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普及,对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比如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播出之后,大众对苏轼的“一枝梨花压海棠”耳熟能详。可见,影视作品的热播,对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影视作品为了方便传播,吸引观众,往往也对古诗句做一些改动。比如前文说的“一枝梨花压海棠”,在苏轼的原文中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由此可见,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们有效理解古诗词,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
今天说的李白的“树深时见鹿”就是如此。目前,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以及一些美文的传播。很多人都把“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网上甚至还流传一段话:“别总听悲伤的歌,别总想从前的事,别让过去拖住脚步,别让未来被辜负。愿你一生安好,岁月无恙。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跨越千山万水,就当是伏笔,总会遇见,姗姗来迟的你。”
所以,很多人以为“树深时见鹿”的下一句是“海蓝时见鲸”。其实这是不对的,在李白的原诗之中,下一句是“溪午不闻钟”。这两句话,出自李白的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下面我们欣赏一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只有十八九岁,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喜欢四处周游,寻访一些隐士,这首诗正是他寻隐士不见,有感而发的诗文。诗中提到的戴天山位于四川昌隆县,青春时代的李白曾隐居于山中的大明寺,赏景读书。
这首诗共八句,前六句都是在写“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作为文豪,李白前六句的访,有三个层次的解读。第一层是在访的路上“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溪水潺潺,犬吠隐隐,桃花夭夭,还带着几点露珠,一看就是一个世外桃源。这是李白在访的路上的所见所闻。
访的第二层次是“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既交代了时间“溪午”,更突出了山林的幽静。山林怎么幽静呢?经常能看见鹿。这里说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山林幽静、人迹罕至,应该看不见鹿,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在树林深处看见鹿,才能算是幽静!
“溪午不闻钟”除了交代时间之外,也暗示李白寻隐者不遇的结局。
访的第三层是“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这是环境描写,非常浑厚、有气魄,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境。李白通过环境的描写,说出了隐士生活环境的优雅和高洁,体现他的淡泊情操,也体现了李白寻隐者的情怀。
最后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点明诗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一气呵成,是难得的佳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