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写“人民音乐家”聂耳与上海传奇故事的新书《聂耳·上海记忆》,让书作者陆林森的名字广为人知。陆林森是沪上资深编辑、作家,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多家刊物从事编辑工作,近年来更是厚积薄发,创作的多部人物传记反响甚佳。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一场小范围的文学沙龙,听陆林森畅谈自己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心路历程。
上午十点半,沙龙举办地已是高朋满座,笑语盈盈。儒雅谦逊的陆林森以一段温和低调的开场白开始了与大家的交流。他坦言,自己没有进入大学接受过科班训练,全靠自觉自愿地摸索,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自学成才。他曾在新闻出版局编过《读者导报》,也曾在静安区文化馆学过诗歌,有过担任报纸副刊编辑时的放手尝试,也有过退休后为电力企业编报纸的独特经历。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做人做事统筹兼顾,将工作质量推向极致。
勤勤恳恳为工,兢兢业业为匠。这样的工匠精神就是陆林森编辑生涯的真实写照。谈到对编辑工作的理解,他说编辑就是“店小二”,读者是顾客,是衣食父母,少了衣食父母的关爱和光顾,“店小二”就无事可干。他还说,编辑的角色要学会补漏,房子哪里漏水,就要及时补漏,但不要去动整座房子的结构。回忆当年在编辑部的日子,他坚持来稿必复的好传统,告知投稿者杂志社对于稿件的要求和来稿录用与否,并悉心指导应当如何修改如何提高。那时,他每天看稿量非常大,上衣口袋里常放一支眼药水,看稿眼睛酸了痛了,就点上几滴眼药水,让眼睛休息一下接着再看。
四十多年的编辑生涯,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加之陆林森是一位有心人,无时无刻都在思考、提炼、总结。他说,编辑要有“三位一体”的理念,即作者、读者、编者三位一体,编者应该退居第三位。他对汉语文化魅力发自内心的喜爱,使在座文友深受感染。那些知名作家的名篇名作,他了然于胸,信手拈来;那些尘封多年的文坛掌故,他知无不言,娓娓道来。对于当下汉语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他心怀忧虑,直言很多不该发生的语病,反映出写作者的浮躁浅薄和急功近利。编辑生涯中经常要与各路名家打交道,他敬仰博学而又虚怀若谷的叶圣陶先生,以他的代表作《多收了三五斗》为例,讲了为文当先为人。而对于个别成名作家莫名其妙的傲慢,并不以为然。这种理性公允、老成持重的人生态度,以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都是当下难能可贵的品格操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谈到自己当年的阅读史,从《红岩》到《创业史》,从《红楼梦》到《基督山伯爵》,在那个无书可读的年代,每得到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总是如获至宝,通宵达旦、如饥似渴地阅读。我想,正是这些中外名著给了陆林森文学的滋养,也赋予他道德修养的无穷力量。他在文中这样写道:“相比苦读,我喜欢趣读,天上地下,日月星辰,南极北极,猪狗牛羊等杂书野书,一册在手,不亦乐乎,读书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走笔至此,不妨将这句话,用作这篇小文的结尾,让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文友们,都爱上阅读,爱上趣读,做一个有趣的读书人立于这天地之间。
撰稿: 周洋
编辑:刘静娴、徐叶昕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