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我与友人寻迹宝塔山(点击链接查看: )。从宝塔山上下来后,我始终有个疑问——山下之桃叶渡,与秦淮河畔桃叶渡究竟有何关系?
“与其说是关系,不如说两者之间存在争议更为贴切。”友人说。
下了山后,我们坐在铁道边的小公园,公园里有些音乐爱好者在吹奏着萨克斯风和小号,悠扬的乐曲伴随着轻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刚才爬山的疲惫正在一点点消散。
“你看,现在大家吹奏乐器的地方,在几百年前就是长江。”友人指了指前方铁道的位置说,“大江东去,浪淘尽,你我于此,且听桃叶之音。”
一切的争议都出自王献之的这首名诗:“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之名便来源于此。
“主角是王献之和一位叫桃叶的姑娘,诗亦是相同,但故事却有不同版本。”伴随着身旁舒缓的音乐,友人开始娓娓道来。
秦淮河的版本发生在南浦渡旁的桃花林。王献之和桃叶姑娘凭一方砚台相遇于人海。桃叶姑娘的父亲为了还债卖掉了祖传的砚台,而砚台正好被王献之买下。王献之见姑娘家有困苦,便提出在其制作的团扇上题字写诗,能让团扇多卖些价钱。
王献之与桃叶一见钟情。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再遇见时,王献之救起了落水寻短见的桃叶,随后,相思许久的两人定下终身。
王献之所作《桃叶歌》是在摆渡时唱给桃叶听的,而桃叶也作《答王团扇歌》以示回应。后南浦渡两岸行人听他俩对歌,纷纷驻足,南浦渡也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了桃叶渡。
“这是很多人认可的秦淮河版本的桃叶渡。”友人说,“我相信你小时候也听人说过。”
我点点头。
“可细究一下,《桃叶歌》明明是‘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是江,非河。”于是,友人又开始讲述桃叶渡的长江版本。
一日,王献之送桃叶过江进城。两人来到今宝塔山下的渡口,但江面过宽,当日白雾腾腾,水流湍急,桃叶见此景色,不免胆怯。王献之见手持团扇的桃叶在岸边踌躇不定,便为她吟诵一首《桃叶歌》以壮行色。同样,身为才女的桃叶,也作《答王团扇歌》表露心声。由此,该渡口以“桃叶渡”之名世代流芳,旁边的山亦以“桃叶山”为名。
听罢,我心中疑惑重重,问道:“究竟是秦淮河还是长江?”
“水是争议的焦点。”友人说,在秦淮有座淮清桥,桥旁立有碑石“桃叶渡”,这是其为桃叶渡的证明。同样在我们身处的公园入口,也有介绍牌一座,上面也记载了“桃叶渡”的来历。
江北桃叶渡的介绍牌上称:“明景泰中,沈愚作《过桃叶渡》诗,‘江花含笑欲争春,江水笼烟柳色新。商女停舟唱桃叶,东风愁杀渡江人’。”四句诗中,三句曰江,渡口临江,不失为证。
同样,贺铸《变竹枝》,写宋代桃叶渡见闻:“莫把雕檀楫,江清如可涉。但闻歌竹枝,不见迎桃叶。”亦曰为江。
“但我记得在秦淮桃叶渡口,是吴敬梓故居,内有石头牌坊,上书‘古桃叶渡’四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两侧楹联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这不也是证明渡口在秦淮河畔吗?”我问。
友人说,《至正金陵新志》《万历江宁县志》《江南通志》等历史文献皆记述:“桃叶渡,在府秦淮口,因王献之妾名。”看似言之凿凿,但依然有不认可的观点。
《南史·后主记》曰:“先是江东谣多唱王献之桃叶辞,‘桃叶复桃叶,度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接迎汝。’及晋王广军于六合镇,其山名桃叶,果乘陈船而度。”
清《重刊江宁府志》卷八“桃叶渡”条:“桃叶渡,古建康北江中之洲,其形甚长,殆可百里,故北来之兵自大岘至江不能径渡南岸,必须西上历阳至采石方得过江。”
“还有直接反驳的。清王安修诗中有言,‘芦苇风来吹绿蓑,渔翁醉唱竹枝歌。渡名桃叶山前是,莫任秦淮水上讹’。”友人笑道,“直言桃叶渡于秦淮是‘讹’。观点犀利,意见明确。”
“同样,《江浦埤乘》中对沈愚的《过桃叶渡》诗加注,‘一则曰江,再则曰渡江,是明代犹知江渡曰桃叶渡也。而或人乃以目秦淮水上之渡,直谓王献之渡桃叶处,虚委不足信矣!’你看,前面那块介绍牌也是如此写道。”
“各有道理,越是深究,越觉得扑朔迷离。”我不禁感慨。
此时,旁边老者暂停演奏,漫步走来,插话一句:“桃叶渡之争,无盖棺定论。南宋文人曾极在《金陵百咏》作《桃叶渡》一诗,‘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既言南浦,又话渡江,纷扰之间,沧海桑田啊!”
南浦渡,说起来,我的第一反应竟是南京浦口。
“呼小艇。拟有分、桃根桃叶行相并。傍急雨长芦,昏钟古岸,渔火隔窗冷。”友人起身说词,“这是清代朱彝尊所作《迈陂塘·自桃叶渡泛舟,暮抵浦口,雨宿村店,漫赋》,从桃叶渡出发,至长芦,听晚钟,至于起点是从秦淮河还是长江边,就不得而知了。”
俄顷,柔风至。此时,不论是百舸争流中的扬子江,还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皆碧波荡漾,涟漪四起。船影交错,人潮如织中,是“万事东流去”的熙来攘往,是“争传桃叶名”的悬而未决,正如老者所言,一切都沧海桑田。
对于桃叶渡具体位置的考证,吴敬梓的态度是“在哪又何妨?”他在《金陵景物图诗·桃叶渡》一诗前作序:“桃叶,王大令妾。王诗:‘渡江不用楫’,后人诗亦云:‘桃叶春深夜渡江’,则其渡宜与江相近,不当在秦淮上。然彼自送其妾耳,何与人事?”
素材来源 | 泰山街道 浦口文史 江北文脉 金陵女儿 甘继民读史笔记
文 | 顾杨乐
图 | 林涛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