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吉林西站建设博物馆的新闻屡屡被各类官媒和自媒体报道,与这座建筑物相关的溯源追往也成为许多市民热议、争论的话题。其实作为民国时期中国人自建的吉海铁路总站,这座醒狮式建筑并非孤立的存在,其周围还曾有过很多同时期的铁路建筑。可惜时代变迁,当年的建筑大都已成为历史烟云,留存至今且保存相对完整的少之又少。
由吉林西站沿新生街西行,拐过火车道后,路西侧可见一个不大的院落,院落里的老房子洋溢着特殊的民国时期建筑魅力,曾几何时,这里长期为铁路部门的黄旗屯氧气厂厂址。但追溯历史,可知在氧气厂之前,这里乃是吉海铁路总站时期的旧机车库。依铁路部门的管理惯例,机车库通常位于机务段内,那么黄旗屯火车站里怎么会有机车库这种建筑呢?
作为保障铁路运输的重要部门,机务段与铁路建设运营相伴而生。据史料记载,早在1912年吉长铁路开始运营时,当时的吉林城就设有机务段。1927年3月10日,吉海铁路筹备处改设吉海铁路工程局,负责在建的吉海铁路施工及未来运营。当时,这个机构所设“4处6课”中的车务处又下设车务段、机务段、车站(12个)、电话交换所、电报房等机构。其中机务段有两个:黄旗屯机务段和朝阳镇机务段。
吉海铁路工程局设置的黄旗屯机务段,位于吉海总站上行出口处,段内所建机车库正是后来氧气厂使用的厂房。这座机车库为矩形砖结构,内设2条线路,可容纳机车12台,这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固定设施(吉海线烟筒山站的折返停留库则为木制)。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由于吉海铁路与吉长、吉敦铁路分属两个体系,因而吉海铁路的机车检修养护工作一直在黄旗屯机务段进行。
吉林城沦陷后,吉海铁路的所有权被日寇劫夺,轨道也得以接入吉林站。1931年10月12日,吉海铁路线上的吉林总站之称被撤销,恢复为黄旗屯站。1932年,吉林火车站北侧的吉林机务段将原有的矩形机车库改造为扇形车库,检修线由3条扩充为15条。后来又陆续扩建,使得吉林机务段的检修能力日益扩大。由于接轨吉林站,以及日伪当局对东北铁路资源的整合,机车检修工作归并到吉林机务段,黄旗屯机务段已失去存续意义。1934年4月奉海、吉海铁路合并为奉吉线,沿线多余设备被拆除,黄旗屯机车库建筑物虽被保留,但机务段历史则正式宣告终结。
关于1932年至吉林市解放初,黄旗屯机车库的具体用途未见历史记载,大概只余机车停靠。1952年7月,为彻底解决吉林铁路各单位所需氧气只能靠地方供应的状况,铁路部门将牡丹江铁路氧气厂迁至吉林市(该厂在1950年时,已被划归吉林铁路管理局领导),厂址就选定在黄旗屯火车站上行方向的旧机车库所在地。
黄旗屯氧气厂最初的生产规模不大,厂内仅有一套德国造每小时产20立方米氧气的西门子制氧设备。1965年购入50立方米新设备后,产量有所提升。1982年又购置了一套50立方米制氧设备,实行双机轮换生产,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黄旗屯氧气厂原为吉林铁路局工业公司下属单位,后为沈阳铁路局工业公司管辖,目前资料显示,已处于注销状态。
前不久,从吉林铁路博物馆筹建部门的好友辛野先生处,获得几张清晰度较高的黄旗屯氧气厂照片,反复浏览后不觉心生分享展示出来之意。与汽标厂老建筑(伪满机车修理厂)被推倒建成恒大城不同,见证了吉海铁路兴衰的旧厂房依然还在,对于一名朴素的地方文史爱好者而言,实在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万幸”。但愿借吉林西站改建博物馆的东风,氧气厂旧厂房能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让其也能有旧貌换新颜的机会,进而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辛野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吉林铁路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正在进行,欢迎各界朋友踊跃参与,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