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的年代虽已远去,
但召稼楼的迷人风采依然诱人,
召稼楼的钟声依旧在人们的耳际回响,
在历史的上空回荡。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军旅摄影家杜心》(节选)。
军旅摄影家杜心
杜心(1933—2015),出生于召稼西南的杜家行(今浦江镇杜行村)的一户富商之家。祖父杜静涵是位天赋聪颖才干出众的大商人,也是浦东地面上有名的慈善家。1948年,杜心于杜行初中毕业后考入徐汇中学读书,在学校里他“加入进步学生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喜欢上了摄影艺术。
杜心戎装像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素质和文化素养,部队急需一批知识青年。在党的召唤下,杜心满怀从军保国的一腔热情,于1950年12月投笔从戎,参加了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先是编入连队,担任文化教员,认真地帮助官兵识字写字,摘掉文盲帽子,为部队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努力。后来,由于部队的需要,调到政治部做随军摄影记者。从此,他以摄影为武器,与战友们一起昼夜奋战在第一线。在不长的时间内,拍摄了许多反映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照片,歌颂了英雄、鼓舞了斗志,为部队宣传工作奉献了自己的才智。
1953年春季,正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夏季进攻的疯狂时刻,面对凶残的敌人,杜心“主动请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成了一名战地记者。在燃烧的大地上,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紧跟着冲在前线的作战部队,拍摄了一张又一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珍贵照片,记录了那炮火连天气吞山河的战争场面,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勇猛杀敌的英勇事迹,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一则一则动人故事。
一次,在中美两军坦克遭遇战中,为了拍好镜头,他不顾一切地爬上我军的坦克,正要按动快门时,坦克被敌人击中,杜心“身负重伤,19处骨折,脊椎错位,造成了终身残疾。”
1958年,杜心和战友们身披硝烟回到了祖国。2月,他被调任解放军画报社记者。参加了“炮击金门”“大比武”“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大办民兵师”“党的八大、九大”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为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照”。
杜心在坦克上
部队驻扎在哈尔滨时,杜心在完成任务之余,应邀到黑龙江大学上课。上课时,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拍摄现场,进行操作示范,传授拍摄技艺,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用得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杜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他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欢迎。
1979年5月,杜心转业回上海,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为“文革”后摄影艺术的重振和繁荣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使摄影这朵艺术之花更加香气浓郁。在担任第一、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秘书长时,杜心以其对摄影艺术的挚爱,成功地组织举办了“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促进了我国摄影艺术的繁荣,为我国的摄影艺术走向世界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开幕式
在近30年的军旅生涯中,杜心拍摄了许许多多军事方面的照片。以下这些照片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岁月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是历史语境中那代人的精神、理想、情感的表达,也是社会和时代的特殊印记。
1950年代前期,国民党正规军已大部分被歼灭。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继续肃清国民党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照片为某高坡低处,一位解放军战士侧身匍卧在那里,两耳听着前方响动,一手握着手榴弹,正欲跃身冲锋。硝烟弥漫的战争背景,让人似乎闻到了浓烈的火药味和焦臭味。战士坚毅的眼光里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正欲冲锋的战士
1953年4月的一天,美军20多架飞机突袭朝鲜铁原郡原直洞,村庄顿成火海。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通讯员张耀义奋不顾身冲入火海,连续救出朝鲜妇女、孩童6人。其中有一个怀孕三个月的妇女严正燮负伤25处,张耀义给她包扎伤口,使她死里复生,和丈夫团聚。张耀义自己在抢救中身负重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张耀义“一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照片中严正燮抱着两岁的小女儿听丈夫念写给张耀义的信。
严正燮一家
张耀义伤愈后,复员回到了江苏新沂家乡。张耀义回家参加农业生产的消息传到朝鲜原直洞时,一直在想念救命恩人的原直洞老百姓纷纷写信向张耀义表示慰问。
图张耀义(右二)在天安门观礼台上
1955年7月,已经回乡务农的张耀义,在家乡新安镇接受了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转来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
志愿军战士在收听“八大”的实况转播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这时,距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仅三年。冷战仍在继续,国际形势处于错综复杂的变化阶段。为保卫“八大”的胜利召开,驻守在三八线以北的我志愿军官兵高度警惕,严阵以待。上面的照片为保卫鸭绿江大桥的志愿军某部官兵正在收听“八大”的实况广播。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还不到十个年头,国内外的敌人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屡次派遣武装分子、伪装分子潜入大陆,进行侦探、骚扰、破坏等活动,而他们的各种阴谋活动次次被我军民挫败。
解放军战士押送特务
照片为我某地边防战士在黑夜中捕获一越境分子。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要拍好这样的镜头,对任何一位摄影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杜心获得了成功。
从1961年开始,印度政府乘我国遭受自然灾害及东南沿海紧急战备之际,派遣军队向中国境内大肆推进,在中国领土上建立据点,蚕食中国领土。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打击印度当局的嚣张气焰和侵略行径。中央决定对印度军队的侵略进攻予以坚决反击,把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
神枪手
照片为头戴钢盔的解放军战士扣着机枪的枪栓,凝神屏气地盯着前方。表现了中国军人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坚决消灭侵略者的坚定意志和强大的自信力。照片题为神枪手,被选为1962年5月号《解放军画报》的封面。
东方欲晓,晨曦未露。在嘹亮的“角螺”声里,一片“沙沙”的小跑步声踏碎了福建东山岛——英雄岛的宁静。在毛主席“一定要大办民兵师”号召指导下,海防民兵队在守岛部队官兵的带领下,开始军训了。
海岛民兵
这支民兵队伍三年如一日,在高涨的政治热情鼓舞下,刻苦进行各种防御战斗训练。在两度射击总评中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他们在搞好生产、保卫国防两条战线上发挥着威力,立下了功劳,受到军地领导的表扬。
1957年,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海军和山东、青岛、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组成的海洋调查大队起航出发了!
欢送海军与大学组成的科考队出发
这支军民联合的科考队,将要在颠簸不定的军舰上绘制海图、测量海流、采集浮游生物、分析化验海水、观察气象、寻找海底宝藏,为开发祖国的海洋服务。
照片场面热烈,气势磅礴,真实地展现了那一代军人、学生的豪情壮志。那挥动的手、舞动的帽、激动的心,定格了南海最美的记忆。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的青少年来诵读《月满召稼楼》。
浦江召稼楼所处的这块土地,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所以,《月满召稼楼》自然不仅仅单写这座楼,而是浦江镇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历史沿革,风云变幻。如今,召稼楼这本厚重的书已翻过去了沉重的一页,这里的历史建筑经过修复改建,成了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浦江镇欣欣向荣的缩影,昔日的风物有的已经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依然存在,且生机盎然。今天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生动的故事集结于此,目的是为了流布后世,发扬光大。
2024年7月起,第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来源:今日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