显赫。
自从黄标当上寨主后,他就开始整顿帮派,规定帮派只能劫富济贫,不能欺负劳苦大众。使得金华寨越来越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
黄标心知肚明,即便自己已经成为一方寨主,但在这里小打小闹终究干不成大事,于是他打算继续寻找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